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13436700000007

第7章 读诗,先要懂音韵

我常常告诉人,你们喜欢读唐诗宋词,先学会广东话,先学会客家话,闽南话;那个音读诗读词非常好听,你拿国语一读都不对了。所以现代人,很多人学国语出身来作诗词,我看了蛮头大的。我说你诗是很好,有诗才没有好诗,不懂音韵。言语跟音韵,跟文字脱离,文字单独。

——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大会计》

【精彩导读】

吟咏是古诗学习时一个流传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长言、嗟叹、永歌,皆是声音。诗歌与声音的关系,尤为密切。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韵味往往正是反复吟唱表达出来的,因此诗歌教学强调多诵读。

从古诗的形式上来讲,古诗文字精练,人们熟记的一些古诗,几十字便可以把数百字、数千字的内容精练地表达出来,很多句子因凝练而朗朗上口,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这正是记忆力旺盛的儿童所需要的。再加上好诗的音乐韵味很浓,由于平仄而抑扬顿挫,由于节奏美与诗味的隽永而可以吟唱、谱曲,这很好地锻炼了孩子音乐方面的才能。

南怀瑾认为,教孩子读唐诗宋词,最好先教孩子学会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因为用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读唐诗宋词特别好听,用现在的普通话一读却常常有脱节的感觉,这其实是言语和音韵脱节的问题。

音韵,本指汉字发音的声、韵、调,是古代用来注音的东西,类似现代意义上的“拼音”,后来用来指和谐的声调、韵律,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现代的语言和古代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懂古代的音韵,读起古代的诗词来往往觉得拗口。而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素有“语言化石”之称,甚至现今都保留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因此用这些话读古代的诗词多少能“原汁原味”一些。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作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古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在教孩子学诗时,应先给孩子读一读这些书,帮孩子掌握诗的用韵、平仄、格律,以使其更好地读诗,理解诗中的意思。

【亲子诵读】

《笠翁对韵·卷一》节选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