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13516000000040

第40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论(6)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1.用唯物史观审视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又是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日益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指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把社会历史的认识变成科学。科学地认识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于历史唯物论的指导。毛泽东指出要“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用唯物史观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划时代的飞跃,丰富、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超越和创新。

2.用辩证思维审视传统文化

任何民族文化传统都具有两重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不能例外。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这就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颂古非今;既要批判、剔除其中过时的思想,又要继承、吸收其中与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先进文化相容、相通的思想。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包含着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淳朴务实、勇于进取、锲而不舍、舍生取义、反抗强暴等优秀民族精神,同时又存在着因循守旧、厚古薄今、唯书唯上、裙带关系、家长制作风以及封建迷信等消极糟粕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又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政治上的过分集权意识、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以及文化领域的保守倾向,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有关。

“古为今用”不是“儒家化”,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但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儒家化甚至封建化。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仍然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文化,除了具有某些片面的、局部的合理性之外,从总体上来说,仍是落后的文化。与文化的复古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不同,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并大力克服传统文化上的消极影响,从思想的层面逐步发展到体制的层面,为正确弘扬传统文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传统文化逐步向更高的现代文明转变。

3.用世界眼光审视传统文化

江泽民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指出:“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有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又蕴含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向,达到中华民族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境界。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背景来认识和把握传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开放性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迅速走向世界,实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更新,实现民族文化同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合。

六、“洋为中用”,借鉴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应向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开放;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该也不可能排斥外来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的基本原则和一贯做法就是:注重洋为中用,在借鉴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坚持洋为中用,在借鉴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洋为中用”就是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善于学习与借鉴国外及他人的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与世隔绝,脱离世界文明轨道,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恰恰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世界眼光,注重洋为中用、借鉴创新,正是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把洋为中用、借鉴创新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早在1956年8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江泽民曾深刻指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他还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建设成功。”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帮助,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有益的理论创新成果,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提供了极其重要、极为丰富的思想养分。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是坚持世界眼光,善于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毛泽东虽然没有出国留洋,但还在东山小学堂读书时,就关注世界发生的大事。到长沙求学后,通过阅读大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著作,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广泛收集报刊来了解世界发展态势。到延安后,他身居窑洞,眼观世界,运筹中国革命。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作,无不坚持以世界眼光来分析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比如《新民主主义论》,就是明确地将中国革命作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来论述的。正由于有了世界眼光,毛泽东才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而也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在新中国成立的头几年,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正确对待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科学态度,更加充分地显示了他那有容乃大的世界眼光。比如,在《论十大关系》中,他提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正因为那时他不仅对古今问题,而且对中外问题都有正确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即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