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枫叶渐红
13358100000040

第40章 秋的呼唤(13)

当一个人判定某个事物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和价值时,就会采取行动努力保护这个事物,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个事物的价值和潜力。诸如人们常说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格言诗语,就深含价值的重大意义。因为财之于人、食之于鸟、江山之于英雄,都具有重大价值存在而需要用全部能力甚至宝贵的生命去保护或获取。布莱恩挑战生命极限,是因为他觉得这种挑战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他用自己的全部潜能直至生命去试验与探索,以期解开生命极限的奥秘,为人类探求生命的能量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这种付出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所以也是有价值的。而当一个人判定某一事物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负面的意义和价值时,就会采取行动努力逃离这个事物,消除这个事物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个人在森林里碰见老虎,判定老虎对自己的生存具有负面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生存构成威胁就会赶紧逃跑,或者想方设法把老虎消灭。这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识,也是一种公共思维的自然定势。但有些人偏偏就要背离这一公认的法则而大逆其道,比如霍光的后代,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言行已超越了大众的容忍程度,颠倒了一种体制共同价值的正确取向,不仅无益于社会的发展,甚至还威胁到政治格局正常秩序的运转,影响了统治阶层权力的正常行使,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却依然我行我素,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所以,他们的言行是消极的,是没有价值的。

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1811~1872),自幼并非聪敏过人,但勤奋好学,克勤克俭,以常人不可想象的毅力与精神成就了一生的煌煌伟业。然而,我觉得他最让人津津乐道是他的高瞻远瞩,严于家教。他不仅以《家书》的方式严格规范了族人的言行,他还在临终前写下了这样的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衹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这虽然是一纸家族的遗书,然而对整个社会都有劝世化俗、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纵观历史,有多少达官要人、显赫之家,都强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正是在他的谆谆教化之下,不仅代代英才辈出,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而且一百多年来从没有出现过一个纨绔子弟、懈怠儿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当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像曾国藩那样功高盖世、名垂青史,也不是说每一个家庭都要如曾氏家族那样英才辈出、世代辉煌。但是,他们那种不断追求生命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精神,却值得我所有炎黄子孙永远仿效并践行。

在人类产生之前的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中,价值始终存在,没有价值就没有世界。而世界存在的价值,如果人类没有去争取或实现,没有价值的人类同样会造成没有价值的世界。所以,只有不断地实现价值,人类才能与发展的世界同行。

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人妙喻人生如茶。刚泡上的头道茶,沸水一沏,茶香四溢,有如人生初年,刚入尘世,味淡而清香;第二、三道茶犹如人生进入青壮年,拼搏进取,充满坎坷,其味浓而香冽;茶至数道,好比人生进入老年,世事淡化,返璞归真,味淡而涩甜。茶,从茶品到茶渣,只是一道简短的物理与化学过程;人,从幼年到老年,同样是一道转眼即逝的白驹过隙。但茶不能言语,人则可以喟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者虽然是不同的物种,但确实有着相同之处:茶汤有浓淡,人生有苦乐,相生相伴,既存既灭。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得遭受痛苦,程度不同而已。就人生存续的过程来说,莫过于“少年得志,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所带来的苦痛了。少年得志,容易养成心高气傲,恃才放旷,狂妄不忌,蔑视一切,唯我独尊,这样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三国时的“杨修之死”就是典型的例子,那是生命的悲哀之痛。中年丧妻,除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缠绵情感戛然而止外,从此天涯孤旅、负重跋涉,不仅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哺育儿孙,事业家庭一肩挑,坎坷泥淖一人走,叫谁能不产生苏轼式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凄切来,那是生命的悲怆之痛。老年丧子,风烛残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然后孑然一身挣扎在岁月的黄昏里,慢慢地等着黑夜吞噬鼻翼间的最后一缕气息,这是生命的悲惨之痛。当然,不是很多人都会遭此厄运,承受灭顶之痛。但任何人都得遭受或多或少的淡痛或隐痛,却是难以避免,如影随形。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痛苦的。

失恋是痛苦的。陈毅同志年轻的时候就品尝过。当年他已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中名将了,一次在观看演出时一位女演员一见钟情,于是便向她射出“丘比特之箭”。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这都应该是一桩水到渠成的好事,然而谁也想不到竟遭到对方的断然拒绝。看到对方态度那么强硬,回话那么坚决,这倒让他始料未及。他一时难以接受,既无奈过,也痛苦过。但他毕竟是行伍军身,当这一相情愿的追求失败后,他没有沉浸于痛苦的深渊,而是不卑不亢,干净利落地丢下一句话,一定要找个各方面都超过她的女性为伴,坚信“天涯无处不芳草”。果然在后来的戎马生涯中,结识了才貌双全的坚定革命者张茜,两人情投意合,结为终身幸福伴侣。

婚变是痛苦的。1919年底,蔡和森与向警予等50多人乘法国邮轮从上海往法国。在35天的航程中,蔡和森与向警予一同看日出,谈学习、政治以及婚姻问题。待船到了法国,他们俩都惊喜地发现自己被对方吸引住了。于是“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扬帆起航了。婚后,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按常理来说,他们的婚姻应该是天长日久、牢不可破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25年初,风流才子式的革命者彭述之从苏联学习归来,接替了多病的蔡和森担任中央宣传部长。蔡夫妇与彭夫妇都同住在宣传部寓所,这样彭与向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一方面,蔡和森是那种把生命完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家,工作废寝忘食,生活不拘小节;另一方面,蔡和森忽略了自己婚后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分工,作为人夫人父的他,没有完全负起责任。夫妻都忘我地工作,谁也不愿意为家庭多作点牺牲,造成了感情上的裂缝。1925年6月,蔡和森因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劳累过度,哮喘病和胃病复发,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期间,彭述之在生活上对向警予关爱有加,这使向警予十分感动。对她而言,彭的出现仿佛打开了她的另一情感的窗口,令其耳目一新,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待蔡和森返沪后,有愧于丈夫的向警予向蔡和森坦诚了一切。刹那间,蔡和森如遭电击,木然无语。党中央为了修复和保护“向蔡同盟”,将他们双双派往莫斯科。几个月过去了,尽管他们都努力地想忘记过去,但他们最终还是无奈地发现,他们的感情同盟已是明日黄花。于是,他们十分理智而平静地分手了。然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的理想、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1928年3月,向警予在武汉被捕,蔡和森得知后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营救。向牺牲后,蔡还撰文表示深切悼念,留下了一段彰显革命者涵养与气度的佳话。误解是痛苦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率领的工农红军既要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殊死斗争,又要一次次地粉碎蒋介石的围剿,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上。一次,为给部队筹备军粮,一位当地县长在召开群众大会时不幸被雷击死。有一位百姓哭喊着诅咒:老天爷不长眼啊!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这话传到毛泽东的耳里,他没有因受到这天大的污辱与委屈而震怒,而是引起了他对革命目的的深沉思考。革命不就是把劳苦大众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过上好日子吗?军队募粮从一定的角度上确实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就此在他的胸中酿成。经过官兵的艰苦奋斗,在大西北那贫瘠的土地上编写出了“陕北的好江南”的神话,不仅解决了部队的供给,还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永远也不会被各种磨难和痛苦击倒,始终坚信枫乌云挡不住太阳的光辉,寒凝冻不了翱翔的翅膀。面对痛苦,善于用政治家的胸叶襟、哲学家的目光、理论家的思维、文学家的超脱,指点岁月,激扬人生,“倒笔写明月,口吐天上文”,即便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也能把持自己,把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高高地举过风尘恩怨,世俗悲欢。生活永远不可能平静,总有各种不同的痛苦伴随着人生。正因为我们会感到痛苦,证明我们的心还不曾麻木;也因为我们敢面对痛苦,说明我们的意志还在接受磨炼。我们必须学习伟人的胸襟与胆识,往高看,往远想,往前走,就没有什么跨不过的坎。而每当跨过一道坎,生命就会多增一次体悟,胸怀就会多添几许容量。俗语说得好:“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将军与宰相,都是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煎熬,绝非常人可以想象。正因为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成就了他们豁达大度的丰富人生。走过寒冬,才倍觉春天的温暖;经历风雨,才深知阳光的明媚。当我们跨过了岁月的坎坷沟壑,独自解开心囊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胸襟竟然已经可以包容那么多的伤害与非议,思想也就随之成熟了,人格也就随之充满魅力了。其实,人的一生都在与命运下着棋,不是命运操纵你,就是你操纵着命运。苦难是命运的马前卒,越过楚河汉界,生命的棋子就能勇往直前,决胜千里。生活的道路正因有了一路泥泞,人到这个世上走一遭,才会留下清晰的脚印。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王安石与毛泽东跨越千年时空共同织就的一对天衣无缝的诗联,寄寓着两位诗人的谆谆教诲:任何人都不要被暂时的云遮雾罩挡住眼睛,而应该将目光投向更高远的地方。如果人人都学会了这种胸怀,又努力践行,生活展现给我们的将是另一番气象:一幅云开日出的图景,一帧充满诗意的前方,一种引领前行的力量——还有什么高山不能跨越,还有什么江河不能横绝呢?!

斜风细雨应知归

心理学家对社会不断攀升的离婚率进行了潜心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都是因感情破裂所致。由此,他们对离异双方进行了刨根究底的心理咨询与解剖。经过无数次的条分缕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男女双方的婚姻激情最多保持6年,少的只有30个月。暂且不论这种结论是否能成为证明婚变的一个科学理由,仅就此项研究至少给我们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现实:缺乏激情的婚姻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尽管像我们这样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每个人都会受到来自各种传统观念、道德底线、家庭牵制以及社会舆论等诸多因素的约束,迫使大多数人在情绪上不敢肆无忌惮。但当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哪怕你绞尽脑汁地延续着一种外壳,最终还是逃避不了劳燕分飞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