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
13433500000032

第32章 聂胜琼(北宋)

《鹧鸪天·别情》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陕西长安人,相传为北宋名妓。《全宋词》存其词一首,即《鹧鸪天·别情》。自古以来,名妓的身份和诗人、词人的称谓合在一处,总有许多故事可以叫人追寻。比如薛涛,比如步非烟和柳如是,等等。聂胜琼自然也不例外。据冯梦龙的《情史》记载,聂胜琼长居京师,天性聪明灵动,惹人喜爱。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叫李之问的人在京师遇见了她,二人一见之下,两两钟情,情洽欢好,难舍难分。但是,李之问已是有家室的人,再娶一个像聂胜琼这样身份卑微的青楼女子,恐怕不能被家人和社会所接纳。因此,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彼此之间的情感,生怕它会像朝露一般,太阳一出来,就再无容身之处了。

然而时光如梭,离别的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那一日,聂胜琼在城外的莲花楼为心上人设宴饯行,送别的情形在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见出一二。首句“玉惨花愁出凤城”,李之问的别愁怎样我们看不见,但聂胜琼想必是愁绪满怀,无可排遣,所以用“玉惨花愁”借喻之。送别的场景,莲花楼上,红衫翠袖,别宴正酣;莲花楼下,紫陌红尘,杨柳青青。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花开再好,总有凋谢的时候,歌舞再美,总有散场的时候。此时近在眼前的人,转眼就将踏上那山水遥迢的路途,从此远隔天涯,相会无期了。

“柳”谐“留”音,作者眼中笔下的柳丝,又何尝不是她心中留恋不舍、缠缠绕绕的情丝呢?樽中酒满,想到即将到来的别离,纵然是天上的琼浆玉露,此时也只尝得出苦涩的味道。罢、罢、罢,不如起来清歌一曲,好让那绕梁余音,相伴他漫长孤寂的旅途。据杨湜《古今词话》的说法,此曲最后两句“无计留君住,奈何无计随君去。”留也留不得,去也去不得。心中好似铅云沉沉,挥散不去。这离别滋味,叫人实难消受。李之问听了这首曲子,十分感动,又在京师盘桓了数日,方才踏上归程。

李之问走后几天,聂胜琼日夜相思,不能成寐。遂将千种风情、万种相思,打并为这样一首小词,鱼雁传书,将之寄给心上人。下阕写的是别后离情,“寻好梦,梦难成。”回忆昔日相聚的欢乐,那时多么美好,如今却只能独自向梦境中去寻找。偏偏一别数日,梦也不曾做得一个。这相思无人可诉,只有藏在心底,一个人默默承受。“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白天在人前强颜欢笑,到夜晚,拥被倚枕,听着窗外的冷雨,数着离人的路程,不知不觉间,腮边枕上都湿透了。从黑夜到清晨,周而复始。懒起画蛾眉,怕看见菱花镜里那消瘦的容颜。

归途中的李之问收到这首词,应当生出许多的感慨。然而,他虽然善于钟情,却也只是个懦弱的男子,纵然心上放不下,手中也是拿不起的。最好的结局,大约就是杨柳再青时候,去京师与她再相逢。就这样,一年一年,花开花落,直至各自老去,直至像姜白石与合肥女子那样,白首不再相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因怕被妻子瞧见,李之问特地将小小的信笺藏在行囊之内。不想到得家中,还是被替他整理行箧的妻子所发现。事情料然是隐瞒不住了,李之问只得将实情和盘托出。故事发展到这里,悲剧与喜剧的分判只差一步之遥。若是像乔小青一样,一步踏空,遇见泼悍的妒妇,不但情缘难续,最终自己也郁郁而终。或是像董小宛,千方百计嫁给冒辟疆之后,收敛了秦淮八艳的光芒,洗手做羹汤,事事甘居人下,从此没有抱怨,为乱世中的冒家人操劳至死。聂胜琼的运气显然比她们要好一些,李之问的正妻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她看过聂胜琼的词作之后,不但没有因妒忌而在丈夫面前大吵大闹,反而十分欣赏聂胜琼的文采,或许也为二人情感之真挚所打动。最后,她用自己的妆奁帮助丈夫将聂胜琼娶回家中,成全了这一对不为世俗所容的恋人。

故事到这里似乎很完美了,但这个故事里最为美丽的部分除了聂胜琼的深情妙词,便是李之问妻子的风度见识。所以聂胜琼嫁到李家之后,“损其妆,饰委曲,奉事主母终身,和好无间隙焉。”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后话了。

自来写女子对男子相思之情的词作,多出自男性词人之手,如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都十分擅长描绘女性心理。聂胜琼却以一个钟情女子的身份,代自己立言,诉说内心的思念与哀愁。这类作品与代他人立言的作品相比,文字上难分高下,但就情感而言,无疑显得更加真挚而鲜活,这或许便是这首《鹧鸪天·别情》流传至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