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经典导读
13519900000028

第28章 宋代文学(4)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今存《白石道人歌曲》,有词八十多首,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峻。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对后世影响较大。

扬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1〕,竹西佳处〔2〕,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3〕,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5〕,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6〕,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7〕,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8〕,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淮左:宋代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著名的都会。〔2〕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3〕春风十里:喻扬州的繁荣。此句及下面“豆蔻词工”等句,均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朱帘总不如。”

〔4〕胡马窥江:指金兵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次南侵,扬州都受到严重破坏。〔5〕杜郎:指杜牧。〔6〕青楼:妓楼。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7〕二十四桥:旧址在今扬州市西郊。相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8〕红药:指红芍药花。

【阅读提示】

淳熙三年(1176),姜夔路过扬州,亲眼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发为吟咏,写下这篇著名的词作。词的上片采用今昔对比的方式,尽写兵事后的扬州景象,在作者的想象之中,扬州是“名都”“佳处”,而现今则断壁残垣,凄凉荒芜。“‘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极为苍凉哀怨。下片化用典故写情,用杜牧重至扬州的假想,怀古伤今,抒发感慨。而“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亦极具神韵。张炎《词源》说姜夔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即有神韵。全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寒”、“空”、“荡”等字,锤炼精工,不愧为咏史的佳作。

暗香

辛亥之冬〔1〕,余载雪诣石湖〔2〕。止既月〔3〕,授简索句〔4〕,且征新声〔5〕,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肆习之〔6〕,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7〕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8〕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9〕易泣,红萼〔10〕无言耿〔11〕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1〕辛亥:光宗绍熙二年。〔2〕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3〕止既月:指住满一月。〔4〕简:纸。〔5〕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6〕工伎:乐工、歌妓。隶习:学习。〔7〕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8〕但怪得:惊异。〔9〕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10〕红萼:指梅花。〔11〕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阅读提示】

夏承焘先生《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称此词“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上片写“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首三句从题前说起,极言情境之美。“唤起”两句,引出玉人,犯寒摘花,月色笛声,花光人影,融成一片。“何逊”两句,笔锋陡转,折入现状,两相对照,因而对梅生出些许“怪”意,实含无限深情。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之中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历来是传诵的名句,邓廷桢《双砚斋随笔》言此为:“状梅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议,写生独步也。”

全词笔法婉曲,意境悠远,辞句雅丽,韵律和谐,情思绵邈而意味隽永。张炎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词源》)近人郑文焯更是誉之为“千古词人咏梅绝调”(《郑校白石道人歌曲》)。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其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遣词清丽,运意幽深;上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存词三百四十余首。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1〕。楼前绿暗分携路〔2〕,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3〕,交加晓梦啼莺〔4〕。西园日日扫林亭〔5〕,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6〕,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1〕瘗(yì)花铭:葬花的铭文。庾信有《瘗花铭》,这里借用其篇名。〔2〕分携:分手,此指与伊人分手时所经行的道路。〔3〕中(zhòng)酒:喝醉酒。〔4〕“交加”句:言莺啼声此起彼落,惊醒我的好梦。此句暗用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5〕西园:在苏州,是词人和情人寓居之地。梦窗词中多次提到西园,如《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6〕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此句由庾肩吾《咏长信宫中草》“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和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化出。

【阅读提示】

此词为怀念苏州去姬之作。通首言情,却不出相思二字,只从物象、行迹和心理隐微之处淡淡画出,情深而语极纯雅。写人淡扫鹅眉,只以纤手、双鸳侧面烘托,写景也只是风雨阴柳、蜂扑秋千,委婉细腻中透出质实淡雅。全词含蓄蕴藉,情意深厚,尤以“黄蜂”二句“于无情处见多情,幽想妙辞”(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谭献亦认为“是痴语,是深语”。

八声甘州·灵岩〔1〕陪庾幕〔2〕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3〕,名娃金屋〔4〕,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5〕,腻水染花腥〔6〕。时靸双鸳响〔7〕,廊〔8〕叶秋声。宫里吴天沉醉,倩五湖倦客〔9〕,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10〕去,秋与云平。

【注释】

〔1〕灵岩: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上有春秋时吴国的遗迹馆娃宫、琴台等。〔2〕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官衙中的幕僚。〔3〕苍崖云树:青山丛林。〔4〕名娃金屋:指吴王夫差为西施筑馆娃宫事。〔5〕箭径:即采香径。《苏州府志》:“采香径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灵岩山望之,一水直如矣,故俗名箭径。”酸风射眼:寒风吹得眼睛发痛。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句意。酸风:凉风。〔6〕腻水:宫女濯妆的脂粉水。语出杜牧《阿房宫赋》:“渭水涨腻,弃脂粉矣。”〔7〕靸(sǎ):一种草制的拖鞋。此作动词,指穿着拖鞋。双鸳:指女鞋。

〔8〕廊:响屧廊。《吴郡志·古迹》:响屧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屐。廊虚而响,故名。〔9〕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放舟五湖(太湖)。

〔10〕琴台:在苏州灵岩山上。清汪懋麟《雨中重游灵岩》诗:“取径直造琴台颠,白云一气杳难破。”

【阅读提示】

吴文英词,世人多以错彩镂金,组绣鞶悦视之,而却不识其惊奇绝艳,更无论卓荦奇特之气。这首词为作者在苏州游灵岩山时所作。通过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寄寓着作者对时政的深深忧虑。全词意境高远雄浑,结构纵横交错,气魄雄浑、格调高雅清丽,意境深远,堪称咏怀古迹的佳作。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二评吴文英词“在超逸中见沉郁”,可以当之。全篇以一“幻”字为眼目,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上片通过景物描写一寓怀古讽今之情,下片主要通过人事讽刺当世。该词起句不凡,直接写登高所见之苍茫景色。为全词定下基调。以“幻”字逗引出有关吴王夫差的遗迹:采香径,响屧廊,虚实相映,真幻相生。下片承前点人,“宫里吴王沉醉”语率意浑。一言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吴王,一以独醒之范蠡自喻。

苍波青山,水天相涵,栏杆高处,由近及远,思绪万千。直到归鸦争树,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悉还现实,不禁憬然、悢然,百端交集。“送乱鸦、斜日落渔汀”,真是好极!此方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一“送”字,尤为神笔!(周汝昌语)而上片追问何年,深具历史苍茫之感,下片“问苍波”六句,又自抒老大无成,表现了对吴王失败的痛惜和回天乏力的无可奈何之情,也寄寓着对时政的深深忧虑,寓情于景,与开篇几句遥相呼应。末尾三句以景结情,感情激越而貌似平和,极深婉有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