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
13507100000056

第56章 主要参考文献(1)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5]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6]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列宁全集(第1~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列宁.列宁全集(第1~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1~6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1~1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2]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1~8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3]列宁和全俄肃反委员会文件汇编(1917—1922).莫斯科: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1975.

[1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周恩来.中国革命高潮与中国共产党.红旗日报,1930‐09‐07.

[18]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3]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1~5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4]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07‐01.

[26]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3‐07‐01.

[27]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04‐05.

[2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2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5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30]马荣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1]许志功.伟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研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32]李锦.马克思主义的新发现.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33]王仕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4]谢岳,程竹汝.法治与德治——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35]列菲弗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6]金太军,等.政府职能的梳理和重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7]杨雪东.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8]贾铤.社会新群体探秘——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39]侯孝国.所有制革命——推向21世纪的所有制改革.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0]张卓元.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41]张静.国家与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2]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3]密里本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4]王逸舟.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世界——萨米尔·阿明访谈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2).

[45]保罗·史密斯.一个世界:全球性与总体性.载:王逢振主编:全球化症候.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6]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47]阿里夫·德里.全球性的形成与激进政见.载: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主义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8]乔母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9]苏珊·乔治.新自由主义简史.国外理论动态,2002(11).

[50]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1]庞中英.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2]蔡拓.全球治理与中国公共事务管理的变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3]英瓦尔·卡尔松,等.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54]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55]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6]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7]D·赫尔德,J·罗西瑙,等.国将不国——西方着名学者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58]王立行.论公共治理与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清华大学第二届公共政策与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2002‐05‐14.

[59]殷叙彝.施罗德、吉登斯谈公民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国外理论动态,2000(11).

[60]荣长海,等.从新的高度系统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评《作为思想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1]王仕民,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