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13511900000023

第23章 “心”与法师的对话(6)

阿赖耶识,既是藏识(大仓库),又是“异熟”(果报,根据业因所得的果报,此识中所藏种子为因,能引生各道善恶的异熟果,所以叫异熟),又是一切种(既然叫一切种,就不是我们今天有限的认识和认识的有限世界的那么一点有限的内容。佛教的眼界放在全宇宙,这个宇宙包括过去宇宙、现在宇宙、未来宇宙,也包括这个三世宇宙发生了的一切物质、生命和精神乃至一切社会现象及其“业力”,而这一切,就以业力——信息——种子的形态储存在阿赖耶识之中。

你看这个“一切种”有多大)。所以才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数无穷,才称之为一切种。人为什么复杂?人的复杂就在这里。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和一切自然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和一切自然关系所具有的,人的本质之中都具有,社会关系有多复杂,人的本质就有多复杂。这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的这个结论,和佛学正相一致,而且佛教把人的本质,人的一切种,更概括为三世宇宙的所有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总和。这也是可证明的。

今天的现代哲学、现代生命学和宇宙生命学已经认识到,任何微小的生命或物质,无不包含无不具有宇宙的全部信息——这就是宇宙同万事万物的那种同一性、精神和物质的同一性、客观外宇宙和人的自身内宇宙的同一性,用一句科学的术语,就是宇宙一元性。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依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才是可靠的、有根有据的、真实不虚的。

阿赖耶识中的一切种,是因、是信息;异熟,是果、是能量(插一句:假如说信息是物质,那么,因果不灭,正是信息和能量不灭);藏识,是一个巨大的结构系统。这三者涵盖了人生宇宙的一切,又涵盖了人的认识、感情、意志等全部的心理精神现象。所以我才说:佛教实际上是两千五百多年前最早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阿赖耶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明。

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阿赖耶识正是我们面对的一切已知和未知世界,是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一瞬间的存在,也是宇宙大爆炸后在理论中推导和描绘的那个“黑洞”。

用遗传学术语来说,阿赖耶识就是遗传基因的密码。

用心理分析的术语来说,它就是人的无意识(当然也包含了集体无意识)。

但这一切,还远远不能说明这个阿赖耶识,也不能全部概括阿赖耶识,因为它不仅仅具有物质的、生命的生物属性,而且还有人类特有的社会属性。阿赖耶识中的社会属性这类“种子”的能量释放,关系到人的道德品行、人格力量,日后的人际关系、人事因缘以及与之相应而来的吉凶祸福、荣辱得失,一切遭遇。如果学佛修行沿着次第上进、超越,阿赖耶识就是与佛菩萨果位相连接的依据(当然,弄不好也是与地狱、六道轮回相连接的依据)。

可见,阿赖耶识本身就具备了空间的多维性、多层次性和时间的无限性,其中包含的内容、能量,无穷无尽,难怪科学家要惊呼,人的大脑,至今只用了1%~5%,95%~99%还没开发、利用,这就说明问题了。

本体宇宙是一,而现象宇宙无穷无尽,阿赖耶识正是这两者的统一。这正是唯心论和唯物论都没有作出回答的问题,佛陀的唯识学理论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解决了。

现代心理学把人的意识分为两部分,一是意识(我们称之为明了意识),一是无意识(又称潜意识),但是佛学比它先进了许多。佛教认为除了明了意识,还有散乱意识(精神不集中、昏沉和掉举)、睡眠意识(有梦睡眠和无梦睡眠,自我意识就更弱了),还有定中意识(即进入禅定,或叫三摩地、金刚三昧、楞严大定),这是佛教的独特贡献。我说“定”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交界处,真正进入定的状态,让意识停止活动,也就是思维的中止和停息。如果处于这个状态,禅宗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就是意识对时间和空间的运动停止了,冻结了(但不是白痴,也不是死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一种超常的精神状态,一动心,一起念,这个定就失去了。

其实,定又是一种超强力量的明了意识,有了相当的定力,静止的意识就可以比较自由地深入阿赖耶识,在那个宇宙的大仓库里,三世宇宙俱藏的秘宫里,尽情地遨游,“通三世、阅古今”的宿命通、他心通,正是这种深入禅定的结果。出现所谓神通现象,是不奇怪的,是人的一种本有的潜能。通过小乘禅、大乘禅,进入无上乘禅,那就是“转凡入圣”,出世间了,或曰:即心即佛了。这时,阿赖耶识中的“一切种”也转凡成圣,升华为“一切种智”,这就是“大圆镜智”了。前六识也转化为“成所作智”,如此大功告成,不是解脱成佛吗?“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恒沙妙德,总出心源。”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人们视为神秘的那一点神通又有什么值得挂齿的呢?

有一些人不了解佛教,甚至误解了佛教,以为佛教只讲出世,只讲出离,是冷漠的、无情的、轻生重死的。其实,这正是一种误解。

佛教首先讲做人。做人必须具备两个根本的品质,一个叫悲,一个叫智。悲,就是慈悲;智,就是智慧。

慈悲,正是行善、关怀、救度、悲悯众生,这是最崇高的有情,是情感方面高尚的情操与德行。

智慧,正是知见,认知(在哲学上就叫认识论与方法论),具备正知、正见,才能破迷、出暗,具正信,走正道,解脱自在,这是最睿智的觉者,是理智方面光明通达的思想品质与悟性。

这两者不可分离,所以叫“悲智双运”。

佛教讲的是,对人有慈悲心,对自己有智慧心。什么意思?讲慈悲,只要有一个众生在受苦,就代表自己的责任未了;讲智慧,只要自己还有烦恼未断,那也是自己的责任未了。

帮助别人出离苦难,是慈悲;断除自己的烦恼是智慧。这两者,都是自己的责任。

无知,不可怕。不知道自己无知,把自己的无知还当作了绝对真理,才真的可怕。

看戏,也需要有见识。“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

看热闹,不需要什么见识,看门道,那“见识”可就大了。

写作很简单,陶行知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就这么简单。

想一想,却不简单。写,虽然是手写,但写的关键不在于手,而在于口。口中有,手下(笔下)也才会有。可见,不解决说的问题——口中语言的感觉,口的能说与所说的问题,笔下还是写不出来的。

这就是说和写的关系,也正是读和写的关系。

社会上有个词,叫“打假”。“假”能打得了吗?

四川有一名酒,叫“郎酒”。假的多了,叫“真郎敌不过假郎”。

为什么能够造假?为什么造假越来越多?因为我们不识假。

正因为不识假,才让以假充真有了市场,有了出路,有了“甜头”。

假如人人能识假,假货有谁买?有谁要?

越是名贵的东西,就越多假。名人也一样,许多名人的假货,更因他的“名”,借假图利,大行其道。不识,才是真正的悲剧。

名人的假,无处不在。到处写对联,可是不懂平仄。到处题字,可是不懂中式、西式的行款格式。到处发表演说,可是不懂历史,也不尊重历史。这样的假,能够通行无阻,就因为他是名人。当然,也因为我们不识假。

名人的笑话太多,就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大笑话。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笑话。生活中的误会太多太多。如果你能把误会转化为美丽,那就无处不精彩;如果你把美丽转化为笑话,那就只能是眼泪。

《追风筝的孩子》中,父亲教训儿子:“偷窃是一切罪恶之源,这是最大的罪恶。”

为什么?因为你不仅偷窃了实物,还偷窃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哪里。

有的人,看不到问题;有的人,不承认问题;有的人,找不到问题。如此,怎么能解决问题?

只有知道问题在哪里的人,才能解决问题。

任性妄为,我行我素,管它冬夏与春秋,这不是文明。

文明是一种谦虚、一种品性、一种上进和提升,当然也是一种调整、一种规范、一种约束。“发乎情,止乎礼。”这礼,就是约束,就是规范,就是调整,就是文明。

只能面对幸福、不能面对苦难的人,一定活不长久。即便活着,也活得不开心、不耐烦,很危险。

欲望无罪,但是欲望可怕。止欲,是向道德、向智慧走去。纵欲,被欲望牵着走,那是向迷误走去,很可能不堪设想,后患无穷。

世界上,有无因无果的冲突吗?有无因无果的恩爱情仇吗?有无因无果的吉凶祸福吗?同样,有无因无果的一切成败、胜负、功罪、生灭吗?佛家的因缘所生法,正是最有价值的世间法。

“至死不悟”,说出了另一番哲理。死也应该是一种悟。

由死而悟,因悟而死,那就不是“死”,而是不灭,是生命力的永在。

我们生活在无法摆脱自身局限的现实之中。可是,你是否发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外,还有一个伟大的秩序、伟大的境界、伟大的生命的故乡。能发现,或不能发现,已发现,或未曾发现,我想,这也许正是明与昧、悟与迷的差别吧。

有人以为金钱就是货币,或者就是银行存款,就是他手中的股票。我想,还有更宝贵的金钱。比如,健康就是金钱,信誉就是金钱,好运就是金钱。家庭和睦、人际和顺、心情舒畅,这都是货币买不到的金钱。

好事多磨。多磨不可怕,只要磨出来的是好运,就值得“磨”。

若磨出来的不是好事,这个“磨”不值得,也不该“磨”。可见,磨还是不磨,要有点思考、有点识见的。

人,能不能给自己多一点心灵空间?

人在压力下,心灵空间收窄了,思维能力、思维表现,比平时大大打了折扣。考试中失手,设计中有误,大概都是由此而来。所以,压力越大,就越要放松自己。我说的是精神放松、情绪放松,连肌肉也得放松。不放松,恐怕连字也写不好,歌也唱不好了。

有压力,却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发挥,正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心理素质。你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淡定从容,你才能发挥水准。

一心不乱,是定力。能定,就有福了。

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精神修养,而且也是一个人的福德资粮。心神不定,胡思乱想,杂念无穷,心无安定之时,这样的人,活得很累、很苦,几乎常在迷茫、迷惘、困惑之中,这种人,福薄德浅,还谈得上什么精神修养呢?能定的人,有定力的人,心安神定,气定神闲,这才是一个能聚积福德的人。

Code of practice(基本准则)。你只要有一个工作的岗位,你就要遵守你的作业守则。一个“作”,就是要做到;一个“守”,就是要坚守住。作的是专业行为,守的是道德和法例。作,是尽职、尽责;守,是忠诚和承诺。那么,这个Code of practice,既是一个人做好工作、从事一项事业的根本价值,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了。香港有一部《基本法》,我想,做人也应该有一个“基本法”。

哭,是生活中的常态。但不能哭过就算了,流泪之后,应该记住自己的泪是怎么流的?如果能总结一下就更好。泪,说明了什么?

可以不流吗?记得自己曾经哭过,记得下次再不哭了,这个记得,才最为宝贵。

不读书,无以广知识;

不求智,无以成英才。

只有生死两无憾,

才能生死两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