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风光览胜
13358600000011

第11章 人文景观(4)

建宁县溪源上坪村

溪源上坪村历史上曾名六龙井、楚下堡,位于建宁县东北部溪源乡境内,西与江西省黎川县相接壤。上坪历史悠久,文字记载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末年。据《上坪关西杨氏族谱》载:“吾宗本河南光固始县圣达公梁太祖时随闽王来三山至鼻祖感遁公因闽王政失来居楚水上坪。”五代十国时期,该村为“六龙井”,至元代初年,遂改村名为上坪。上坪村杨氏自其开基始祖杨氏自杨感遁至今已在上坪繁衍37代。上坪杨氏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明、清、民国时期共有130多人在外为官,其中官居二品2人,官拜大夫4人。上坪最具代表的是古建筑有五代同堂坊、杨氏家庙、社祖庙、古学堂、古香园、司马第、大夫第、得水园等。其中,五代同堂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村入口处古驿道上,坐北朝南,为三门五楼结构,由81块花岗沿石雕刻镶嵌而成,上有“五代同堂坊”、“圣旨”、“七叶衍祥”及“龙凤”碉刻图案。社祖庙位于村水口,建于宋末,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木土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分主次三横三门,雕梁画栋,正堂为社主庙,两侧侧堂分别是“观音堂”和“五谷堂”。杨氏家庙位于村水口与社祖庙对面,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25平方米,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建筑,全庙由100大杉木柱支撑,没用一钉一铁,全部用卯榫镶嵌而成。明清时期的书斋有“四知斋”、“海云斋”等。“四知斋”上悬挂的朱子(朱熹)赠予的对联“读圣贤书、立修齐志”。2007年12月,上坪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第三、寺观教堂(一)

一、寺庙

将乐证觉寺

证觉寺又名“证果寺”,坐落于将乐县万全乡常安村太平山,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元至正二十六年(1360)重修。据《将乐县志》载:“历史悠久之太平山属闽北名山,古刹证觉乃镛州胜地。寺创自唐初武德三年(620),辟丛林而始建精舍,历劫火而赤地徒存。实诚跨全省之名胜,甲上游之大观者矣。山楼苔遍,法象尘封。元代丘圩,明朝定鼎,元璋君相,曾驻跸舆。允宜贝阙长新,名齐五越,琼楼式焕,胜擅三华者也。”民国九年(1920)复光禅师又再次化缘模拟福州鼓山寺院样式设计、建造。该寺规模宏大、雕塑精美,内有三大殿、藏经阁、禅堂、僧房、方丈室等,寺外有“放生池”。证觉寺有大小佛像近2000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音殿内一尊已在证觉寺供奉千余年的黄铜观音佛像,高5.3米,重千余斤,栩栩如生,妙相庄严。该古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1978年,由复光禅师的女儿杨芳莲筹款兴建大殿,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雨方丈为其书写“证觉寺”匾额。1985年8月经批准,证觉寺对外开放;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其书写“大雄宝殿”4个大字。1993年12月29日,证觉寺隆重举行天王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1997年新建一座海会塔,可以存放1700多位比丘僧、比丘尼、五戒居士的骨灰。证觉寺不仅是一个优美的千年古刹,又是一个多种经济的种植园,还是疗养、游览避暑的胜地。

清流金莲寺

金莲寺位于清流县城东北的动华山北侧山腰,离县城7华里,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宋乾德二年(964),定光圣僧云游至此并担任住持。据《清流县志》载:相传金莲寺“旧无水,定光佛至卓锡,凌空七日复返,始有泉涌。其夜,风雷大作,雨水滂沱,僧惊避迟。明视之,庵推出谷口,其下飞瀑数丈如珠帘,至今莫寻其源。”定光圣僧把此地命名“灞涌岩”,寺庙也改名为“金莲寺”。“灞涌金莲”成为清流的古八景之一。宋代时,清流知县王瑞曾为金莲寺题联曰:“坝涌清泉万水凝珠归净土,金莲献宝千山焕彩仰禅宗。”该寺历经上千年,几经毁坏,几经修复,后于1981年重新修建。该寺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有定光古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僧房等。清流县佛教协会设在寺内。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著名书法家和词人赵朴初先生,应清流县的邀请,亲笔为金莲寺题写寺名。鉴于金莲寺的名胜和历史,清流县政府把金莲寺列为名胜风景点,纳入县的“芳草计划”进行修缮。

沙县宝严寺

宝严寺原名宝严庵,位于沙县城东东门大桥下。创建于唐贞观十年(636),是沙县屈指可数的千年古刹。寺内供奉有三宝如来、弥勒尊佛、观音、文殊、普贤等诸菩萨。寺中僧尼甚众,香火旺盛。清末,该庙毁于兵燹。民国五年(1916),经邑人集资重新修建。因住寺僧尼多数为带发修行尼姑或居士,故俗称“斋婆寺”。1966年,寺庙建筑、藏经均遭受破坏,1979年集资数万元修复前座大殿,重建雕刻、佛像,改名宝严寺。1985年5月,宝严寺获得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沙县最早对外开放的寺庙。住持比丘尼见源法师任沙县佛教协会副会长。1988年,该寺建成大殿、前殿,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1993年秋,日照法师担任沙县宝严寺住持。宝严寺有上、中、下三个大殿。下殿是天王殿,供奉弥勒佛、韦驮和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鼓楼下设祖师殿,供达摩祖师;钟楼下设伽蓝殿,供伽蓝菩萨。中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大殿内两侧为十六尊者,殿后东为观音大士,西为地藏王菩萨。后殿为玉佛殿,内供一尊长2米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系缅甸华人赠送,为三明市所罕见。后殿东厢为僧人寮房和斋堂,西侧兴建“沙县佛教菩提修正院”。

明溪聚龙禅寺

聚龙禅寺俗称瓦翠坪,位于明溪县枫溪乡之西5华里的聚龙峰上(海拔890米)。该寺始建于唐开元九年(721),明天顺七年(1463)重建,清代改名“聚龙禅寺”,是福建省“四大名寺”之一。明、清时期,该寺有“二百僧侣,一楼经书”之盛赞。高僧云集于此地设坛论教,美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顺法师、广东汕头证果寺主持园澈法师以及盛慧法师等均先后在此出家。该寺原有观音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下殿、方丈楼、藏经楼、观山楼、僧房、膳厅、厨房等大小120多间组成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佛像、经书、寺庙均被烧、被拆,1984年重新修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亲笔题书“大雄宝殿”四字匾额。1985年12月经批准,该寺对外开放。

三元永兴庵

永兴庵位于三元区忠山村,又名大庙,始建于唐会昌元年(841),明成化年间和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1989年重新修葺。该庙占地1500平方米,正殿为单檐悬山式,面阔五间,进深十三间,是三明市区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之一,为三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县隆福寺

隆福寺原名慈荫庵,又名龙龟庵,俗称管田庵,位于沙县夏茂镇北1公里处。该寺始建于唐乾符六年(879),明天顺年间重建,明万历年间毁于火,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建。1984年始,夏茂部分佛教徒在庵内后厅活动,并改称慈荫寺。1988年落实宗教政策后,该寺归沙县佛教协会管理,有住寺佛教徒6人。同年2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寺题写寺匾,并改名为隆福寺。1993~1997年,该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楼、藏经阁以及中厅和左右厢房、斋堂、僧舍等。隆福寺从门楼进去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定殿和大悲殿。天王殿弥勒佛居中,其后韦驮,两边四大天王;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大雄宝殿中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左右为观世音和地藏菩萨,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殿后供奉文殊、普贤菩萨。大雄宝殿左右是膳厅和念佛堂。大悲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右边为地藏殿。

沙县兴国寺

兴国寺原名中兴寺,位于现沙县第一中学校园内。该寺始建于唐中和二年(882),占地480平方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赐额,改称“兴国寺”。北宋宣和元年(1119)六月,北宋名相李纲被谪为南剑州沙县监税务,寓居于兴国寺。他在《寓轩记》中写道:“梁溪居士以居,而居兴国佛宫,自秋徂夏,气候高蒸发思得宽敞幽邃之宇,以为燕处游息之地。而宫之西偏有轩焉。前此,以为过客之馆,芜废之治,纲乃命工以葺完之。架青松以障日,植翠竹以来风,饰曲栏以为花草之囿,埋小盆以为支荷之地,地之坳垤者,与瓦甓之破缺者,墙壁楹栏之漫漶者,皆以次缉而整之。不数日,唤然一新,于是易其旧,名之曰:‘寓轩’。”清嘉庆十三年(1808),该寺毁于火,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改为虬溪试院。民国二年(1913),该寺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舍。1951年,沙县一中迁址于兴国寺。兴国寺主殿单檐悬山式九开间建筑,为省内所罕见。木构梁架,雕镂剔透,色彩纷呈,做法规整,布局合理,为典型的宫殿式建筑,1984年,该寺列为沙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沙县一中校史展览馆”和“沙县一中国防教育展览馆”。兴国寺曾有一座石碑,为嘉庆十三年知县孙大焜所镌立。碑高一米余,上书“寓轩故居”,现只剩断碣残碑,由县博物馆收藏。

建宁报国寺

报国寺位于建宁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金铙山半山腰中,始建于闽龙德三年(923),建筑面积1360多平方米。寺院外有护寺围墙,内有大厅、正厅、禅房、地藏楼、观音楼,共13厅64间。大厅为天王殿,正厅为大雄宝殿,皆画栋雕梁,四面壁画,其结构别具一格。殿上有一尊高达6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及十八罗汉等佛像35尊。初建时,报国寺有8景:白莲池、红芍圃、虎溪桥、蟾窟井、龙鳞松、铁线梅、翠蒲涧、白玉峰。1984年,泥石流冲塌该寺正厅,后经宗教事务部门拨款和团体民众捐款修葺。1986年经批准,该寺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12月,该寺毁于火,1990年春由香港女法师印行捐款重修。同年9月,北美佛协会会长释广贤委托鼓山涌泉寺释智忠送来捐款8万元用于重修工作。1996年,该寺重建工程竣工,总投资近50万元。

尤溪罗汉寺

罗汉寺位于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天台山下青印溪畔,原名河汉寺,也称鸡山庵,始建于闽永隆元年(939),明天启年间被毁,明崇祯六年(1633)重建。太平天国时,寺庙再次被毁,清代时又集资募缘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再度遭到损坏,仅残存大雄宝殿。1983年12月,该寺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冬开始重修寺庙,新塑佛像,1996年新建海会塔、化身塔、护法宫等。

尤溪县《罗汉寺碑记》

罗汉寺者,元进士杨先生故址也。先生讳文岳,世居台山之下。因族众阙嗣,遂发菩提心,作檀越想。屋宇改为梵宫,产业尽归祗林。塑佛延僧,大开护法。并雕己像,祀之东偏。刊立石碑,备载始末。嗣是代有传灯,世无废祀。康熙甲午乙未间,像遗碑断,僧之置俎豆而(不)问者四十余年。乡父老唏嘘久之,历喻寺僧,设像立碑,再修祀典。既累言而弗听,且五戒之不修。庚辰八月,绅老以公排而去之。新募住持,重设神位,镌立石碑,春秋享祀,世世不忒杨氏之灵,爽求获凭依。虽公道之不泯,实同人之义举。爰勒其事于石,永垂不朽云。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日,五都绅老公立

注:尤溪县《罗汉寺碑记》位于西城镇玉池村圆口自然村罗汉寺天井边,碑高1.7米,宽0.8米。

将乐含云寺

含云寺原名“祝圣宫”,原址在将乐县镛城西隅华山之谷,始建于前唐。据《将乐县志》载:“含云山,在县治西,其山下有寺,宋杨时尝筑室读书于此。”又云:“含云寺,有异僧居此。……宋建中靖国间,有禅师庆真者,得宗诣于江西之泐潭月禅师,乃大振宗风,益新轮奂。当是时,闽之上游列刹相望,而是寺实称最。”元大德十年(1306),该寺毁于兵燹。明洪武十二年(1379),僧萧善把含云寺主要殿阁重建得庄严巍峨,金碧辉煌。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该寺增建金刚、罗汉、观音三个殿阁。全寺占地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共有金刚殿、罗汉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宝大殿和如来佛大殿等。民国二十三年(1934),该寺遭火灾,全部烧毁,至1950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时,该寺又一次遭破坏。1993年,在僧人释日水、佛教徒熊土根倡导下,捐款重建,并于1994年11月4日举行落成典礼。1995年,先后投资50多万元修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居士林”和“斋堂”餐厅等,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在寺门口和后山顶竖起一座5.5米高的“佛”字牌,在后山顶峰建成“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