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风光览胜
13358600000029

第29章 土特产品与风味小吃(4)

清流余朋中国木尺

1997年,清流朝阳文体用品厂先后投资120余万元,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生产流水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进行木材的深加工,研发生产木尺系列产品,并将所产产品命名为“中国木尺”。制作“中国木尺”的主要原材料是杂木、松木、杉木,以杂木居多。生产工艺从圆木、开板、烘干、粗裁、平刨、压刨、开片、成形、初检、刻度到最后成品共需十余道工序。2000年,“中国木尺”参加广州国际交易展览会,受到外商的青睐。2001~2008年,清流朝阳文体用品厂年产“中国木尺”系列产品600多万支,销往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

清流温郊火柴

1994年7月,宁德少数民族火柴厂迁到清流县温郊乡,并改称温郊火柴厂。温郊火柴做工精细,质地优良,工艺新颖,磷面光滑,具有梗支均匀、长度适中、易燃耐烧、无硫无铬、使用安全、价格低廉等特点,畅销农村市场。2008年,清流县温郊火柴厂生产成品温郊火柴6万件(火柴包装每10小盒为1封,每100封为1件),销往福建、浙江、江西等省。

清流根艺品

清流根雕艺术历史悠久。清末,清流县灵地乡大坪村的黄吉护曾利用树根制作形象逼真的仙鹤、神女、龙、凤、猪、猫等各种根艺品。1985年,清流县曾举办过3次根雕艺术作品展览,并选送部分作品参与省、市根雕展。同年底,清流县成立根艺研究会。1993年6月,清流县林委与外贸合办的龙泰根雕工艺厂正式投产,当年生产出各式花木盆景架5000多件,各式根艺成品800多件,半成品1500多件,产品销往福州等地,产值达16万多元。2005年,清流集雅阁根艺城在清流城区创建,进行木雕、根雕艺术品的创作与生产经营。该根艺城通过根材的清洗、干燥、去皮、防菌、防虫、打坯、修饰、打磨、抛光、上漆、烫腊等工艺流程,将各式各样的根材进行精雕细刻,制作成形态逼真,具有自然美、风韵美、色彩美和现代美的根艺和木雕作品,如有喜笑颜开的弥勒佛、温顺慈祥的观世音、威武美髯的关云长、玲珑自然的花盆架、仿古舒适的坐式椅茶几等。产品销往国内的许多省、市及海外市场。2009年5月,由国家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成立福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该园依托清流林木资源优势,邀请台湾企业前来投资建设木制工艺品、根艺开发项目。

清流长校银器

宋代,清流县长校镇银器手工艺人从江苏苏州引进打银技术,世代相传。长校当地风俗习惯,如女子“于归”,小孩“过周”,都需要金银首饰来庆贺,便有了金装银饰的美称。女子“于归”,娘家要金银作“嫁妆”,如金钗、银插、金耳环、金戒指、项链、配镯、银链等10多种金银首饰;小孩“过周”,外婆要赠送狮头帽、银项圈、车肩、庆子等银饰。因此,长校打银业一直很兴旺。长校银器制作工艺精湛。打银还必须掌握“火克银、银生水”的原理,即将银装进泥锅,置高温溶化成液体后倒入模槽里凝固成银条备用。打银要千锤百炼,边炼边打,达到成品后,刷洗至银色生辉即可,这是银的本色。银器还可以上淬彩,使其绚丽辉煌、鲜艳夺目。明代始,长校打银艺人的足迹遍布梅县、潮州、汕头、福州、永安、龙岩、长汀、南昌、顺昌、瑞金、赣州等地。21世纪,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校打银业如同枯木逢春,各种传统工艺制作的金银器皿和首饰又进入千家万户,并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八仙图、庆子、鞭子镯、竹节镯、金链、银链是当地有名的银器代表产品。如“庆子”造型美观,像一把美化的锁扣,古人取保护小孩子之意,是儿童小孩戴在胸前的吉祥物。庆子双面雕龙刻凤,有的中间雕观音坐莲,周围刻十二生肖,图案清晰,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珍贵的艺术品。

清流留坑锡器

宋代,清流县留坑村即有打锡工艺。相传留坑村的打锡工艺是宋初从江苏苏州传入的,当时村里有位小伙子娶了一位苏州女子为妻;其岳父是苏州有名的打锡师,其女“于归”时,送与一堂锡器(酒壶、酒海、双壶、暖壶、茶壶、烛台等)作嫁妆。小伙子十分喜欢这些赏心悦目、高雅堂皇的锡器,便向他的岳父拜师,学得打锡技术。明代时,留坑全村90%的人都擅长打锡手艺。当地人嫁女要锡器回奉,多则一堂(8件),少则半堂(4件)。有些人家拥有很多锡器,作为传家财宝,一代代保存着。因此,留坑村里的打锡生意十分红火,曾有“九十九担打锡笼”之说,打锡也成为留坑村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留坑锡器中精品颇多,民间珍藏的有明代制作的“金钩壶”、“八角茶壶”、“宝鹤壶”、“双鹤烛台”、“双喜烛台”、“锡塔”、“锡鼎”等;清代的“仙鹤烛台”;近代的“八角茶壶”、“宝鹤壶”等。相传清乾隆年间,留坑有位打锡师精制的一对“仙鹤烛台”,只要微风振动,或在旁拍拍手,“仙鹤”就会徐徐展翅,翩翩起舞。他后将此物进贡皇上,被皇上封为“仙鹤神师”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留坑村仍有许多功底扎实的打锡师,如打锡师马文麟各种传统锡器都能制作,当地的锡器嫁妆大都出于他的手艺。1994年,马文麟精心制作的香炉、烛台、宝鹤壶等作品多次在展销会上参展,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20世纪90年代末,留坑退休干部谢德开及其兄弟制作一堂精美锡器参加厦门、广州交易会、博览会的民间工艺品展览,受到海内外人士青睐。至2008年,留坑村还有打锡师7人,主要打制锡酒壶、酒海、烛台、油壶等,锡品当地人自用。

宁化河龙贡米

河龙贡米,系指宁化县河龙乡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米,因原产于河龙乡而得名。河龙贡米以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黏、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扬名四海,被誉为“米中珍品”。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宁化县志》载:伊盆,宁化人,为人豪毅,耿耿有烈士风。宋景德元年(1004),转运使李住起解梅州银绢,本州委通判胡某赍至本都武曲桥锡源驿(今河龙乡)疾故,奉官茔葬。伊公慨然诣县自陈曰:“解官本为朝廷重务,客死吾土,某现充保长,亦草莽臣也,愿换牒代解。”县许之。伊盆在代解银绢时,随带家乡大米,一路食用。到京之后,在交付银绢时,把随带的大米一并奉上,以御食用。皇帝食后大喜,甚赞河龙大米质优味佳,并令每年征收进贡,“河龙贡米”便由此扬名。2001年10月,宁化县成立的宁化县佳穗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河龙贡米”、“客家优质米”系列产品。2003年10月,宁化县佳穗米业有限公司通过三明市首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QS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评审和完成“穗利”牌商标注册和条形码的登记;并且先后被省、市、县分别授予“福建省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粮油企业”、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等光荣称号。2008年1月,河龙贡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跻身于中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之一,同年7月获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同年10月获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证书。2009年,宁化县政府为保护河龙贡米的质量和特色,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打响河龙贡米品牌,根据宁化县地理、气候条件,建立起以河龙乡为中心,包括安远、城郊、济村、城南、水茜、中沙共7个乡(镇)3300余公顷的河龙贡米生产基地。县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河龙贡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9年,全县河龙贡米总产超过了2500万公斤。2010年,宁化县建立了6600余公顷生产基地,同时在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河龙贡米)原料生产基地。

宁化“客家源”牌红薯粉丝

“客家源”牌红薯粉丝的生产单位为三明市客家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原料种植、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台资企业,主营“客家源”牌纯天然、绿色环保淀粉的高级营养食品。“客家源”牌红薯粉丝主要以红薯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生产烹饪粉丝和多种口味方便粉丝系列,富含多种维他命和有益微量矿物元素,低脂肪,低糖,低热量,口感细嫩滑爽,风味别具一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宁化玉扣纸

北宋时期,宁化县已有手工造纸者,为福建四大产纸县(余为长汀、连城、将乐)之一。宁化玉扣纸的产地在宁化治平乡。治平乡生产玉扣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一,有非常丰富的竹林资源,竹麻肉厚,柔韧,滑泽;其二,山高林密,有充沛的山泉水源,清澈洁净的山泉,是造纸的理想用水。玉扣纸全用嫩竹制造,质地良好,具有纤维细长,光滑柔韧,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张片均匀,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卫生无毒,清晰透度,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蛀蚀等特色,是绝佳的书画用纸。宋代至清代,官员书写奏折多选用此纸,故有“日鉴天颜”之誉。据清道光元年(1821)《临汀汇考》载:“汀地货物,惟纸远行四方,各邑制造不同。长邑有官边、花笺、麦子、黄独等名。色纸则有黄丹、木红。“官边”、“花笺”,即今天的玉扣、毛边纸。新中国成立后,宁化一、二级玉扣纸直调中央。1974年印刷《毛泽东选集》线装本时,选定宁化县治平乡的玉扣纸。国家出版局曾派专人来宁化县订购玉扣纸。宁化玉扣纸除部分内销外,多出口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宁化田鼠干

宁化田鼠干居旧“汀州八大干”之一。宁化多山,林草茂盛,为田鼠生长繁殖的好地方。农户为灭鼠保粮,每每采用各种方法诱捕田鼠,并将捕捉到的田鼠,去皮,清除内脏后,架于锅中的米糠上进行薰烤。经过烟薰的田鼠全身金黄,其味异香,佐以猪肉、冬笋、大蒜、辣椒等炸炒,成了一道香酥可口的下酒菜。田鼠干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还有滋补肾脏之功,对尿频或小孩尿床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第二、土特产品(二)

宁化牛角椒干

宁化县盛产牛角椒,主要产地在宁化县的安远、水茜、禾口(今石壁)、淮土等乡。宁化牛角椒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锥形似牛角,青熟时果呈绿色,老熟时果呈鲜红色,长10~18厘米,横径1.3~2厘米,果皮薄,单果重5~8.5克。宁化牛角椒为中熟品种,播种期一般l~4月,定植至青熟果采收70天,至红熟果采收85天。宁化牛角椒品质好,味辛辣,水分少,鲜食、制干均宜;尤其是椒淮土、禾口所产的牛角椒为椒中之上品。为便于保存,当地农民将牛角椒制作成辣椒干。制作方法很简单,待田间的牛角椒成熟红透后采摘,放入开水锅内氽一下捞起晒干即可。晒干后的牛角椒有色泽鲜红、椒果透朗、皮薄、味香、含油量高、辣度适中6大特点。牛角椒干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维生素A、辣椒碱、辣椒红素、挥发油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既是美味佳肴的好佐料,又是一种温中散寒、可用于食欲不振等症的食疗佳品。宁化牛角椒干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被誉为“全国八大名椒之一”,成为宁化县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