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13517800000081

第81章 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成效显 推动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2)

杭州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举措综述(2)

二、着力扩消费拓市场

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危机的起点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造成开工不足,开工不足造成就业不足,就业不足造成收入不足,收入不足造成新一轮消费不足,进而导致经济运行陷入恶性循环。战胜金融危机的起点就是扩大消费,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把保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到扩大内需上,提出既要促投资更要促消费,把扩市场拓消费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同时,根据杭州经济外贸依存度达70%的现状,采取鼓励出口的有效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出口,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积极扩大内需和积极利用外需的共同拉动。

1.构建“2+8”消费新模式。围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和农民工两大消费群体,积极培育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五大传统消费热点和文化、健身、网络三大新兴消费热点,努力构建“2+8”消费新模式。2009年3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构建“2+8”消费新模式扩大消费需求的若干意见》,主要政策措施是:通过建立收入倍增推进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推进“超市下乡”、丰富农民和农民工文化消费、完善农副产品流通市场网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农民和农民工创业创新、实施帮扶开发工程,促进农民和农民工两大群体消费;进一步扩大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文化、健身和网络消费;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充分就业、降低群众教育负担、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政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失土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农民工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改善消费预期;通过做好消费券发放使用工作、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加快市场改造提升、优化服务业企业发展环境、构筑消费平台、推广信用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打造便捷消费交通环境、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促消费政策宣传,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信心。

2.发放消费券。扩消费必须坚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四管齐下”。为此,2009年春节前夕,市委、市政府向六城区范围内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待遇的老年居民、享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家庭享受成员、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140%的困难家庭享受成员、享受生活补贴的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中小学校在校学生等八类人员共计67万余人发放了市民消费券。同时,萧山、余杭区也向居民发放消费券。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02亿元(其中市级和六城区1亿元、萧山区6000万元、余杭区4200万元),受益人数132万人。3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再度发放第二阶段消费券,包括政府消费券、社会消费券、旅游消费券、转移性消费券和教育培训消费券五大类,总金额超过6亿元。截至4月20日,共发放政府消费券1438.52万元,发放转移性消费券47895万元,发售社会消费券3694万元,发出教育培训消费券9798.8万元,发放旅游消费券220万份。目前,全市可接受消费券的商家和教育培训机构达2594家。推出消费券制度,已成为杭州市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的突破口和“撒手锏”。

3.实施促进旅游消费举措。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同游杭州、共享品质——杭州好客年”活动,从2009年3月1日开始,杭州市本级与七个区县(市)面向长三角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发放总额1.5亿元的第一期旅游消费券,游客持旅游消费券可在杭州市区及七个区县(市)范围内的主要旅游景区及指定消费场所享受抵用优惠。根据抽样调查统计显示,每10元旅游消费券拉动了289.45元的在杭消费,投入财政资金的拉动效应达1:58。

从6月1日起,杭州市本级将再发放总额1亿元的第二期旅游消费券,并将发放范围扩大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境外旅游市场。同时,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杭州人游杭州”活动,向杭州市民推出九条“一日游”优惠旅游线路,游客可凭杭州市民卡、身份证等相关证件享受5折优惠。发放旅游消费券和开展“杭州人游杭州”活动以来,杭州旅游业逆市上扬。2009年一季度,杭州市旅游总收入159.89亿元,同比增长12.1%;接待国内旅游者1122.56万人次,同比增长8.4%。5月1—3日,杭州市接待来杭旅游者200.88万,同比增长25.3%;全市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6.8%。

4.出台拓市场政策举措。国际金融危机对杭州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工业。而杭州工业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萎缩、销售受阻,而且不仅是出口受阻,国内销售也受阻。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委、市政府提出“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必须以拓市场为当务之急,以促转型为治本之策,以送温暖为有效载体,坚持拓市场、促转型、送温暖“三位一体”,坚持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三管齐下”。为支持帮助杭州市工业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2009年5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帮助工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开拓市场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鼓励企业赴境外参展促销、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展销、积极举办展销活动、加强地区间产业合作与交流、稳定外贸出口业务、支持企业注册国际商标、鼓励企业加快相关资格认证、支持组建产业销售联盟、鼓励开设杭产品专卖场、发挥专业市场优势、推进“名品进名店”工程、积极开展工业旅游、加快拓展农村市场、加大对杭产家电的补贴力度、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支持企业发展虚拟经营、落实“同等优先”政策、积极培养营销人才、加大“杭产品”宣传力度、发挥市场中介组织作用等具体举措,并决定今年从工业资金总盘中整合1.5亿元专门用于拓市场。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滨江区星光广场设立总面积为1.3万平方米的杭州市名优特产品大卖场,用于杭产品集中促销。进入大卖场的杭产品,按市场最低销售价格的15%进行优惠直销,其中市财政补贴5%,企业税收地财政补贴5%,企业让利5%。

5.出台鼓励出口政策举措。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对出口创新项目给予重点鼓励和扶持、鼓励建立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加快建设出口创新公共平台和外经贸企业研发(设计)中心、大力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推动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扶持进口贸易、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大对企业国际认证认可力度、鼓励外经贸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等20条具体举措,努力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政策实施以来,杭州市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形势基本稳定。2008年,全市实现自营出口33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有出口实绩企业5193家,比上年增加610家。2009年,市财政安排外贸发展资金2500万元,其中2090万元将用于拓市场。

6.出台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政策举措。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电子商务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网商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广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大对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进出口贸易的扶持力度。2008年市财政对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进企业支持新增资金5000万元。

其中,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专项资金新增2000万元,新增资金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建设;新增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2008年9月4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杭州市“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截至2009年3月底,全市已有3000多家外贸企业通过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进出口贸易。

三、着力调结构促转型

调结构是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治本之策。谁结构调整快、产业层次高,谁就能率先走出“低谷”,实现转危为机、跨越发展。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带来的“倒逼机制”,加快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出台了关注大企业、保护小企业、发展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杭州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建立“3+1”杭州现代产业体系。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并下发了《杭州市2008—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分类及发展导向》,提出加快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3”就是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1”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在2008年市本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投入15.68亿元的基础上,安排资金20.27亿元,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发展新型重化工业、扩大外贸出口、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外包、发展旅游业、发展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制订实施“瞪羚计划”。2008年4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关于杭州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五年(2008—2012)培育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下发,出台了每年继续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财政资助、每年对100家最具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和10家自主创新标兵中小企业给予奖励、每年对中小企业人才培训资助资金不少于300万元等政策。“瞪羚计划”实施以来,市重点培育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总数从400家增加到500家;评选出90家杭州市最具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增加资助额928.64万元。组织1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新融资工具”交流会和政银企融资工作对接会,对23家担保机构实施奖励230万元。开通中小企业百事通114和96345服务热线,认定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15家。在前两年已对4.8万人进行免费“电子商务进企业”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对近万家中小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制订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年4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杭州市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每年评选“杭州最大规模工业企业百强榜”、“杭州最大规模服务业企业百强榜”、“杭州企业竞争力百强榜”;对入围三个“百强榜”的企业作为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对象,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大集团,分别给予相应地奖励;对地方财政贡献2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实行企业突出贡献奖励;对获得中国企业500强、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或民营企业500强称号的大企业大集团给予奖励;对首次同时达到行动计划确定的各培育目标的大企业大集团给予奖励。5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业兴市大会,对全市2008年营业收入上规模的44家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奖励,并对“年度工业兴市功勋企业及其优秀经营者”、“年度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及其优秀经营者”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