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13516000000041

第4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论(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是我们党运用借鉴创新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最为突出的是,邓小平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在深入分析研究了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之后,创造性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都是第一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认真汲取和借鉴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由于丧失先进性导致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尤其是深刻反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命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十分重视运用借鉴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工程。党中央在回顾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和历史经验,总结分析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国际社会发展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了全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理论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此外,胡锦涛还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们党的具体实际,对执政党执政规律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等一系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理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思想、新举措、新路径、新方略。通过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及做法,不断推进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不断完善我们党的理论体系。正如胡锦涛指出的:“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

(二)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借鉴创新的基本要求

善于运用借鉴创新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尊重和学习国外一切有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成果,必须将国外有益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必须坚决抵制消极影响。

1.必须尊重和学习国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

当代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和推动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抱着充分尊重和认真学习的态度,认真学习、虚心学习,并善于借鉴与运用,以便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江泽民也说:“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明确认识,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科学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那种机械排外式的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思想理念和形而上学态度,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有害而无益,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必须十分重视、遵循和把握借鉴创新的规律,尊重国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善于学习国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通过充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提供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养料,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正如胡锦涛强调指出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善于根据国情进行自主创新,又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善于将国外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尊重和学习国外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时,必须将这些有益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当今时代的具体特征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早在1956年8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1990年5月,江泽民也指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学习世界各国的长处,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但这种学习,应该立足于中国实际,立足于增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能力。”国外一切有用的东西,即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都必须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才能通过不断吸收、消化、整合与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应当善于将国外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3.必须坚决抵制消极影响

邓小平说过:“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要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只要不放松,认真抓,就会有办法。”江泽民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好东西,有些东西不仅要学,还要花钱去买;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抑制各种腐朽的东西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准备了‘两手’,掌握了‘两点论’,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工作就会广泛正确地开展起来和长期坚持下去。”改革开放,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固然有积极意义,而且不可替代。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而西方国家也把对“集权国家”的开放和接触作为国策,利用这个机会来传播他们的“民主”观、价值观。再者,在开放的条件下,国内的封建主义意识、其他的落后腐朽意识也会趁机冒出来,干扰改革开放,影响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对外开放和学习借鉴中,我们必须有两手准备。一手是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透进来;一手是布下天罗地网,建立多层防御体系,挡住外面的“苍蝇”、“蚊子”和污浊的空气。靠法制和教育,既治标又治本。我们必须强化这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