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13517800000021

第21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杭州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2)

2.英国。英国奉行全球化的人才观,重点在营造人才回流的宽松环境和创业条件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氛围。在人才战略方面,它推崇实用主义的原则,不是简单将学历高低、资历深浅、有无职称等作为人才的衡量标准,而愿意投入巨资重点吸引那些已出研究成果的人才或重金购买他们的研究成果。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国内许多行业的就业情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就业岗位的缩减,许多原本面临毕业的学生选择留在学校里继续升学或接受职业培训。同时,不少毕业多年的年轻人也选择回到学校,接受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在2009年初颁布了《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重点指向即将毕业学生的教育、培训和就业。该法案也为英国实行已久的“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法律依据,给予所有能力合格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接受培训的法定权利。“现代学徒制”,就是让企业为其新招收的年轻员工提供1~2年的培训,边工作边学习,由政府提供部分培训资金并颁发资格证书。而且,“学徒制”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也要招收“学徒”,比如学校招收“学徒”担任助教、科研机构招收“学徒”担任研究助理,等等。

3.德国。金融危机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才外流现象进一步加剧,各国留学生回国的趋势也日渐显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同时解决本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高层次、高学历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德国政府也加快了引进外来人才的步伐。

2008年底,德国通过了“工作移民行动项目”政策,对外国精英人才更加敞开怀抱。政策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德国就业市场对欧盟九个新成员国的大学毕业生全面开放,无须再审核该工作岗位是否应优先考虑德国籍公民。德国也努力降低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精英人才的准入门槛,放宽到达德国后第一年年薪要求等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到德国工作。同时,针对德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留学生留德意愿下降等问题,德国政府加大了对海外留学生的招收和支持力度。譬如,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近期专门组织了大型教育代表团赴广州推广德国教育,吸引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这既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转移经济压力、提振教育相关产业发展的举措,更重要的是配合德国政府的人才移民政策,招徕优质生源赴德开展科研工作,为德国将来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人才储备。

4.法国。与美、英等国相比,法国在吸引人才的力度和开放程度上一直以来都处于落后地位。但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法国通过出台新《移民法》鼓励人才定居、设立国家级归国奖学金等措施,大大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法国对《移民法》进行了修改,推出了“优秀人才居留证”制度,申请程序大大简化,申请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也使留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留在法国工作的机会,一些出类拔萃的留学生甚至可以获得法国公民待遇。从2007年开始,法国成立国家科研署和最高科学委员会,并积极改组科研机构,扩大高校自主性,促进产学联系,增强人才积极性和学术活跃性;设立了国家级海外研究人员归国奖励基金,只要是在海外从事专门领域研究的顶尖学术带头人回到法国,就给予20万欧元的特殊奖励,而且解决其家属的工作等事宜。2009年初,法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吸引流失海外的法国优秀科研人员归国的措施,特别加强对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人才吸引力。

5.新加坡。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加坡经济急转直下,陷入了自该国建国以来下滑最快、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加坡反而加大了吸引国外人才的力度。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对政府而言,从不区分谁是土生土长的公民,谁是刚加入的新公民。我们奉行的是任人唯贤的政策,政府重用最优秀的人,也为最能干者提供各种机会,这是新加坡区别于邻国的最大优势。如果新加坡要继续繁荣发达,一定要按照这个原则才可以成功。当世界经济复苏时,新加坡必然会快速腾飞起来。新加坡要成为亚洲地区金融、酒店服务、物流、电子、半导体、生物科技等诸多领域的中心或枢纽,就必须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吸引全球人才。因此,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新移民和国外留学生,特别推行教育补助制度,为留学生提供最高可达80%的学费减免,同时银行还能提供90%学费的无息贷款。2008年,共有9.7万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新加坡求学,人数反而比往年上升了13%。为了给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新加坡政府拿出了51亿新元专款,其中45亿新元专项用于“雇佣补贴计划”,帮助企业支付部分工资。该计划从3月份开始,每个季度发放,为期一年。此外,政府还实施“技能提升与应变计划”,直接补贴各类企业和员工的培训计划。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杭州人才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危机危机,危中寓机,危愈大,往往机也愈大。对于我市人才工作而言,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危机面前,只有首先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增强信心,才能抓住机遇,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实现转危为机、跨越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给杭州人才工作带来的机遇

我们对杭州市262家企业的企业家或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可以给杭州的人才工作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

1.开展“人才抄底”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无疑是我们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一个好机会。特别是世界著名金融企业的破产,带来的是为数众多的高级金融人才,这成为国内外金融企业猎才的最佳目标。譬如,一些原供职于著名金融、IT企业的海归人才纷纷成为国内金融业界“抄底”的对象。同时,金融危机使人才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明显放低,企业可以乘机招聘高素质人才,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现在是实行“人才抄底”的大好时机,有79%的企业近期有“人才抄底”的计划,大多数企业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计划招聘的人才数量略微增加或没有影响,并且许多企业计划在今年招聘更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2.实现人才升级的机遇。

金融危机使企业人才工作面临多种压力和风险,但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人才升级的机遇。首先,金融危机使大量的高端人才流入人才市场,给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招聘高素质的人才的机会,使企业可以以人才“流量”促进人才“存量”的升级换代。其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降低成本的压力“倒逼”企业必须对岗位进行重新设计和流程再造,企业整体的人才使用效率可以因此得到提高,并且特定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得到增强。第三,金融危机既使个人参加培训教育的意愿大大增强,也使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使原有的人才“存量”通过“自我修炼”实现升级。在这一方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有开展或有计划开展人才培训,并且在培训的内容方面,选择最多的是岗位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和能力。

3.完善人才政策的机遇。

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及时果断地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政方针,并及时组织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出台了“一个意见、八个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文件,突破了不少政策限制。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上,进一步完善各项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4.加强区域人才合作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不但使得企业需要“抱团取暖”,同样也使区域之间加强合作、抱团取暖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这就为杭州加强区域人才合作,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长三角人才高地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在当前的形势下,一是构建区域人才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制度基础,促进人才合作开发制度化的重要性更加突显。二是加强人才具体项目合作,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的重要性更加突显。三是加强区域政、产、学、研交流合作,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区域整体资源获取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四是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实施区域人才聚集战略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5.增强农村人才实力的机遇。

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显得非常严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非常突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牵涉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因势利导,进一步出台和完善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急需人才的农村基层就业,既可以缓解目前由于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就业压力,又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型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6.提高城市人才国际化程度的机遇。

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城市的国际化有很多衡量标准,其中城市人才的国际化程度是一个重要标准。

城市人才的国际化不仅本身就是城市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成败。可以说,没有人才的国际化,就没有城市的国际化。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包括人才格局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洗牌,为我市积极投身经济全球化大潮,吸纳国际投资,采取低成本扩展战略,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进而吸引各类国际化人才在杭州集聚提供了机遇。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杭州人才工作带来的挑战

1.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者信心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或者说负面影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企业家和创业者信心的影响。杭州市统计局的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杭州企业家信心指数高达142.05,第二季度下滑至121.61,第三季度又降至104.54,第四季度更是下降到80.09,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8.00,虽然仍处于微不景气区间,但比上季度(2008年第四季度,下同)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17.91点。

我们进一步对企业家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0.9%的企业家认为经济形势要到明年才会好转,27.3%的企业家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7.3%的企业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有很大或较大的影响,其中以负面因素居多,主要是:市场需求降低;出口、订单减少;消费信心受影响;研发投入和资本减少;客户单位预算减少,资金预算计划搁置;产品价格下滑,财务费用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税收压力大和贷款风险大等。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有5.5%的企业家感到心中没底。

2.对人才稳定性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企业裁员直接造成的人才流失,二是由于受企业降薪的影响带来的人才主动离职。问卷调查显示,杭州市也有一部分企业采取了或计划采取裁员的方式。在对262家企业的无记名调查中,有16家企业明确表示有裁员意向或已经裁员,占总数6.1%。另一方面,面临金融危机,有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采取了降薪的措施,也造成一部分人才主动离职,跳槽到更稳定、更有实力的企业。在调查中,当问到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哪些挑战时,不少企业家和人事经理都提到了金融危机造成人才流动加大,影响人员的稳定性。而在问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障碍有哪些”,企业家和人事经理则纷纷提到了人才匮乏的问题,因为人才的流失,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遭遇了人才瓶颈。

3.对人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推算,全国有超过700万名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今年我市大学生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约有1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而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这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