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13499900000013

第13章 眼光长远——高瞻远瞩,事业才能做大(2)

要想做到“长线投资,获取大利”,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李嘉诚的长远眼光众人皆知,他曾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为了赢得股东的好感和信任,他总是拿很少部分的袍金,把更多的钱让给公司和其他股东。这样一来,长实公司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作为公司的最大股东,最终得利的还是他。这不就是长线投资吗?

果不其然,李嘉诚这一做法深受公司股东的信任,甚至当他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时,那些股东也会尾随其后,纷纷购入。当李嘉诚想办大事时,也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从这件事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嘉诚的长远眼光。

正是因为李嘉诚有长远眼光,他才能在经商投资中高瞻远瞩,制定长期的投资战略。当年李嘉诚投资地产业时,资金不是很充足,但他制定了一个方略:资金再紧张,宁可少建或不建房,也不通过买楼花或向银行贷款来加速建房进度。他的投资原则是,不谋暴利,只出租物业,不出售楼花,为的就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

李嘉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行情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地产商为了加快地产业的效率,不惜出售楼花,这样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弥补地产商的资金不足,霍英东就是这种商人的典型代表。不可否认,这种投资模式让很多地产商暴富,但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多问题。

要知道,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所谓“唇亡齿寒,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很多地产商即使出售楼花回笼了资金,但依然要向银行举债,他们对银行太过依赖。这其中就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案例:

创兴银行的创始人廖宝珊是“西环地产之王”,他为了高速发展地产业,不惜将存户的存款掏空,全部投入到地产业中,1961年6月,廖宝珊的做法引起了用户挤提(指的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导致廖宝珊脑溢血猝亡。

李嘉诚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清醒地看到地产与银行的风险,认识到投机地产与投机股市一样,也许你会一夜暴富,但往往你会一朝破产。在他看来,通过出售楼花、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投资地产,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赢利模式。从长远来看,通过出租物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这才是最明智的长线投资。

在李嘉诚经商生涯中,长线投资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1997年李嘉诚以每股4.7港元的股价持有南方航空公司的股票,这一持有就是10年。到了2007年,李嘉诚基金及和记黄埔才开始逐渐减持,前后共计减持10次,减持股数近1.62亿股,套现17.02亿港元。按1997年招股价计算,李嘉诚这10次减持后共计获利9.4亿港元。事实证明,李嘉诚当时的减持是明智的,因为如果他将那批股票持有到2008年,只能套现1.9亿港元,跌幅高达91%。

从李嘉诚的这次投资中,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长线投资不是绝对长期持有,长线投资也有技巧。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认清几个关于长期投资的误区,更全面地认识长线投资。

首先,长线投资不是随便抓了一只股票就一直持有下去。不少投资者认为,长线投资就是在股价低时买进,然后一直持有,最终就能获利。其实,我们应该考虑股票的质地。如果没有对股票的基本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长期持有一只没有潜力的股票,即使你持有一万年,也可能是负收益。

其次,长线投资不等于不闻不问。有些投资者买了股票之后,就像存了定期一样,长期不闻不问,指望着某一天突然抛出股票能够赚大钱,这简直是痴人说梦。作为投资者,你应该对所持有股票的发行企业有所了解,你要考察该企业的成长性,考虑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市场,市场占有率如何?该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否持久,市场前景是否广阔,该企业是否具有产品创新的能力?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该企业的收益和利润是否源于主要业务,而不是来源于歪门邪道所获得的收益,该企业的领导者是否积极开拓创新,等等,这些都需要你去了解。

最后,长线投资终究是为了获利,早晚是要卖出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你认为的最高点卖出。长线投资图的是什么?当然是图获利,获大利,因此,你要选择一个最佳时期卖出股票。这就要求你对股市有准确的判断力,明确什么时候该抛出。比如,当企业的发展速度减缓,逐渐失去原有的投资价值时,你应该果断地调整投资组合,减仓卖出。当股价上升势头受阻,或市场趋势转弱时,你也应该及时卖出,获利了结,千万不要恋战。

眼界决定起点:用知识磨砺眼光

李嘉诚说过:“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怎样才能培养眼光、培养思想境界呢?李嘉诚认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帮手。在他看来,知识的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

在这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年代,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不重视学习将一事无成。李嘉诚说:“一个真正做大事、有远见的人,是看世界的趋势,估计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在人为,不能有志无才,你可以夸口说你的志向是摘下天上的月亮,但你知道怎么摘下?所以我说事在人为,靠自己,靠意念,还要有最新的知识及经验积累才能达到。”

李嘉诚说:“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他很早就意识到: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永远成就不了大事。

年轻时,李嘉诚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因为不断学习,他掌握了很多信息,这为他日后创造商业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李嘉诚依然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书。由于害怕看书耽误了时间,他经常设定闹钟,提醒自己不要耽误睡觉。正是通过阅读,李嘉诚掌握了很多新领域的新知识。

不断求知是李嘉诚成功的最大秘诀之一,对此李嘉诚深表认同。曾有记者问李嘉诚:“您今天拥有如此巨大的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是知识,知识决定了命运。”

从一个清贫困苦的学徒,到独立创办塑胶厂,成为赫赫有名的“塑胶花大王”,从地产新手到地产大亨,再成为股市大腕,从商界的超人变成知识经济的巨富……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处处占领先机、先发制人。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在知识的引导下,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吸取新的知识,并获得丰厚的收益。

在创建“长江塑胶厂”的头几年,同行企业多达300多家,长江塑胶厂只是其中的一家,而且缺乏特色、规模较小。面对激烈的竞争,长江塑胶厂生存处境艰难。李嘉诚意识到,只有寻求新的突破,才能让长江塑胶厂从同行中脱颖出来。

一天,李嘉诚阅读英文版《塑胶》杂志时,发现在一篇文章中,有一家意大利公司用塑胶原料设计出的塑胶花即将销往欧美市场。“塑胶花”这个词第一次从李嘉诚的脑子里蹦出来,他当即判断:塑胶花的问世,将引发塑胶市场的大革命。

怎样才能掌握塑胶花的制作技能呢?李嘉诚认为,只有拜师学艺,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塑胶花的生产技术。于是,他去意大利学习,不久便满载而归。从此,香港的塑胶花时代来临,李嘉诚也由此声名鹊起,荣获“塑胶花大王”的美誉。这次成功为李嘉诚打造商业帝国获得了第一桶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不是他积极求知,他就无法掌握塑胶花的生产技术,也就没有所谓的“塑胶花大王”。毫无疑问,是学习、求知改变了李嘉诚的命运。由此可见,没有知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求知若渴的心。当我们有了知识之后,才有机会成就大业。

有记者曾在采访李嘉诚时这样问:“昨晚你看了什么书?”李嘉诚说:“我昨天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科技前景研究的书,我相信这个行业发展会非常快,未来两三年里,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业比较感兴趣。”

正是因为李嘉诚善于钻研新知识、新领域,所以他的每次战略选择,既能充分适应产业、行业的变化趋势,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有学者曾评价李嘉诚为“现代化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李嘉诚曾说:“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在我们身边,很多商人和经营者,喜欢凭直觉行事,李嘉诚认为直觉并不是科学的方向仪。李嘉诚说:“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跟转变,还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最新资讯,靠创造比对手提前几步。不愿意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更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那些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是又能够谨慎行事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