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13513500000028

第28章 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轶事

寿能仁

鲁迅的塾师、绍兴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1849-1930),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谨严的读书人。他二十多岁中了秀才后,正逢着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时代。他痛恨官场的黑暗,认为乱世切莫去当官,即使当了官,也不可能替老百姓办好事,因此无意于科举仕途;而投师学幕,为官作伥,亦非所愿。于是,就选择了教书这个清清白白的终身职业,在家里办了私塾,开馆授徒。

那时节,少年儿童启蒙求学皆入学馆,绍兴城里大小私塾不胜枚举,相互之间也有竞争。家长们对学馆的选择是很重视的,都想为自己的子弟求得贤师教诲。城南都昌坊周家老台门对面的“三味书屋”和城北笔飞弄的一位蔡老先生的学馆,是城里最有名的,要求入学者特别多。

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教学授课有他自成一派的风格,选授的课文也别开蹊径,比较注重文采和艺术性,这和当时的一般学馆那种刻板式的所谓“正统”化的授课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当时曾有人讥议他“离经叛道”,并给他取了个“通天教主”的绰号,视他为《封神演义》中的“左道旁门”一流人物。这个绰号出自那种“卫道者”的口中,固然带有贬辱之意,但也恰恰证明,寿镜吾老先生抗世违俗、不合浊流的态度和教学风格是非常可贵的。这些人在事实上也不得不承认他别树一帜,而又颇具声望。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文学修养,如后来之成为反封建礼教的猛士、革命文豪的鲁迅,大概不无影响吧!

寿老先生酷爱读书,经史子集之外,还博览各种不见经传的笔记、杂文。

对文章的精彩之句,就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他晚年还经常阅读报纸,不时与朋友们谈论国家大事。每当谈到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强加各种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时,他气愤得抖着手大骂朝廷中的卖国贼。

寿镜吾先生执教严谨,很重视教学质量,他不愿过多地收学生,因为怕学生太多了,教不过来,会误人子弟。晚年时,感到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够,就叫他的儿子帮着一起教课。他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无故缺课,不准迟到。鲁迅读书时,就因迟到受了批评,在桌子上刻下一个“早”字以诫勉自己,即是一例。他批改作业很认真,见到学生写了好的文句,就在卷上密密加上红圈,但却不在学生面前轻易表扬,怕他们会因而自满,放松用功读书。

寿老先生又是一位慈爱的人,对学生很爱护,每天放学时,他总要把学生们送过“三味书屋”面前的石桥,看着学生走远了才回屋。他也理解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天性,因而,有时授课完毕后,便踱到屋内去看书,休息一会,有意给大家有个活动一下的机会。这时候,有的学生就到书屋的小院子里玩一会,有的在课堂上折纸人、纸帽,相互逗弄。有一次,几个年纪较大的学生,溜出书屋在桥对面的空地上玩球,寿老先生发觉了,但并未严厉训斥,只是说了声下次不可乱跑,注意跌坏身体。每年春节学生们来“三味书屋”向寿老先生拜年,他显得特别高兴,和蔼地让学生们在厅堂里坐下吃点瓜子、花生和茶点,还不分亲疏(有些学生是亲朋子弟),给每个学生一份用红纸包着二文钱的“拜岁钱”,以表示老师对学生新年的赏仪。这一天,学生们也格外开心,觉得平时很严肃的老师,变得十分和气可亲了。

寿镜吾先生生活很俭朴,他家里不雇佣人,自己人还常常帮做家务事。

他的衣服很少新添,一件长衫平日挂在书屋壁间,出门会客时穿一下,还和儿子合着穿。晚年时,行路外出也不用手杖,而是拿一根门闩作拄杖。有时去亲戚、族人家走动,总要带点糖果糕点,如薄荷糖、印糕之类给晚辈孩子们吃。亲友们也很尊敬他,每次来了,就特意请他吃碗他最爱吃的糖氽鸡蛋当点心。

寿老先生是个饱学的长者,待人接物以谦和正直为街坊邻里所称道。

那时候街坊常有祀神演社戏的风俗,主持其事的“头家”逐户上门劝募,对此,他也总是凑几文钱随和应酬。一次,街坊总甲(地保)与寿宅附近的邻居因募钱的事发生了争吵,总甲气势汹汹,举动蛮横。寿老先生素知这户邻居家境不佳,便出来对总甲讲,这是随缘乐助,量力而行的事,不应强人所难。

那总甲见是惊动了这位有学问有声望的寿老先生,深觉自己的言行不妥,连忙示歉而罢。

寿镜吾老先生对世俗的势利眼光是痛恶鄙薄的。鲁迅的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周家的某些亲朋对他们很冷淡了,但寿老先生却十分同情鲁迅一家的不幸遭遇。寿老先生自己不求功名,也很不赞成自己的儿子去当官。他的二儿子曾瞒着他应举考中了“朝元”,当了官儿,亲友们都认为这是光耀门第的大喜事,而他却对此并不高兴,还是乐于做一个清白高尚的教书先生,宁静淡泊地度过一生,不愿靠做官的儿子去享福。

寿老先生很有学问,但对不懂的事,却是很虚心地请教别人,从不倚老卖老。有一次,他在阅报时,看到报上一条社会新闻中有“吊膀子”这句流行的井巷俚语,感到不解。他就问一个较年长的学生:这是什么意思?那学生见是老师问话,就尽自己的理解回答说:这是西洋人的风俗,指的是男女挽臂同行,不过,这里却是在指那些桃色事情了。寿老先生听后,再细看了报上的新闻,恍然有悟,连声说:“哦,哦!”似乎在默默赞许这位学生,给老师解决了一个疑问。这也是那些“道学先生”们所不能这样做的。

作者简介

寿能仁(1933-),浙江绍兴人。寿耕梅之子。民革成员。长期在绍兴市金融部门工作,曾任绍兴市民革副主委、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