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13516000000051

第5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论(5)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一大法宝。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就不能墨守成规,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促使我们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保证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发展规律。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特别是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了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思想的解放,永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强大动力。

(二)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

根本要坚持,祖宗不能丢。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以继承前人优秀成果为基础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政党若要长盛不衰,一个民族若要兴旺发达,一个国家若要繁荣富强,就一刻也不能放松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无数志士仁人孜孜以求救国救民之真理,却无一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继承下去。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石而失去根底,就会因为没有坚定的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丧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行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东西,致使国家分崩离析、战乱频繁。相反,我们党改革开放伊始,就十分明确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

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根据当时情况所作出的许多具体结论,可能会因为时空的变化而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但是他们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发现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则具有普遍的意义,将长期指导我们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久弥真。正如江泽民所说:“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当代中国,观察当代世界,分析和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

脉者,身体之经络、心绪之通道也,含有源和道两层意思。中国有句古话,叫“脉从根来”,可见,“脉”代表可延续可遵循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承”就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有源、有流,源与流,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它既从遥远的源头奔涌而来,又一路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不管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这条江河在奔腾中注入的新鲜血液。它们同马克思主义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思想基础上一脉相承;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在政治理想上一脉相承;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根本立场上一脉相承;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

(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础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进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实践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始终把实践作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表明,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推动力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理论创新难以成功。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世界里,理论创新首先要来自实践。在他们看来,创新理论无疑需要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更重要的还是以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实践是创新的动力。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只有深深扎根于实践的理论,才具有活力和生机。

因此,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点。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在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跟时代脉搏的理论创新史。如果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就不可能有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和成熟。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历史经验证明,永葆青春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深深地扎根于实践,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发展,又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离开实践的深层土壤,马克思主义就是“世界之外的遐想”,不可能开花结果。我们必须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继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得出新判断,发展新理论,指导新实践,永不自满和懈怠。只有这样,理论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才能常创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