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13517800000057

第57章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杭州的社会发展特征及趋势(3)

三、杭州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应对策略

中国当前的转型特色是从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在这个阶段,全社会面临的生存性压力在逐步减弱,而发展性压力在全面增强。这包括:资源环境压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以及公共治理、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等。在整个国家还处于人均GDP 3000美元不到的大环境中,杭州作为一个地区领先进入发展型社会高级阶段,整体的社会矛盾仍然起着决定性影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杭州社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社会管理该如何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如何面临解决社会风险的选择?我们无法把握其具体细节,仅根据现实状况和发展规律粗略预测趋势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民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民生需求,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的底线,需要提供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保证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二是民众基本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需要提供义务教育、充分就业、职业培训等,保证每个人有机会和有能力体面生活;三是较高层面的民生问题,包括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享有更公平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追求精神产品消费和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讲究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等。这三个层面是逐渐递进和交叉进行的过程。

一方面要通过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带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财富拥有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要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等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正向看,直接依赖教育、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对全体民众的可及性。公共服务公平是保证公民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杭州社会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加快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健全完善惠及全体民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众的生活品质将持续提升。2009年面临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严峻性与复杂性的新情况,杭州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加快共建共享与世界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步伐,预计2010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2015年人均GDP将突破20000美元。[11]城市生活方式向信息化、知识化、国际化生活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而城乡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方面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个人选择自由的期待和需求也越来越高。政府需要为城乡居民提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就业、过上自己认为有意义而愿意过的生活;需要为城乡居民追求健康、快乐而丰富的生活提供公共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服务;需要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提供较长年限的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需要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和更全面的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企业剩余价值的大部分收归社会,然后向全体居民提供社会福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主义理所当然应该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资源产出率,比资本主义更平等的分配,比资本主义更全面的个人发展。当前,杭州在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上要有新的突破:

1.在提高中低阶层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逐步消除绝对贫困方面有所突破。2008年杭州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0199美元和8699美元,而上海、宁波均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应该看到尚有缺口,更应该看到人均GDP对于居民生活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从居民收入地区比较看,2008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六位,在长三角城市中列第四位;从高低收入户看,20%低收入组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83元,20%高收入组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506,两者相差3.67倍,且低于平均水平24104元的城镇居民家庭约占60.3%[12];从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看,与深圳近年恩格尔系数稳定在30%左右也有较大差距。[13]因此经济繁荣与百姓富裕存在落差,不少普通老百姓感觉并没有过多地享受到GDP高增长带来的好处。据杭州市“和谐家庭”状况评价分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四类群体家庭中,蓝领工人家庭(三代以上在杭州居住的原住民)家庭和谐度位居末位,主要是受住所由城市中心迁移至边缘,子女就读困难、生病就医困难、生活条件差等影响。[14]实现繁荣与富裕的同步并存,关键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政府、企业、个人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个人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逐步扩大中等阶层,扭转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贫困的定义受政治、经济以及道德观的影响,可以分为绝对贫苦与相对贫困。前者指“一个低于个人或者家庭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线”,后者指“在一特定社会中被认为远远低于正常水平”,最经常使用的标准是中等收入水平的一半。[15]尽管我市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全省、全国领先,历年来加大对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力度,但就我市困难群众的定义是户籍人口的城乡低保户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140元的人群。采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依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不低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40%,农村居民不低于城镇居民最低低保标准的60%。低保标准2009年1月起城镇为400元、农村为300元,[16]只能是生存线标准,虽然有配套的优惠政策或其他的一次性和临时救助措施,显然救助覆盖面不够广、救助标准不够高、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据有关数据,截至2008年6月底,符合困难群众的人口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7%[17],也就是说只要测量依据发生变化,贫困发生率会大大提高。若按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2052元衡量,可见按低保标准120~140元划入困难群体线,仍然不能包括相对贫困群体,他们既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又无其他的一次性和临时救助措施,可能出现相对实际福利比困难群体还低的情况,其负面效应是困难群体的福利依赖和劳动供给减少。杭州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和避免负面效应激励之间的平衡,逐步消灭绝对贫困,减少相对贫困,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公平享有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

2.在“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突破。杭州历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在全国、全省平均指标之下。2009年杭州提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目标是控制在4%以内[18],比全国、全省失业率控制目标4.6%低0.6%。但由于这一指标未计入企业改制时的下岗职工、隐性失业以及农民工、待业的大学生等,无法完整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则预测2009年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失业率约为9.4%,大学生失业率是12%。[19]失业不仅反映了经济的低迷和被淘汰职业的比例,而且还反映了社会制度的不平等,某些人群容易受到冲击,没有更多的选择。未来除了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新增失业人员外,最敏感的就业问题是“农民工”和“大学生”两个群体,在供大于需的总体矛盾未得以解决的情况下,出现更为棘手的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矛盾。杭州先后出台了两个落实农民工生产生活工作的政策,“八个有”让“新杭州人”在杭州安居乐业。杭州作为输入地,农民工比例本身很高,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经济危机影响下考虑再从其他城市失业的农民工转道来杭,农民工就业压力将增加,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统计,提供免费的服务和信息对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适度增加就业机会。对于杭州本地(尤其是西部农村)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分流安置,大力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介绍转移就业、就业岗位补贴、创业资金支持、经营场所优惠等整套政策扶持,促进再就业和新创业,进一步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而全国就业市场持续萎缩,大学生更将面临艰难的求职大战。据省内浙江大学等六所高校调查,遭遇就业困难的为49.9%,按百分比人数将达43.6万人。[20]教育是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主渠道。工作提供给个人的不仅只是维持一种特定生活方式所需的收入,还给个人一个社会身份和生活目的。对社会底层人群而言,子女有希望,他们就不会绝望。如果大批普通家庭发现对子女高昂的教育投资换来的是失业结果,如果大批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与薪酬与人力资本低的人无或少有差别,则其普遍萌生的不满情绪会逐渐淤积,影响家庭和个人发展,影响社会良性循环。

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是世界性难题,并非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英国劳工市场调查显示,在300万失业人群中至少有40%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21]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对目前美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方案提出忠告:如果投资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换来的只是更好的高速公路和高架桥,而不是新一代的搜索引擎、苹果电脑、英特尔芯片,或微软操作系统,子孙后代不会感谢我们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只会感谢我们给他们铺好了通往“失业办公室”的路。当前既要解决生存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积累,这在金融危机中杭州IT人才招聘逆市而上已经显现出来。近年杭州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毕竟毕业就能自主创业的是极少数的,总体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极低,不仅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市场环境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本身也有先天不足的问题,“无产品、无经验、无资本、无人脉”是最大困局。如何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有待于高校的教育制度的改革,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如何走出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浪费的困境,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共同的指导和培养。大学毕业生根据个体情况有个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顺序选择,而不少家长也已反映孩子向他们“要资本、要人脉”的“自主创业”使他们不堪重负。杭州2009年又出台了系列措施,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如为毕业学年的大学生找见习基地,将见习基地扩展至事业单位就是一个好措施,实际上还可以扩大至党政机关,联合国及不少国家政府机关都有接受实习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