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
13433500000051

第51章 徐媛(明)

《霜天晓角》

帆轻一扇,晓色碧涟秋岸。林破寒烟,星河淡落,青山如染。露浥芙蓉茜。翠涩枯棠瓣。傍疏柳、西风几点。关铎沉,鸡塞远。

行行尚缓。家在绿云天半。念归舟游子,一片乡心撩乱。菊黄金绽满,首插茱萸遍。对旅雁沙汀,盼杀白苹秋苑。

明代江浙出身的才女不可胜数,徐媛则是其中的翘楚。徐媛嫁给了名臣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二人互相唱和,可谓琴瑟和鸣。虽然相较于“红颜薄命”的谶语,徐媛的人生算是比较幸运,但可能出于女性本身的敏感多情,在其作品中却屡见哀调。或许如徐媛在自己的《续春思赋》中所言:“予本恨人,惊魂无定。载成斯制,广写幽忧,可谓千古伤心,一时遥集者矣。”

徐媛的著名作品有《诫子书》:“儿年几弱冠,懦怯无为,于世情毫不谙练,深为尔忧之。男子昂藏六尺于二仪间,不奋发雄飞而挺两翼,日淹岁月,逸居无教,与鸟兽何异?将来奈何为人?慎勿令亲者怜而恶者快!兢兢业业,无怠夙夜,临事需外明于理而内决于心。钻燧取火,可以续朝阳;挥翮之风,可以继屏翳。物故有小而益大,人岂无全用哉?

习业当凝神伫思,戢足纳心,鹜精于千仞之巅,游心于八极之表;濬发于巧新,摅藻于春华,应事以精,不畏不成形;造物以神,不患不成器。能尽我道而听天命,庶不愧于父母妻子矣!循此则终身不堕沦落,尚勉之励之,以我言为箴,勿愦愦于衷,毋朦朦于志。”

后人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与诸葛亮《诫子书》相提并论,由此也可以看出,徐媛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典型淑女。

这首《霜天晓角》起笔轻盈,“帆轻一扇”句巧用比喻,以“轻”字做关节,腾挪自如。“晓色碧涟秋岸”,六字句平衡是关键,点明了小时间背景(晓)和大时间背景(秋),而碧之美色以“涟”字晕染荡漾开来,颇具画面美感。

如果说作者的笔触是一台相机,那么起笔之后,这台相机给了我们一个整体的远景:“林破寒烟,星河淡落,青山如染。”烟非能破,而是清晓烟霭之气渐渐散去,林木渐显形态,星河淡落进一步推进时间,到青山如染,天色已放亮,而我们的视线也随着作者的笔触沿:林木—星河—青山划过了一道弧线。

大的镜头结束,作者又拍了一个特写,“露浥芙蓉茜。翠涩枯棠瓣。”镜头对准的是植物。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芙蓉花,“茜”字写出经过露水的芙蓉的淡淡之美。而“涩”字用字细微入里,形容词动词化。已经是秋季,枯棠瓣早已残落,余下的枝条的那一抹翠绿,也生出涩涩之感。状景至此,已渐转悲凉。

镜头进而由景转向人:“傍疏柳、西风几点。关铎沉,鸡塞远。”柳枝已疏,西风是秋的讯息,而“几点”西风,随风不强劲,但却疏见悲凉。联想到关铎鸡塞,思念征人的情感渐渐在片尾浮现。

下片起笔“行行尚缓”,从起笔开始便让人联想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遥远绵长。缓字更增添了归期不到的惆怅。“绿云天半”,何等美妙,何等清高的环境,但却又是何等辽远,何等难以抵达。“念”字一字领两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原本渴望归乡的游子,更在这秋季撩乱了心绪,但又不知究竟何时可以归乡。

“菊黄金绽满,首插茱萸遍。”由人的愁绪进一步转入情景交融的叙写。正是菊花绽放的金秋,但“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良辰美景更与何人说?由直接的表达心绪转而间接地倾吐心声。最后“对旅雁沙汀,盼杀白苹秋苑”。时间、地点、心情、物象,几者交融,收束全篇。一个对字,不能对思念的人儿,只能对旅雁,对沙汀,对所有能和将要归来的人产生丝丝缕缕联系的物象,所有的期盼,都融化在这秋季之中了。

这首《霜天晓角》上片起笔大气,环境点染恰到好处,下片情思入微,情景交融,是一篇佳作。

徐媛还有一首《霜天晓角·过采石矶题蛾眉亭》:“练波飞渺,月挂弓弯皎。云湿林皋,香封幽气,土花岩老。风撼蛟龙啸,江白渔歌杳。楼锁冷烟迷眺。剥绣斑,平沙晓。双鸾斗碧,寒玉雕秋壁。两道凝螺天半横,无限青青色。拍岸涛声急,似鼓临邛瑟。绿窗鸾去镜台空,留得青山迹。”其意境与格调与《霜天晓角》相似,无论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情感的抒发,都能读出女子的敏感与情思,让人可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