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13517800000080

第80章 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成效显 推动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1)

——杭州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举措综述(1)

中共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提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杭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着力帮助企业减负解困、拓市场扩消费、调结构促转型、抓项目扩投资、促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力地推动了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政策举措 综述 杭州市

作者:应雪林、何利松、周徐胤,中共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邮政编码310026)。

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多种传导机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民生稳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幅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房地产销售大幅减少,财政收支动态平衡压力加大,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双双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了“保稳促调”的工作思路。杭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发扬敢为人先、和衷共济、决战决胜的精神,围绕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出新招、出绝招、出实招,在全省全国率先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政策举措,并向全市人民作出“两个确保”的承诺,即确保杭州成为全国最早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困境的城市之一、确保杭州人和“新杭州人”生活品质在国际金融危机困境中仍有新的提高。

综观杭州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无不体现了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成效显的特点。一是见事早。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初现端倪之时,市委、市政府就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2008年7月,

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帮助企业缝制好“过冬的棉袄”。10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杭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报告会上作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实现杭州跨越发展》的专题报告,深刻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和对杭州的影响,提出了杭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12项对策措施。12月,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以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强党建”的工作思路。二是行动快。在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迅速行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并先后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大会、第九次“春风行动”动员大会、向企业送温暖活动专题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市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专题会议、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题会议、构建消费新模式工作专题会议、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议、政银企融资工作对接会、大江东新城规划建设专题会议、就业再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全市工业兴市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强调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快的速度、最硬的举措、最优的政策、最强的合力,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类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打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场硬仗。三是举措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抓住关键环节,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出台了包括帮助企业减负担解困难、拓市场扩消费、调结构促转型、抓项目扩投资、促就业保民生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打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组合拳”,体现了“非常之时要出台非常之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并用的要求。四是成效显。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各项政策举措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初步成效,2009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发展,呈现投资增、消费增、利用外资增、旅游增、存贷款余额增、居民收入增、农业增加值增、城镇就业人数增、房屋销售面积增、企业家信心指数增的“十增”态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限额以上工业投入、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财政收入“五减”幅度也在缩小,而且“经济有所回暖”特征开始显现,进一步提振了全市各级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发展信心,有力地推动了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

一、着力帮助企业减负担解困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面对企业遇到的困难,杭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渡难关求发展作为事关杭州兴衰成败的第一位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减负解困的措施,形成党政扶持、企业自救、社会声援、金融支持企业渡难关的强大合力。

1.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信心就是生产力,信心就是战斗力,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发展信心,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11月起,在全市开展了“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市级领导班子和各地各部门以“六问六帮”为主要内容,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资金周转、技改投入、产品出口、职工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合力渡过难关。今年以来,“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不断深化,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了第二轮走访企业活动,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研究起草了杭产品采购同等优先措施、兼并重组政策、应急互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4月10日,全市各级各部门已走访企业15147家,收集各类问题7709个,解决问题4659个。

2.用足用好上级有关政策。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及时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资金和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政策,推动科学发展。通过落实相关政策,2008年,市区(不含萧山、余杭)291家高新技术企业经重新认定后按15%减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达1.15亿元;463家企业技术开发费在税前加计扣除9.8亿元,减征企业所得税2.45亿元;296家企业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5978万元;424家企业享受房产税减免1.58亿元;3135家企业享受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免或缓交6.22亿元。

3.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为减轻企业负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暂停征收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决定,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暂停征收涉及公安、农业、物价、统计、房管、质量技术监督、国土资源、人事、民政、建设、人防、园文、食品药品监管、林水、工商、交通、教育、卫生、财政、地税、国税、文广新闻出版、劳动保障、体育、安全监管、外经贸、旅游、人口计生等28个部门的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决定。2008年已减收1.5亿元,2009年1—4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减收8459万元。

4.出台24条“房地产新政”。为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和住房开发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包括扩大购房入户范围、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实行税费减免和补贴、放宽第二套住房贷款、鼓励实行货币化安置、增加拆迁安置房房源、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按下限预征、放宽建设项目开竣工期限、放宽新出让地块地价款支付期限和比例、缓缴房屋物业维修基金和人防易地建设费、鼓励银行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等24条具体举措。从2008年10月以来,“房地产新政”实施成效明显,截至2009年4月22日,共办理购房入户产权审核600件,其中新增区域337件;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活跃,一季度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6753套,二手住宅成交6775套,比2008年同期分别上升69.4%和93.3%;截至4月底,共落实各项税费补贴1.99亿元。

5.出台21条“工商新政”。2008年10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工商服务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下发,出台了开展股权出质登记、扩大动产抵押范围、定向发布信用企业名单、开通出质和抵押信息查询、准许暂闲资本向外拆借、允许评估资产转增资本金、许可股权作价出资、指导拟上市企业变更登记、支持企业实施品牌连锁经营、拓展民企协会的联系内容、鼓励设立网上交易市场、畅通经营性网站工商标识办理、激励企业自创品牌积极性、完善服务业著名商标认定、全面推出网上办照系统、下放内资企业登记权限等21条具体举措。“工商新政”实施以来已取得良好效果,截至3月底,支持企业融资和盘活存量资产金额累计125.43亿元;指导拟上市企业办理变更登记22家;服务外地企业迁入202家;办理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冠名425家;办理企业开业登记网上办照4629家;登记网上交易市场3家,另有3家正在办理相关手续;1152家企业分别在省、市工商局申领经营性网站工商标识。

6.出台18条“质监服务企业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09年1月市质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服务企业的若干措施》,出台了深化减费减负服务、帮助企业“过冬”,加大节能服务、促进企业降耗增效,创新监管服务、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坚持扶优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等18条具体举措。

7.出台13条“出租车新政”。2008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出租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出台了给予出租车成品油消费税补助、取消GPS卫星定位仪和市民卡刷卡系统通信服务费,实施减税让利,执行国家油价补贴政策、2009年不新增出租车运力、方便出租车临时停车、加快出租车综合服务区建设、开展“打击非法营运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出租车星级系列评比活动、允许非杭州市区户籍的出租车司机参保等13条具体举措。具体政策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发放税费补助1299万元;新增出租车综合服务区1个,在建出租车综合服务区2个;有827位非杭州市区户籍出租车司机办理了参保缴费手续。

8.出台中小企业解困减负政策。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困减负促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扶持自主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政策,对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额2000万元以下、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节能环保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受宏观调控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的企业,采用当年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新增部分地方分成(80%)的50%,以企业申报项目形式给予补助,政策执行暂定一年。2009年,市委、市政府对5010余家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实施减负解困促发展政策,共兑现财政资金5亿元。

9.出台解决企业融资难新举措。为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杭银行机构支持杭州市经济发展评价激励办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等政策意见。市本级和区、县(市)两级已设立总额为8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天使基金”2500万元、工业债权基金30亿元,成立再担保公司,确保2009年为企业累计担保额不少于200亿元。还将探索建立杭州科技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产业投资基金、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代办系统试点,深化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改革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推进地方融资体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