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教程与案例
13507200000038

第38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2)

总之,采用不同的贷款种类,会有不同的贷款成本支出,中小企业在贷款时要精打细算,根据自己的特点,征询行家的意见后,选择一条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贷款形式。

(资料来源:http://www.u899.com)

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估算

加权资本成本又称综合资本成本,是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总成本。综合资本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

【例7‐10】 某企业账面反映的长期资金共5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100万元,应付长期债券50万元,普通股250万元,保留盈余100万元,其成本分别为6.7%、9.17%、11.26%、11%。

计算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时,可分别选用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目标价值为权数来计算。

账面价值权数易取得,但与市场价值差别较大。如果股票、债券的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动,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从而贻误筹资决策。

市场价值权数是以股票、债券的市场价格作为计算权数的依据,这样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能反映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同时,为弥补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频繁的不便,也可选用一定时期的平均价格。

目标价值权数是指股票、债券以未来预计的目标市场价值确定权数。这种权数能体现期望的资本结构,而不是像账面价值权数和市场价值权数那样只反映过去和现在的资本结构,所以按目标价值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更适用于企业筹措新资金。然而,企业很难客观合理确定证券的目标价值,使这种计算方法不宜推广。

四、边际资本成本

(一)概念及用途

边际资本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边际资本成本也是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是追加筹资时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成本率。

企业无法以某一固定资本成本来筹措无限的资金,当其筹集的资金超过一定限度时,原来的资本成本就会增加。在企业追加筹资时,需知道筹资额在什么数额上便会引起资本成本怎样的变化,这就要用到边际资本成本率规划来进行决策。

(二)边际资本成本率规划的编制方法

在筹措新增资金时,首先要明确企业理想的资本结构即目标资本结构,并了解不同来源资金随筹资额的增加其资本成本率变化量,为进行筹资成本规划提供基本的计算依据。在此基础上其编制步骤:

1.计算筹资突破点

筹资突破点是指在保持某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可以筹集到的资金总限度。在筹资突破点范围内筹资,原来的资本成本率不会改变;一旦筹资额超过筹资突破点,即使维持现有的资本结构,其资本成本率也会增加。

筹资突破点的计算公式为:

筹资突破点=可用某一特定成本率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2.计算不同筹资总额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率

根据计算出的突破点,可得出若干组新的筹资范围,对各筹资范围、分别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可得到各种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率。

【例7‐11】 某企业拥有长期资金4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60万元,长期债券100万元,普通股240万元。由于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拟筹集新资金。经过分析,认为筹集新资金后仍应保持末期的资本结构,即长期借款占15%,长期债券占25%,普通股占60%,并测算出了随筹资的增加各种资本成本的变化。

表明了特定筹资种类成本变化的分界点。例如,长期借款在45000元以内时,其成本在3%,而在目标资本结构中,长期借款的比重为15%,这表明在借款成本由3%上升到5%之前,企业可筹集30万元资本。当筹资总额多于30万元时,借款成本就要上升到5%。

计算边际资本成本。根据上一步计算的分界点可得出下列7组筹资总范围①30万元以内;②30~50万元;③50~60万元;④60~80万元;⑤80~100万元;⑥100~160万元;⑦160万元以上。对以上7组筹资范围分别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可得到各种筹资范围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从上看出,随资金量的增大,各类资本成本在增加,其原因是随着新资本增加,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经营风险增加,若企业的债务在原有规模上不断增加,新债权人考虑到风险,必定会提高贷款或债券的利率,使债务成本增加。同样,股东也会考虑到风险,要求提高投资报酬率,以此来补偿增加的风险,股本成本也会上升。

由于企业筹集新资本都按一定的数量进行,企业在追加筹资时,需要知道在什么数额上便会引起资本成本的变化。因此,企业在追加筹资的决策中,必须预先计算边际资本成本率随追加筹资总额及其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这样,在确定追加筹资总额及其资本结构时,就能充分利用边际资本成本突破点前的充裕量,尽量避免边际资本成本刚刚跃过突破点。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企业在确定最优资金结构时,不仅要考虑资金成本,还要考虑筹资风险,杠杆原理就是用来帮助确定筹资风险的。自然科学的杠杆原理是指通过杠杆的使用,只用一个较小的力量便可以产生较大的效果。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固定的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

所谓特定费用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是固定的财务费用。

两种最基本的杠杆:一种是存在固定生产经营成本而形成的经营杠杆;还有一种是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而引起的财务杠杆。在企业经营和理财活动中,杠杆效应是指通过利用固定成本来增加获利能力。本节分别讨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

一、基本概念

(一)成本性态

1.成本习性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根据成本习性的不同,可以把企业的整个成本分成三类:

(1)固定成本

是指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对于固定成本来说,成本总额是不变的,但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如折旧费是固定的,某企业一年折旧费有10万元,如果企业一年只生产一件产品,单件所承担的折旧是10万元,如果企业生产10万件产品,单件产品成本就是1元。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随着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强调一个相关业务量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单位的变动成本可能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也可能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成本总额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与固定成本相同,变动成本也要研究“相关范围”问题,也是要讨论特定的时间,特定业务量范围,这样才能保证单位的变动成本不变,成本总额是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虽然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①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例如电话费,比如这个月一次电话都没打,这个月你也要交基本电话费,在基本电话费的基础上,每打一分钟电话就交一分钟的钱。

②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呈阶梯形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但增长到一定限度后,就变了。

例如化验员、质检员的工资一般都属于这种成本。假如质检员检查产品数量在1000件以内工资是1000元,一旦突破这个范围,在1000—2000件范围之内,工资增加100元。

混合成本是一种过渡性的分类,最终混合成本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成本。混合成本最终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块,所以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因此成本总额直线方程:

y=a+bx

式中:y为总成本;a为固定成本;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产销量。

(二)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边际贡献也是一种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M=pQ—vQ=(p—v)Q=m×x

式中:M为边际贡献;p为销售单价;v为单位变动成本;Q为产销量;m为单位边际贡献。

(三)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是不扣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一般对于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简称为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EBIT=pQ—vQ—F=(p—v)x—F=M—F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F为固定成本。

二、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

(一)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可划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即未来息税前利润(EBIT)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大小会受到产品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等因素的影响。

(二)经营杠杆系数

在上述影响因素中,固定成本比重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很重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销量的增加虽然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但会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单位利润,使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大于产销量的增长率,反之,产销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利润,使息税前利润下降率也大于产销量下降率。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变动的,那么,边际贡献就是息税前利润,这使得息税前利润与产销量变动率完全一致。这种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为经营杠杆。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二者表明的意义一样:分子都表示基期的边际贡献,分母都是基期的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即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在实际运用中,公式一只能用于计算单一产品经营杠杆系数;

公式二除了用于单一产品外,还可用于计算多种产品的经营杠杆系数。

【例7‐12】 某企业生产A产品,固定成本为6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40%,当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时,经营杠杆系数分别为:

解:DOL(1)=400—400×40%400—400×40%—60=1.33(1)

DOL(2)=200—200×40%200—200×40%—60=2(2)

DOL(3)=100—100×40%100—100×40%—60→∞(3)

(1)式计算的结果表明了当销售额增减100%,息税前利润将增减133%;(2)式结果表明当销售额增减100%,息税前利润将增减200%。即随销售额下降,经营风险增加。(3)式结果表明当销售额在盈亏平衡点时,经营风险无穷大。

(三)经营杠杆系数的含义和有关因素的关系

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3.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此时企业经营只能保本,若销售额稍有减少,便会发生亏损。

(四)控制经营杠杆的途径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三、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无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全部资本的投资报酬率高于债务的利息率时,债务比率越高就能给所有者带来更大的额外收益;相反,当全部的投资报酬率低于债务的利息率时,债务比率越高,所有者就需拿出越多的收益来补偿债务利息。所以在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

(二)财务杠杆的含义

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都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如利息、融资租赁租金等)就会相对减少,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利润;反之,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增加,就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的利润。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作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的大小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每股利润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间的比率。

从公式看正常情况下分子大于分母,DFL>1。当利息I=0时,DFL=1,说明息税前利润增减1倍,每股利润(EPS)增减变动1倍,这时不存在财务杠杆放大效应。只要存在有息负债,只要利息I≠0,DFL>1。

从计算表明,当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增加1倍时,每股利润将1.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