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杭州城市进化的基本要素约有数端:
1.城市更新进化的生长点——产业结构输入了新的血液。包括高新技术的信息化、先进制造特色工艺的新型工业化、内需与外贸交织的物流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化以及金融、会展、中介、房地产等现代服务步入快车道。许多新科技因素、众多新服务行业的掺入,跨门类综合运作,跨区域协调发展,加上服务型政府的日趋成熟,足以推动城市一日千里地迈向崭新的境界。杭州目前还只是初见成效,而由于创业氛围注入活力,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种城市新气象为唐宋盛时白、钱、苏、陆诸公所无可想象的,甚至也非当代一些国内外名城所可比拟。譬如以意大利名城威尼斯为例,城市不求进化反而退步,当权官员恩里科·明卡于2009年8月25日向媒体公开承认,威尼斯市民受不了城市的拥挤和物价的昂贵,纷纷离开故乡迁往别处。统计显示,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威尼斯常住人口持续下降,迄今只剩下6万人左右,市民生活品质无疑处于下降状态。国内名城如广州向来富裕,而近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据美国《商报周刊》在2009年3月调查公布,全球20个生活最艰苦的“驻外工作地榜单”上广州被排名最苦的第12位,列于最苦第11名的越南河内同类,同属“高危地点”,因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安全不佳,疾病和卫生条件差。可见要实现城市进化,并非易事,其“进”与“退”需视施政实效。杭州面临金融危机考验,当以此引为鉴戒,戒骄戒躁,以冲破危机,转危为机。
2.城市更新进化的基础——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城市综合体体现现代都市人的各类生活需求之集聚和释放,为居住、餐饮、办公、休闲、娱乐、购物、医疗等提供一种高品质的现代时尚生活。传统的城市拓展,大多采取“摊大饼式”地向四面铺开,而优质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办公大楼、商贸营业场所都集聚于中心闹市区。由于居住区分布较远,每日上下班奔忙赶车,导致大量劳动人口远道跨区域流动,交通压力过大,堵车现象严重,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且生活节奏过于紧张,每天浪费两三个小时用于换车、等车、挤车,生活质量相应降低。此外车辆的浪费、汽油的浪费、交通费用浪费,长年累月所费甚巨。这是所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杭州城市规划分解为二主城、三副城、七组团分块建设,以图对过度集中的矛盾有所缓和。但事实上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臃肿的“城市病”。通过国外考察,借鉴欧美先进国家“国际城市综合体的范本”,又观光近邻先走一步的江苏昆山,他山之石令人大开眼界。昆山新建“世茂·蝶湖湾”是一座融居住、休闲、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生态社区。其独有的人车分流的“无烟城”人性化设计,真正做到了机动车和步行者的流线完全分离,令人耳目一新。北京已投入运行的“万达广场”和“国瑞城”,都把办公楼、居住楼、生活设施与商贸大厦,乃至学区、医疗区配套齐全,平时不必远程驱驰,减少紧张奔忙之苦,提升了悠闲的生活品质。
杭州决心赶超先进,计划开建百座城市综合体,赶在2009年国庆前后先推出“南宋御街”、“西溪天堂”和“杭州大厦商贸旅游综合体”三个试验性项目。一俟试验成功,百座综合体加紧上马,可谓气势不凡的大手笔。但实效如何,关键有两个:一是须依托一大批开发商的开发运营实力、经营能力、持久而严谨有效的管理能力,还需配以相应地资金和专业队伍。试想,“百座城市综合体”规模之大,非政府可能一手包办,必须依靠企业界的市场操作。但迄今为止广大市民对于房地产商“暴发户型”唯利是图的表现,心存戒惧。当然“嫉富心态”也要不得。但官商之间的关系必须严加监督——舆论媒体、网民公众、纪监职能部门、人大政协都可以参加建议、批评、监督、纠举。开发商们只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合法的利润应得到保护。二是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不能因噎废食,造成文化名城“文化失忆”。务求百座城市综合体各有个性、各具风采,统一基调,这就必须靠政府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不求速成,务求保质。同时还需注重社区的改造和建设,因为社区是城市机体的细胞,安居乐业的基础。多数新老杭州人安身立命的地方是普通的社区。老人养老,新户定居,大多进不了新兴的“城市综合体”,弱势群体宜优先照顾。只有把城市的细胞健全了,城市机体的更新进化才能全面实现。
3.城市更新进化的大动脉——杭州构建都市经济圈和市域网络化大都市须强化交通“先行官”。生活品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出行条件”的改善。公交线路的建设与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对每一个杭州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其工作改善明显,得到公众肯定。回想60年前杭州八个县(市)总共只有一条公交路线,眼见抬轿和拉黄包车作为代步的交通工具,其原始的状况几乎与千年前的吴越相差无几。如今出行的方便快捷,全民共享。钱塘江一江之隔早先被分割两个天地,连秦始皇也望江兴叹,不敢从杭州渡江。波涛险恶,渡船失事常有所闻。自撤渡建桥,实施跨江而治,已先后架起26座跨江大桥,仅此一事已足以赞颂“杭州城市机体更新进化”交通先行显实效。更不用说,村路从小到大村村通公路,“高速”从无到有两圈环绕杭城,钱塘江沟通南北两条大运河,客运班线突破2000条次……陆上、水上、空中、地铁,全面跨越式发展。近又启动第二个历史性跨越。如果能对于缓解主城区交通“两难”问题、提高交通“四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市民的满意度会更高。但作为跨江而治多组团发展的新型大都会来说,对于现代交通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只有不断保持交通的气脉和顺,才可能保住城市机体健康。其重要性如同人体的血脉,决不允许有片刻拥堵,稍一阻滞,便易暴露病态,尤其是重要部位的血栓,易险状环生。所以城市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交通大民生”的理念,经常予以关注。
4.城市的脏腑——经贸的运转为城市生存基础,大企业的不断更新为城市进化的纽带。创业创新天堂的营建,需要名城与名企携手共建。城市品牌的营造离不开当代企业家成功经验的互动。杭州近年生气勃勃,相当程度上依托于“杭商”的活力,其中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将近50家,在产业结构改革中引领各自的行业,具有极大的带动力。2009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杭州企业增至21家,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杭钢集团、万向集团、广厦创业投资公司、娃哈哈集团等连年报捷;一部分为新进入榜单的优胜者,如西子联合是初次入围新贵;还有一批先进的企业虽尚未达到入围500强的标准,而潜力巨大已显露头角,如阿里巴巴为服务500强之一,为世人称赞。鉴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工业为主,工业调整以企业为主,企业调整以产品为主,随着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杭州市着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用以带动广大中小企业,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新。在城市新陈代谢过程中,支柱产业和金牌企业并非永恒不变的铁饭碗,不少新秀往往是在竞争角逐中走上前台的。杭州市的经验是根据市场变化扶持先进群体,引导良性竞争。同时在实施“356工程”培训企业老总以外,还注重境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借海外先进城市、先进产业为平台,组织杭州企业骨干到海外考察、观摩、培训,并现场洽谈签约,起培训建设企业队伍的作用。近来颇有影响的“考察学习迪拜”和“书记亲率团队交流访问台湾”都具有良好效果。由于考察团的规模大、准备充分、目的性明确、考察交流内容丰富、活动时间较长、接触面广,所以现场学习培训取得预期成效。考察学习活动中,企业家们广开眼界,广交朋友,广谈项目取得成果;更重要的还在于更新观念,与先进的国际企业亲密接触,利于走向世界,可间接推动杭州城市的进化。至于向世界推销杭州,那只是学习世界自我更新的副产品。学习第一、推广第二、面向世界、紧跟潮流,不断地为企业界注入活力,学会以世界眼光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升级足以为城市的脏腑增添生命力。
传统的城市文明需要复兴,现代城市更需要超越,需要“进化”。当代杭州人正在实现前人所不敢尝试的宏伟事业。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调查所编:《中国国情报告·城市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涂文学:《第二届全国城市史研讨会述评》,《城市史研究》(第5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
陈宝辉、姜秉正、邹身城等编:《中国城市史丛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邹身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一种类型》(上、下),《城市史研究》(第7辑、第8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1993年。
〔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
邹身城:《杭州中世纪城市化革命成功的启迪》,《社科新视野》(城市化研究专辑)2003年。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杭州市统计局合编:《杭州五十年》(1949—1999),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年。
仇保兴:《杭州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