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全鉴
13421800000004

第4章 方圆进退:知退一步之法,懂让三分之功(3)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干,每次都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人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亲信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当时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很干脆地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从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迎战刘备于汉中。谁知战事进展很不顺利,双方在汉水一带形成对峙状态,使曹操进退两难: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遭人耻笑。一天晚上,心情烦闷的曹操正在大帐内想心事,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心中感慨万千。这时夏侯蔼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蔼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蔼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差点气坏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者戒。

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真是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或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来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曹操的迷局。

在待人处世中,下属千万不可处处一味表现自己,放任自己,无视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来上司的嫉恨,引火烧身。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有才华有前程的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

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卖弄,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

【原典】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译释】

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扑满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愿十分完满。

宁虚毋溢,宁缺毋全

做一个适度的妥协主义者

酒足饭饱时,再美味的饭肴也引不起食欲;自满之心,朴实的真理也难以打动。耶稣也说过:“心贫者有福。”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勇敢的人往往缺少智慧,聪明的人往往缺少勇气,豪爽的人往往心思过疏,谨慎的人往往怀疑过头,等等。阳光性格的另一面必然是阴影,所以,我们应做一个适度的妥协主义者。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才智过人,工作能力也很不错,而且又非常勤奋,一工作起来常常什么都有可能忘了。但是,他们就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眼看着比他们差一些的人成果都十分显著了,而他们却依旧默默无闻。

一般来讲,这种人都是“完美主义者”。

你可能要问:“完美主义”不好吗?回答是:不好。如前所说,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绩,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不是他们缺少能力,而是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心理与冲动。

他们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当然是可取的。但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想使客观条件和自己的能力也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程度,然后才会去做。因而,这些人的人生始终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他们没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他们一直等待所有的条件成熟。于是,他们就在等待完美中度过了自己不够完美的人生。

张明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天,他想写一篇论文,他尝试了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案之后才动手去写。这么做当然是好的,因为他可能在比较之中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案。但是,在动手写的时候,他又发现他所选择的那种方案依然有些地方不够完美,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点。于是,他又将这种方案重新搁置起来,继续去寻找他认为的“绝对完美”的新方案,随后又将这一论文的选题放下,去想别的事情。最终,那篇论文也没能完成。

实际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张明要寻找这种东西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总是怕出现失误,而损害自己的名誉。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的烦恼中度过,结果是一事无成。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可以从你的人生档案中找出自己拖延着没有做的事情、没有完成的项目或课题查一查。这样的事情你可能会找出一大堆:搬了新家窗帘还没有装,所以没有请朋友来家里玩;这只现价三十元的股票原想等降到五块钱再买,但它一直降不到五块钱,等等。

归纳一下,你一直在等待所谓的条件完全具备,你好将它做得尽善尽美。可是,你会发现,社会上同样的事情有些人的方案或者条件还不如你的成熟,但他们的成果却已经问世,或者已经赚了一大笔钱,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你患上了“完美主义”的毛病。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表面看起来相当精明能干的人,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坷颇多,进退维谷。

在人生中,无论是对待工作、事业,还是对待自己、他人,我们不妨做一个适度的妥协主义者,而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者有可能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而妥协者却多多少少有些进展。

【原典】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译释】

福分不可强求,只有保持愉快的心境,才是追求人生幸福的根本态度;祸患不可逃避,只有排除怨恨的心绪,才是远离祸患的办法。

养喜召福,去杀远祸

仁爱与真诚赢得永恒的友谊

拥有真诚和仁爱气质的人,具有一种以明智与系统的方式去发现和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他们从不表现任何愤怒或激情,避免了因激情而带来的负面因素,同时又温柔宽厚,能够表示嘉许而毫不啰唆,拥有渊博知识而毫不矜夸。

人生在世,应该多交朋友少树敌。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少个仇人便少了一堵墙。得罪一个人,就为自己堵了条路,而得罪了一个小人,可能就为自己埋下了颗不定时的炸弹。尤其是在权力场中,最忌四面树敌,惹是生非。纵是仇家,为避祸计,也该主动认错示好,免其陷害。要知时势有变化,宦海有沉浮,少一个对头,便多一份平安。

不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人们对奉行仁义的人都充满了敬仰和爱戴。因此,在古代就出现了诸如“仁义大侠”、“仁义之师”之类的称呼。

武力可以使人屈服,却难以使人心服。所以,高明的做法,就是与人为善,以自己的仁心去换取别人的真心。

1754年,美国独立之前的一次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决定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之后成为美国总统的华盛顿上校作为亚历山大里亚的驻军长官也参加了这次选举。

最终,选举活动集中在两个候选人之间。大部分人都赞成华盛顿推举的候选人,但有一个名叫威廉·宾的人坚决不同意。为此,他与华盛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争吵过程中,华盛顿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宾的话,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一向脾气暴躁的宾怒不可遏,举起拳头把华盛顿打倒在地。

此时,华盛顿的朋友都走了过来,大声叫喊着要揍威廉·宾。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的部下听说自己的长官被羞辱,也当即带枪赶了过来,气氛相当紧张。

此时此刻,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酱。然而,华盛顿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不关你们的事情。”事态才没有扩大。

次日,威廉·宾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约他决斗。于是,富有骑士精神的宾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独身前往。

在去的路上,威廉·宾一直都在想着怎样去对付身为上校的华盛顿。但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时却大出意料之外,他看到华盛顿的一张真诚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酒菜。

“宾先生,请坐,”华盛顿真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认为我昨天是不对的,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满足。假如你认为到此可以和解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威廉·宾被华盛顿的真诚感动了,他把手伸向华盛顿:“华盛顿先生,请你原谅我昨天的鲁莽与无礼。”

之后,威廉·宾便成为华盛顿坚定的拥护者。

换作任何一个人被打倒在地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悔恨终身的事情。可贵的是华盛顿当时能保持镇静,以一种宅心仁厚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最终赢得了竞争对手的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终有一天可以得偿所愿。所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地,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义之心,便能“知交遍天下”。

做什么事,都要心怀仁爱;说什么话,都要有诚意。当你心存仁爱和真诚时,四周将环绕着光明;当你用仁爱和真诚去做事时,每一句话都含有欢乐的气氛。当你拥有仁爱与真诚的心去生活时,时光将轻缓、甜蜜地流逝。用仁爱和真诚的眼神看待万物、用仁爱和真诚的口舌随喜赞叹、用仁爱和真诚的双手常做善事,我们将得到永久的祝福。

用仁爱的气质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避免挑剔或苛求在表达上有毛病的人,可以通过比较委婉而又不伤害对方的方式或是恰当的提示来引出正确的表达,这样既避免了尴尬,又委婉地提出了错误。

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即使是在他发牢骚的时候,也要认真去聆听,并努力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和他一起对事情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把真诚和仁爱的想法时刻铭记在心里,为自己想要的去付出努力。仁爱与真诚的心对每一个人都是无价之宝,透过仁爱与真诚,我们可以给予需要爱的人温暖。仁爱与真诚的人,比远离仁爱与真诚的人幸福。我们付出越多的仁爱与真诚,就会得到越多爱的回报,这是永恒的因果关系。

【原典】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

【译释】

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能避免遭受意外灾祸。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做个有德人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高下,是决定与他人相处好与坏的重要因素。道德品质高尚,个人修养好,就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友谊;如果不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就难以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交不到真心朋友。

一个人如果自己只对自己好,自己美自己的,那么必将故步自封,最后必成孤家寡人。这样的人,不会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

对人不要求全责备。至清的水不生鱼鳖,求全的人没有朋友。所以,做人应该眼睛明亮但又有所不见,耳朵聪敏而又有所不闻,看重别人的大功德,原谅别人的小过错,不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各位功臣翘首以待,总希望能有个好结果,有的已等待不及,早就在那儿争论功劳大小了。刘邦觉得,也该到了封赏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