书城政治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13520200000006

第6章 人口老龄化: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挑战因素(6)

(4)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残疾老龄化与老龄残疾化问题。老年人在今后的人生中,伴随残疾和阶段性残疾的风险在不断加大;由于保障水平提高,先天残疾人的存活率也在不断提高。这两个群体叠加在一起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为此,要采取多项应对措施。一是加强预防,尽量延缓和避免老龄的残疾化,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同时要大力推广各类有效的辅助技术;二是加快推进国家对残疾老年人和老年造成的残疾人的相关辅助政策建议;三是要完善体制,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建立保险制度,形成对这个人群最大限度的扶持。

(5)试点并逐步推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选择有条件的街道,先行试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将失能老人分为不同照护等级:轻度、中度、重度,结合老年人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经济条件核定提供服务的项目和服务时间,拟定匹配的照护计划。根据失能老人经济收入状况,确定不同的照护补贴标准,实施无偿、低偿、有偿的照护服务。社区、街道、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分别负责照护服务补贴申请的审批工作,形成“本人申请——入户评估——等级确定——社会公示——提供服务——绩效监测”的规范化工作程序。试点成熟全区推广。

(6)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如每两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免费建立全市联网的健康档案并定期随访;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免费提供基本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专用病历卡,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和住院治疗,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诊疗服务;就诊免收挂号费,对80周岁以上病人,门诊免收诊疗费,住院治疗的可收入惠民病床;需要有偿心理咨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营养咨询服务、康复服务的,费用适当减免。

(7)增设老年心理干预项目。针对新形势下老年人心理疾病增加的实际,充分利用各卫生服务中心和现有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宣传,对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知识进行普及,重点加强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控制,采取心理辅导、康复治疗等措施,缓解病情,减少发病率,提高老年人养老的健康指数。

(8)加强老年关怀医院建设。扶持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支持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强化老年关怀医院建设,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增加其服务功能,为社区老人提供就近治疗的服务基础上,尤其要关注老年关怀的项目建设,并挖掘内部潜力。

6.充分激发老年人的活力,开展文化体育服务

(1)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依托社区、基层老年协会、星光老年之家等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利用重阳节等时机,进行戏曲、歌咏、舞蹈、时装表演等文艺节目的调演,推动基层群众性的老年文体活动的开展。

(2)大力倡导老有所学。大力倡导老年教育,强化终身教育理念,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探索老年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法,发挥老年电大、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老年教学实体的优势,寻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资源利用的效能性、老年人参与学习的能动性。鼓励社会力量为老年教学。设置符合老年人兴趣的课程,使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7.加强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实现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形成左右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共同制定和实施养老服务的各项政策。落实必要的物质资源,充分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确保经费投入。通过多种渠道,确保公共财政和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方面的经费投入。政府设立养老服务事业专项发展基金,按固定比例逐年增长。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的劝募能力,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养老服务发展基金。切实加强对各类各项基金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运行监管,确保其运营安全和使用效率。

(3)提升能力水平。加强管理部门、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及志愿服务者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力保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相关的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要着力提升整体规划、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能力。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要继续注重抓好规范化建设工作,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工作标准。

(4)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对包括志愿者队伍在内的各类养老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其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水平。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等的持证上岗制度。

对于一定年龄以下的从业人员,采用政府职能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联合进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和轮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辅导和帮助其通过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从业资格考试。对于新招募进入社会福利部门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设置通过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等的门槛资格条件。

(5)营造社会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舆论宣传,在社会中积极倡导人们关心养老服务的发展,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崇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奉献爱心,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服务。做好典型事例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新型文化观念,在提倡尊老、敬老的同时,也强调老年人在老龄化社会中的自主地位,鼓励老年人树立“自立、自助、互助”的养老观。

(6)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基金。通过社会化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形成以财政资金为主,彩票公益金、捐赠资金、福利企业回报社会资金等共同发挥作用的资金保障体系。

政府设立养老服务事业专项发展基金,按固定比例逐年增长。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的劝募能力,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养老服务发展基金。切实加强对各类各项基金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运行监管,确保其运营安全和使用效率。

广泛开展海内外交流合作。通过组织参加理论研讨会、工作论坛、网络教育论坛等形式,积极开展海内外养老服务工作的联系、沟通、交流互动,在教育、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培育具有国际影响的养老文化节庆活动。

建立完善养老准入体系、质量评估体系。以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具体指标规范服务对象资格确认、补贴额度等内容。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统计和考核制度,形成较为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机制,从而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