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13520200000023

第23章 城镇社区老年服务(5)

二、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的功能、设计原则、方法及结构

社区老年服务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的设定,而这套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指标组成的。因此,我们在弄清社区老年服务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便可着手社区老年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的功能

从认识作用来看,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应具有五种最基本的功能:描述功能。评估体系可以用来对社区老年服务的特征、变化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质和量的统一来描述其特征与变化。

解释功能。通过若干个指标的相互联系来说明社区老年服务的结构和变化。往往与评估体系的监测功能、评价功能相联系。

监测功能。这是描述功能与解释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可用来指示一定的目标或标准。

评价功能。通过把指标的测得值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得出一定结论,从而对社区老年服务作出评价。并非所有的指标都具有评价功能,只有当某一指标能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时,它们才能被称为评价性指标,具有评价功能。

预测功能。依据一连串的时点指标,找出现象变化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构造出一系列反映复杂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

(二)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设计原则

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是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并满足一定条件要求的指标集合。设计评估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可行性原则。评估体系是有针对性地对社区老年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在选择指标时应把握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笔者在设计评估体系时,总的考虑是大部分指标数据都能从现有的社会统计材料中直接得到,或通过一定的计算获得。

可比性原则。选择指标时应注意各指标间及各指标与总量指标间的可比性,指标的统计口径必须一致,同时各指标在时间上也应具有高度可比性,进行对比的指标应选择为同一年份,并且尽量选择那些有相对意义的指标。

准确性原则。统计材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评估的质量。为了作出准确的评估,必须使每个指标建立在准确的统计资料基础上,尽量不采用准确率低的统计资料。

针对性原则。选择指标一方面要注意其综合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指向性。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信息量大的指标。

2.设计方法

笔者采用经验选择法与标准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建构评估体系,力求选取的指标能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的内容结构

社区老年服务评估体系在内容上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描述指标,另一块是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本质上也是描述指标,只不过它们都是可以用于比较、分析的描述指标。社区老年服务描述指标体系的内容主要是描述社区老年服务的基本条件。此类指标的设计宗旨是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本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开展的客观基础,同时这些基本状况和条件,也是在作出对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评价时,赖以判断的社会背景。社区老年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要从整体上对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作出综合评价。评价指标部分从内容上看,最基本的方面有三个:经费的投入和分配;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服务对象的受益状况。这三个方面分别从人、财、物角度反映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并且包含了从投入到产出的运作过程。为了能评价社区老年服务在管理中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在评价指标中增加管理水平和社会参与两个内容。

(四)社区老年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建构

社区老年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要从整体上对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作出综合评价。现将指标体系的内容分列如下:

1.社区老年服务描述指标体系

(1)社区老年服务对象:社区内60~69岁老年人口总数及其在社区人口中的比重;社区内70~79岁老年人口总数及其在社区人口中的比重;社区内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及其在社区人口中的比重;社区中特困老人人口数;社区中“三无”老人人口数;社区中残疾老人人口数;社区中从未参加过工作的老人人口数;社区中“空巢家庭”户数。

(2)社区老年服务的资源条件:社区居民人均国民收入及年增长率;街道(镇)年收入总额和年增长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数和职工总人数;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年创利润总额和年增长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职工人均年创利润总额和年增长率;社区内社会服务团体数和成员总人数;社区内社会服务团体年活动次数;社区内离退休老人的人均年收入和老年人家庭的户均年收入;街道(镇)拥有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点数和每千名老年人口的拥有数。

(3)社区老年服务资金与物资的投入状况:街道(镇)用于社区去老年服务的开支总额;老年居民人均占有额和增长率;国家财政拨款中用于社区老年服务的金额及占社区老年服务总投入的比重;街道(镇)从自身经济收入中开支的用于社区老年服务的金额及社区、老年服务总投入的比重;从社区企事业单位中筹款筹物的折合费额数及用于社区老年服务的费用、比重;民间筹款、捐款、捐物的折合金额数及用于社区老年服务费的比重。

(4)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建设与使用: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单位数建筑总面积;可容纳老人人数;已建成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资产总量和老年人口的人均设备费用;当年建成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投资总额;新增老年人口容纳量;社区中敬老院(福利院)总数、每万人口拥有单位数;社区中托老所总数、每万人口拥有单位数;社区中老年公寓总数、每万人口拥有单位数;社区中家庭服务站总数、每万人口拥有单位数;社区中老年保险代办点总数、每万人口拥有单位数;社区中老年家庭病床数、每万人口拥有单位数;社区中老年活动中心数、建筑面积总数以及单位均有建筑面积、每万人口拥有面积数;老年活动中心建筑投资总额、资产总额(包括设备费用)以及单位均有建筑投资额和资产总额;社区中老年图书阅览室总数、拥有图书量及每万老年人口拥有图书量。

(5)社区老年服务效益:敬老院收养的老年人口总数及占社区老年人口比重;社区托老所收养的老年人口总数及占社区老年人口比重;社区老年公寓托养的老年人口总数及占社区老年人口比重;接受过老年家庭生活服务的人次数及占社区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在老年专科医院就诊的人次数;老年人接受康复服务的人次数;社区中各类老年人组织娱乐次数及参与定期活动的人次数;社区中参与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学习的人次数及与社区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社区向老年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权益保障咨询的人次数。

(6)社区老年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国家开办的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单位数及每万人口拥有机构数;中介性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单位数及每万人口拥有机构数;民间性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单位数及每万人口拥有机构数;参与社区老年服务的国家与集体的行政工作人员数、服务工作人员数;基层老龄办的工作人员数及占社区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居民参与社区老年服务的当年总次数及与社区总人口的比重。

2.社区老年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的运用,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的描述,即将所有指标的数据和有关尺度一一对应,从直观的差别中作出评价。另一种是综合的评价,即将所有指标的数据按有关尺度进行换算,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性的总评价。

由于评价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比较获得的认识,因此每个具体的评价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比较参照系,这些参照系就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从目前实践的需要看,社区老年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时可以选择三种评价参照系作为评价依据。第一种可称之为地区水平参照系,其中又可分为先进水平和平均水平两类不同层次。由于缺少国际标准,通常用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系。第二种可称之为目标参照系,即以事先制定的计划指标值、规划指标值或理论理想值作参照系,和实际指标值作对比,这种比较可以评估出计划或规划的完成情况,或现状与人们预想之间的距离。第三种是历史参照系,即以各种历史性的指标数值作尺度,评价现实的指标值。这种对比有助于作出纵向的评价。

(2)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在运用指标对统计总体进行综合评价时,常用的方法有综合评分法和综合指数法。由于本指标体系基本上都是相对指标,并且已事先设定了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数。因此,可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