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13516700000068

第68章 以文学经典为目的:批评解释学导向(3)

7.1.4经典作家作品的批评解释与主体间的永恒生命对话

经典作家作品不会消亡,因为经典作家作品,是不断进行历史确证的生命过程。一般说来,经过了几代人艺术与思想检验的经典作家作品,不会被轻易地击倒,因为无数的读者带着挑剔的眼光所审视的经典作品必定有其伟大之处。守护伟大的经典作品,必须永不放弃,对于文学经典的守护,一是永远的阅读,一是永远的批评解释。只有永远的阅读,经典作家作品才会具有永远的生命力量;只有永远的批评解释,才能不断发现经典作家作品所具有的时代意义。由于受到时间和思想的局限,我们认可的时代性经典作家作品,可能在历史长河中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应该允许这种试错的过程,评价的错误,在历史解释中会被自动地修正。当我们所论证的经典作家作品,在历史生活中已经无人问津,艺术的错误判断就意味着死亡。在当代文学艺术的批评与讨论中,经常发生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基于政治信念的错误,有的是基于思想认识的错误,但是,从根本上说,是由批评家缺乏真正的思想自由与主体性局限所决定的。批评家必须走出个人的局限,走出个人的小圈子,在文化交往中真正确证民族文学的伟大使命。

批评的任务,一方面是永远解释与守护历史的经典,一方面是发现和确认时代的经典,确认历史经典是容易的,但证明时代的经典则不易。那么,证明时代的经典如何可能呢?即必须从历史的文学经典中寻求证据,从历史的文学经典特性中找寻时代文学经典的意义。经典作家的作品与守护,主要表现在对经典作家作品的校对和版本修正上。文学经典首先是经典作品本身,只要有经典作品在,文学的火种就不会熄灭,当然,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也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发现,经典作家作品永远可以获得新的解释,因为新思想新的方法的获得,意味着文学经典的解释就可以获得新生命活力。就东方文学而言,对《吠陀经》、《奥义书》和《博伽梵歌》的解释远远不够,例如,《罗摩衍那》已经有了全译本,《摩诃婆罗多》也已译出,这是对待世界文学经典的必要的正确态度,但是,研究远远没有跟上。对待本民族的经典,应该说相当重视,但是,古老的经典则需要新的系统的解释。我们的解释做了许多重复性工作,特别是《楚辞》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上远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虽然《楚辞》研究一直是显学。对于民族的经典,特别是诗歌经典,由于缺乏更广阔的世界视野,因而,不少诗人的作品被过分阐释。相反,我们的戏剧与小说经典,比较多地停留在艺术解释层面上,还没有上升到思想与文化的层面上。当然,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当代文学批评,由于视野和尺度的丧失,我们对待文学的理解缺乏真正的经典意识,结果,劣质的作品越来越多,而经典作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金钱的操纵下,经典文学意识或真正的文学认识已经失去了自信力,好像只能依靠金钱和发行量说话。最大限度地拥有一时的读者,并不是证明文学经典的方法,这在文学史上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但是,由于时尚批评追随流行的文学,文学经典意识,或者说,民族文学意识未得到充分重视。

在这个意义上回顾经典,观照民族的伟大经典,反省西方的伟大经典,可能对我们具有特别的启发作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的伟大文学精神,如果说,源自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有伟大的民主自由精神,有对生命神秘或命运的特殊关注,那么,源于基督教的伟大文学作品则有对信念和神圣价值的伟大坚守。希腊文学经典,永远是西方文学的丰碑,特别是希腊文学中所体现的神话精神、自由精神和审美精神,包括神秘主义精神,一直影响着西方的文学。西方诗人,特别是浪漫主义诗人心中的“古典希腊理想化”思想具有特别的文学坚守意义。西方文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拥有伟大的古代经典,而且也在于他们拥有伟大的现代经典。德语文学,英语文学,法语文学,俄罗斯语文学,意大利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不断生成新的伟大经典作品。我们自然应该重视古代的经典作品,但一定要明确,坚守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就在于:为当代文学作品守护精神价值建立依据。一方面,可以要求现代作品继承古代文学经典的伟大思想,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古代文学经典的艺术与思想成就来衡量当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性。

文学经典永远具有启示性,因为伟大而深刻的经典,是对一切优秀者的启示,而通俗而伟大的经典,则是对整个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启示。通俗的文学与高雅的文学一样,必须具有自由的想象精神,只不过,在语言和思想表达形式上,通俗的文学更加明白易懂。相对说来,先锋性作品或探索精神的真正高雅的作品,在思想与语言形式上具有更多的探索性与个人性。应该说,每类经典都有自己的价值,而且,这两类经典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不可替代。因此,通过对鲁迅和金庸作品的解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对两类经典价值的重新评价。两类经典的价值是不同的,从现实文化意义上说,鲁迅所具有的经典意义更值得深思,但金庸所具有的经典价值也不可忽视,因为他满足了民族的想象性狂欢和美好的人性理想展望。文学批评的工作与文学史的工作经常发生巨大的冲突,文学批评总要捍卫经典,而文学史的工作希望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从当下的历史可以发现,文学从来不是文学经典的世界,也就是说,并不总是文学经典主宰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文学情感,相反,可能更多的是非经典的文学主宰着人们的生活。

从文学史意义上说,我们就是要把真实的文学接受或文学情感的历史揭示出来,这就给文学批评本身的经典意识提出了挑战。文学批评的经典意识,就是保护经典作家作品,事实上,它必然要放弃普通的文学作家作品,这样,文学的历史面貌就变得虚假了。真实的文学运动的历史,与我们所捍卫的文学经典的历史并不相同,在文学批评捍卫经典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经典真的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影响,这主要是就古典经典作品而言。像古典文学名著,特别是明清长篇小说,还有《诗经》、《楚辞》,当它成为全民族学习的经典时,其地位自然关键无比。不管文学的经典捍卫是多么不符合文学的真实历史本身,我们还是要捍卫经典,不过,也应看到,真实的文学批评往往并不关注经典,特别是当下的文学批评,经常在近视的目光中给予时代的文学作品以极高的评价,因为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我们的生命情感记忆息息相关。文学批评给予了时代作品不应当的高度评价,往往误导了当代读者。许多文学批评并不是在评价优秀的文学作品,相反,在忙于给不重要的文学作品进行价值定位。这说明,文学批评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思想情感交流功能,文学批评的经典定位,并不是文学批评的首要工作,而文学的情感交流功能才是文学批评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要求文学批评承担更高级的任务,即必要进行经典解释。经典解释给文学批评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家也形成了示范作用,即只有创造出经典的作品,才能获得文学的真正地位。当然,在这里,我们又陷入了误区,即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天赋创作的自然表现,并不是为了艺术的经典地位,也不是为了文学的历史价值。艺术家出自自己的天赋,才能进行创作价值立法或生命价值立法,这说明,真正的经典创作与批评关系并不大,而是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意志体现。我们无法从现实中找到真正自由的文学批评道路,必须在文明的更高视点上来看待文学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或者说,为了人类生活的自由发展,传承人类生活创造中最自由美丽高贵的文学艺术作品,才是文学批评解释的重要任务。

从文明保护的意义上说,既要保护和真正阐释伟大的经典,又要呼吁创造我们时代的伟大经典。如果只有历史的经典而没有时代的经典,那么,人类文明早就停滞了,保护经典与创造经典,看起来是矛盾的,关键还在于人,因为任何时代皆有伟大的天才。当然,文学艺术的天才人物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具有自己的创造力。这些天才,可能在为人处世上,与我们时代的人物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是,在人类艺术精神的创造性理解上却有伟大的创造力,因而,文学批评保护经典与发现经典并不矛盾。创造经典并不是文学批评的任务,只有创造者会为我们留下经典。保护经典与发现经典,确立经典的法则就成为文学批评的根本任务。人类艺术的经典的形成史,是无数人选择与坚持的结果,事实上,文学经典中皆有伟大的精神创造,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艺术家成了人民的代言人,不只是个人的荣耀,艺术家表达人民的思想与情感而具有荣耀的价值。艺术的人民性价值,才是文学经典存在的根本,每个民族皆需要自己的伟大心声。当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硝烟散尽,留下的光荣,就是每个民族的伟大艺术创造。你创造了什么样的城市经典,建筑经典,美术经典,诗歌经典,音乐经典,才是对一个民族价值的更高考验,你必须在这些方面有伟大的创造,才能称之为伟大的文明。政治经济与科技军事的力量,最终也必须留存在这些文学艺术之中,这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光荣。人类失去了这些,就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这才是人类倍加珍惜的东西。文明此时才能进入我们的思想深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在他的民族中得到至高的奖赏。

艺术最容易赢得人们的尊重,包括伟大的思想,普通的事物当然不可能赢得如此巨大的尊敬,因而,美的艺术成了伟大文明中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文学经典不是某个人发现的,也不是某个人能够独立确立的,它是无数人不断证明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不断发掘其深邃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结果。文学经典,必然因为其中充满了丰富而伟大的内容,必然因为其中充满了欢乐与思想的深刻性,才能最终确立自己的地位。经典需要解释,许多经典最初之所以没有得到经典的地位,就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经典需要无穷的解释,我们还远远没有穷尽经典的价值。经典是解释不完的,因为经典的价值或思想已经不再是艺术家个人的事,它成了文明乃至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自由地解释其他民族的经典,赋予这些经典以文明的意义,经典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它走向世界。

不过,经典最伟大的价值还在于它发现了生命的伟大秘密,或者说,它建立了生命的伟大信仰,正视了人类生活的伟大命运,以艺术形象教会了人们什么是正义、自由与美丽,它教会了人们如何坚强不屈。说到底,经典就是人民的生命哲学,经典就是人民的伟大精神信仰与价值支撑。经典必然创造人类的光辉形象,即使它刻上人类的悲伤或痛苦的形象,人类有歌声与美丽的情思,也有痛苦与荒唐的生命。经典把人类的一切美好情感加以表达,而且,总是在无穷地探索人类生命的各种形象,因而,经典就是生命的伟大象征。经典意味着人类的崇高与智慧,也意识着人类生命在更伟大的自然生命面前应有的卑微与谦恭。人类生活的真理并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所有的人,所以,需要探索,需要发现,更需要坚持,此时,经典就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精神形象,是我们生命的最高尚伟大的精神寄托。经典高于一切,人民唯有从民族的经典中才能真正理解民族的思想与文化。从世界意义上说,经典超越了文明与国家,它可以走向全人类的生活,属于全人类,不过,它永远带着自己民族的光荣和民族的智慧烙印。

真正的经典判断,源自于时间尺度:文明的时间尺度,决定了文学经典的民族文明价值;时代的时间尺度,决定了文学经典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

时代性的文学批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文学经典并不断确证文学经典的价值。文学经典作家或经典作品的诞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人能够树立劣质作品的经典价值,许多伪经典的价值早就被否定。“伪经典”就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条件下,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条件下形成的虚假经典,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能左右人的自由意志,影响人的审美价值判断。当人们恢复了自由信仰或自由存在时,伪经典的价值就与人的自由生命存在格格不入。真正的文学经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宣扬的是普世的自由审美价值,普世的伦理道德理想。鲁迅作品与金庸作品的经典价值,从时间意义上说,还是民族文化内部的价值律法,它并没有成为人类普遍认可的经典,或者说,它还是民族意义上的经典。不过,在未来的历史时间长河中,如果他们的作品的价值能够不断地获得证明,他们捍卫的生命价值信仰能够不断得到认可,那么,这些民族文学的经典最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