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13516000000017

第17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历史进程。什么时候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就顺利前进;什么时候背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从本本出发,照搬照抄别国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就会偏离方向,遭受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遵循这条路线才能开花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线的发展轨迹

思想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其要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部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一)革命时期毛泽东创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把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全新课题。但在早期的民主革命中,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较为贫乏而肤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几乎把中国革命推向了绝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在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斗争中,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思考,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确立起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性贡献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首创了“思想路线”的范畴,初步界定了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任务。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在这里,“从斗争中”,是说要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有创造性。

这是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

2.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937年七八月间,毛泽东发表《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上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深刻总结,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了系统的哲学论证。首先,从哲学上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实践论》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基础,阐明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问题,从认识论方面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了哲学论证;《矛盾论》则以矛盾特殊性为基础,阐明了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从辩证法方面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哲学论证。其次,以扫除教条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以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左”右倾错误作了透彻的哲学批判。再次,从哲学上深刻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实现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确立了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国化的新创造。经过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把全党思想真正统一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力地击中了教条主义者的软肋——理论与实际与实践脱节,并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早期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引领,同时也为后继者发展完善党的思想路线指明了方向。

(二)改革时期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从1957年下半年以后,我们党的一些重大决策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文革”期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严重践踏,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文革”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同时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开创了“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径。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

1.恢复和规范毛泽东创立的党的思想路线

首先,阐明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邓小平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其次,揭示求真与务实之间的内在联系。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我们“能不能解决问题”和“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的“关键”。

这就明确了“求真”在落实“求真务实”中的前提地位。

再次,开启了党的思想路线表述规范化进程。邓小平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实事求是与党的思想路线明确联系起来,把毛泽东探索的成果凝练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了党的思想路线规范化的表述。

2.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一个发展新阶段

首先,揭示解放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相对独立地位。邓小平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问题”。这就明确肯定了解放思想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多角度阐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1)直接阐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这说明坚持解放思想也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2)明确肯定坚持解放思想与坚持实事求是的目标同一性。毛泽东指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这说明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3)明确肯定解放思想不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创造性运用。邓小平说,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也成了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原则的直接理论先导。(4)科学阐明解放思想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前提。“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由此,把党的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教条中、从“两个凡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引领改革开放实践步入正确轨道的指路明灯。

(三)世纪之交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拓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面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以及如何看待公有制经济的问题,又遇到了束缚,并且正在成为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前行的瓶颈。为了冲破市场经济问题上姓“资”姓“社”的思想僵滞,为了驱散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姓“公”姓“私”的认识迷雾,为了打消拘泥于阶级阶层出身来判断党和党员先进性的重重顾虑,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历史新需要,把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

首先,明确肯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1998年2月,江泽民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其次,进一步规范党的思想路线表述形式。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把解放思想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之中。

2.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拓展

首先,阐明与时俱进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相对独立地位。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其次,确立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这就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揭示了与时俱进之所以能成为党的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根据。

再次,阐明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联系。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说明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把握规律性”)和解放思想(“富于创造性”)是一脉相承的,但彼此间又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通过引入和凸现时代维度,提升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维层次;通过放在时代(“体现时代性”)平台上加以审视,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常新的时代内涵,打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的广阔空间,为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铺平了道路。

(四)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的新水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邓小平设想的最高目标、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去甚远。中国要发展、要发达,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是唯一的选择。然而,改革开放愈深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愈繁多、愈复杂,因此与许多事物一样,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如果说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侧重在要素发现和构建上下工夫,分别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历史地位,初步构建了党的思想路线基本框架,那么,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继续单向度片面发展还是转向全方位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抉择,侧重在要素内涵挖掘和结构整合上下工夫,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新局面。胡锦涛对党的思想路线建设的新贡献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揭示与时俱进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综合性地位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十二大以来各次党章对思想路线的规范表述。说这四句话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而且深化了人们对党的思想路线一个总体特征的认识,确立了与时俱进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综合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