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3436700000008

第8章 诗是无形画,激发想象之美

词人柳永的名作《望海潮》则真个充满了纯文学的美,恰如杭州西湖的山水一样,有说不尽的妩媚。难怪有人说,就因为柳永的一首词而引起完颜亮南侵的贪欲了。

——南怀瑾《金粟轩诗话》

【精彩导读】

东南形胜,江湖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在这首《望海潮》中,作者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在南怀瑾看来,词人柳永的这首名作充满了纯文学的美,恰如杭州西湖的山水一样,有说不尽的妩媚。难怪有人说,就因为柳永的一首词而引起完颜亮南侵的贪欲了。这是词激发想象之美的例子。

在激发想象之美这点上,诗一点也不比词逊色。南怀瑾曾举了陆游的一句诗“山雨欲来风满楼”,虽是寥寥几语,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山边住着,夏天大雨快下的时候,大风呜呜地吹着,从窗子、门进来,吹得屋子里的东西噼噼啪啪作响,用“风满楼”3字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古人还有一句诗:“万物无声蒸雨来。”夏天热极了,天气闷得人的呼吸都出不来,树叶一动都不动,一根草也不摇,一点声音都没有,闷了一阵,大雨就来了。这些都是诗能很好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的例子。

古诗是语言的艺术,一首好诗也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因此在古诗阅读中,我们可以借助画面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一面读诗一面构想其中的画面,并可以动笔画一画。比如读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就可以让孩子动笔画下诗中的“翠柳”“黄鹂”“青天”“白鹭”等,既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诗意。

当然,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最好为孩子选择一些语言浅显朴素、篇幅短小、描述直观的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等朗朗上口、容易理解的诗。

【亲子诵读】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这首咏物诗相传是骆宾王在7岁时写的。7岁的时候,作者对人生还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诗的字句中自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只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才得以千古流传。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这首诗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漂泊之人。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

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这首诗描绘出4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