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全鉴
13438200000023

第23章 贲卦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贲卦下离上艮,象征文饰。下离为火为明,上艮为山,山上是草木禽兽聚集的地方,山下火光上照而通明,百物毕现,光彩闪烁,犹如文饰,所以卦象为贲。

贲:装饰,打扮。利:好处。攸:所。

本卦与噬嗑卦是“综卦”,形象上下相反,恶要罚,善要饰,扬善罚罪,交互为用。《序卦传》说:“物不可以苟且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必然有秩序与模式;人之交往,也需要有礼仪装饰,这是人类集体生活必需的。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初九阳爻得正位,在上与六四相应,象征刚正贤明,处于最下位,意味着从美化自身的行为开始,只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即使有车也不坐。象传说“义弗乘也”,是说初九作为刚爻不乘柔爻六二这个车,宁可徒步前往去和六四相文饰。因为六二柔爻在初九阳爻之上,是逆比。

这一爻是说,修饰应从实际出发,应当恰当,洁身自爱。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贲”即须。

六二是阴爻居下卦中位,与九三相邻成比,所以象传说“与上兴也”,是说六二与九三接近,关系密切,就好比下腭与嘴的关系。

这一爻是说修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追随他人就是以附本质。强调文不可以脱离性质存在。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濡”,是湿润、润泽,“濡如”是像打湿一样的光泽。“陵”与凌同,即侵凌的意思。

九三处于下卦“离”的最上位,而且一刚处于三个柔爻之间,被装饰得最为华丽,文最胜,因而说“永贞吉”,就是告诫要长久地固守真实,而不过分陷于外表的华饰,最终才能得到吉祥。所以象传说,“终莫之陵也”,是说九三知道自己文饰太胜,侵凌着实质,因此还能够坚持固守实质,即阳刚的实质,最终未被阴柔的装饰所侵凌。

这一爻是说不可过分追求外表,文不掩质。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皤如”本意指老人鬓白,在这里是不加修饰的白色。“翰如”这里是骑着白马的意思。

这一爻是说文饰以实质为本。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绢。“戋戋”是轻小的意思。

六五是柔爻,是这一卦的主体。六五身处中央与上九成比,注重内心的实质,并不在乎打扮,招募上九这样的野外贤人,聘礼仅仅用一些轻小微薄的束帛,看起来不免寒酸,但实质重于装饰。象传说“有喜也”,是赞扬六五能够去文就质。

这一爻是强调自然的美胜过装饰的美,说明任何文饰都不能离开实质而存在。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上九已经是贲卦的极点,处于艮卦最上位,艮为止,是说文饰达到极盛,又必然反归于质,恢复了自然的本来面目,因而不会流于文饰太胜的弊习,当然不会有什么过失。象传的意思是:开始是质,要以文为饰,而文饰最终返归于质,因此“得志”。

善内质外化成天下

从表面来看,贲卦是讲“装扮修饰”的,但这只是表面的,它所要表达的深义,显然远远不止于此。其卦辞“亨。小利有攸往”,在一开头就讲通,讲顺畅,这是从总体上来说,贲自是有它的功用,特别是体现在社会秩序中,讲礼仪、讲文明、讲礼貌,这都是好事,是一种好的社会风气。所以,亨通。而其彖辞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更是从根本上强调了“实质”的重要。修饰是必要的,因为它毕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集体生活的美化,但它毕竟不能替代实质本身,而只是实质的附属。注重修饰可以,但不能过了火,更不能让它喧宾夺主。象传“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直接对这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明辨民众的事,要把民众的事办好,就应该踏实去办,应该明辨是非,恰当、谨慎地处理,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得漂亮。但由于文饰与“折狱”是相反的,就个人来讲,你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你的家庭想怎么装饰就怎么装饰,都可以。但作为一个“明庶政”的领导者,去办民众的事,特别是“折狱”的事,就不能随意修辞,拒绝伪辞。此时,最忌讳文过其饰,忌讳玩花花肠子,因为这样会误大事的。

其实,对于修饰和质朴的关系,古代诸家有不同的看法。儒家重视文饰,认为人类社会不可没有文饰。而道家则主张法自然,见素抱朴,无为而治,一切人为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都在摈弃之列。墨家从“兼爱”出发,主张节俭,“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尤其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提出抗议。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必要的文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内在要求。正常的修饰和必要的礼仪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修饰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产物。从人们的实际生活来看,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修饰,而在于如何修饰。这也就是说,修饰应与质朴相协调,而不是两者偏离太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贲卦卦辞说“亨。小利有攸往”。也就是说,贲卦总的说是通顺的,“贲”对你的行动小有帮助。文饰可以增加你的光彩,但只能起小小的有利作用。文饰不可太盛,如果太盛,反而会掩盖本质的东西,事物就会走向反面,亨会变为不亨。

《红楼梦》中的荣、宁两府,便因为讲排场、过分注重装饰礼仪而一败涂地。他们像六五爻辞所说的那样,“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熙凤那样精明,但她只能精打细算,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贾府积重难返的虚饰之症,因此,也就只能得到一个终凶的结局,“忽喇喇似大厦倾”。

与此相类,古往今来,许多国亡家败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修饰”太盛而导致奢靡,进而因夺天下饰其庭而引起祸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眼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也越来越注意装饰,穿讲漂亮、住讲舒适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人必然要对自身及所在环境进行必要的修饰,但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上还是在政绩建设上,切记要防止不顾实际的过分修饰,更不可流于虚有其表,要提倡形式美与内在美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