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直接统治,清王朝在康熙后期,特别是在雍正时期(1723—1735),用武力强治手段,大规模地推动“改土归流”政策。很自然地又导致了这一地区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加强。再加上土地兼并的盛行,千里苗寨苦难重重,所以在这一时期频频发生苗民起义。
雍正时期苗民起义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王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派礼部尚书席尔达、副都统图恩海、徐九如等率荆州驻防满兵1000人,并调广西、贵州、湖南三省部分兵力进逼镇箪苗寨,大部分苗寨被归诚,而天星(湖南凤凰境)、马鞍、山毛、都塘、七兜树、打郎湄、亮老家、两头羊、糯塘山、老旺山等寨苗民、不肯屈服,武装反抗。席尔达都三省满、汉各军并征集保靖、水顺两土司兵分两路进攻,经过清军11天的疯狂镇压,天星等苗寨相继失陷,苗民被杀5000余人,303个苗寨4563户8418人被迫缴械投降。清王朝在辰州(湖南辰溪)府内增乾州、凤凰二厅,分别统治投诚各寨苗民,同时保留土司的原有权利,实行了流官(州、县官)与土司共同统治苗寨民的政策,为尔后实行“改土归流”作了必要的准备。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贵州普安州三江苗民黄柱汉聚众进攻菴章寨(贵州普安境)。云、贵总督贝和诺派兵镇压,起义失败。
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苗族禄万钟发动起义。雍正初年,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准备实行“改土归流”。因为云贵等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世袭制,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异常严重,如乌蒙土官禄鼎乾,对他统治管辖地区的人民所摊派的税款超过清王朝规定数额近百倍。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更有甚者,土司一家娶媳妇,则土民三年不敢结婚;土民被杀害,其亲族还要为其出垫刀钱数10两。所以清王朝决定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雍正四年(1726年)先把东川土目革职,令总兵刘起元进驻东川,并准备在乌蒙(云南昭通)苗族地区继续施行。刘起元招降了掌握当地兵权的禄鼎坤,以加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实力。禄万钟联合镇雄(云南镇雄)土知府陇庆候出兵3000多人进攻驻守鲁甸的禄鼎坤。云南巡抚鄂尔泰遣派游击哈元生合同四川援兵去帮助禄鼎坤。禄万钟撤退到乌蒙。哈元生指挥各路清军向乌蒙发起进攻,苗军占据有利的地势,据险阻击,经过激烈战斗,终因清军来势凶猛,禄万钟败退到镇雄。这时鄂尔泰又招降陇联星(陇庆候之叔)继续追击苗军,禄鼎坤带领3000人马进攻镇雄侧背,苗军奋力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而败,于是镇雄被清军占领。禄万钟、陕庆候战败后逃往四川。因此乌蒙、镇雄都被清军收复,清王朝在乌蒙设府,镇雄设州,并派总兵驻守。
雍正四年,贵州苗族也发生了抗清之战。广顺长寨(贵州长顺)地处仲、苗各寨之要冲,清朝云南、广西、贵州三省总督鄂尔泰为了进一步推动“改土归流”的进行,向长寨的仲家各寨进兵,遭到仲家、苗家军民的反抗。清军凶残地焚毁了仲家7寨,占据了长寨,但是仲、苗军民不断出兵袭击,清军被迫退出长寨。这时鄂尔泰又改派总兵石礼督兵反攻,攻破36寨,迫使21寨“投城”,招抚苗民500余户3000余口,解除苗民武装,并在长寨设参将,且派兵分别驻守各要隘地带,向贵州边界进军。广顺(贵州长顺西北)、定番(贵州惠水)、镇宁(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苗民680寨及永宁(贵州关岭西)、永丰、安顺(贵州安顺)苗民1398寨的苗族首领,被迫纳土投降清王朝设流官治县。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清军进攻贵州苗民大小丹江之战。贵州巡抚张广泗为开辟古州(贵州榕江)地区及沟通湖广与广西之间的交通,向清政府倡议置镇诸葛营(榕江境内),以便更好地控制周边地区。这年夏天,派兵先攻八寨(贵州丹寨),以打通运送要道,然后分兵进攻大、小丹江(贵州雷山北)沿岸苗族村寨。鸡讲等五寨苗民奋起反抗,皆被清军焚毁,其他各苗寨纷纷请降。雍正七年,清军乘胜沿九股河进攻抵达清水江。当地苗族首领因为农忙,假装接受安抚,被清军巡抚张广泗识破,于是他也将计就计,假装答应。但是他却作了另外的布置,偷偷地利用夜晚乘船渡江,切断苗民退路,而后突然向各苗寨发起袭击,而苗军也想利用夜晚偷袭清军营房,两军相遇,展开战斗,结果苗军吃了败仗,于是清水河及九股河地区各寨都被清军收复。张广泗在清水江、丹江设营驻军,控制水路。令清军士兵到湖南运来盐、布等生活急需品,供应当地苗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商运、经济的发展。
这一年,米贴(云南永善北)苗族妇女陆氏联合雷波土司聚众反清,劫夺军粮,鄂尔泰派哈元生带兵进行围剿,哈元生首先攻破苗军所占据的险要山口,而后又在苗营附近设伏,结果苗军战败,清军直捣其寨,陆氏被俘。接着哈元生又乘胜进攻阿驴(寨名,雷波境内),击败雷波(四川雷波)土司。阿驴寨一土目投降后又反戈,围攻哈元生。哈元生率游击卜万年等与苗军激战了两天两夜,苗军败退,哈元生又亲自督兵攻占了赤衣台。鹤丽总兵张耀祖这时又派兵增援哈元生,所以哈元生兵力更足,所以他便派小溜带部队搜杀苗民,阿驴一带苗寨居民弃寨逃走,于是这次参加反清的拉金者呢各寨都被清军平定。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云南乌蒙又爆发了苗民反清之战。清军在雍正六年平定了苗族禄万钟的起义后,便把禄鼎坤提升为河南参将。可是禄鼎坤不愿意离开苗疆到河南去上任,所以内心有些不满。禄鼎坤的儿子禄万福便请求回鲁旬治产。又以总兵刘起元贪污害民为借口,联络归部,一齐反清。禄万福首先进攻乌蒙(云南昭通)。这时期,乌蒙有经商者、居民1万多人,并且地势险要,有险可守,可是刘起元虽然拥有数千名兵丁,但由于他贪污腐化,不注重防守,所以苗兵便很快攻破城垣,杀了不少城内军民。禄成福又鼓动、联络东川(云南惠泽),镇雄以及四川凉山等地少数民族数万人起来反清。他们杀塘兵、劫运粮、堵要隘、毁桥梁,屯兵聚守,以抗清军。
鄂尔泰调动清军一万零好几千人,再加上土司兵5000多人,分三路进攻苗寨。参将韩勋率兵400人由镇雄进攻奎乡(云南彝良东南),和苗军激战了三天,清军得胜,连破4寨,又杀死苗民2000多人,哈元生率兵1000多人由威宁(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进攻乌蒙,清军到达得胜坡正与苗军2万人遭遇,哈元生率兵猛攻,苗军奋力抗击,不幸军首领黑寡、募末等被清军射杀,于是苗军败退。清军进占倚那冈。这时苗军数万人安营扎寨达10余里。哈元生又打伏击战,命清兵3000人再加上土司兵1000多人,趁夜埋伏在苗军营垒左右。拂晓苗军向清兵发起进攻,而这时清军按兵不动隐蔽待机,当大部分苗军进到了清军的炮火威力圈之内时,清军发炮,猛烈轰击,接着伏兵四起,左右夹攻,苗军防不胜防,终于不敌清军,苗兵大败。清军乘胜追击,连破苗寨80余个,打败苗族军民数万人。清军又连克三关,占领乌蒙,缴获了苗军军械武器许多,禄万福兄弟均被俘遇害。
也是雍正八年,贵州古州地区苗族上层分子叛变,准备偷袭清军。贵州巡抚张广泗大量征集苗船,派兵架设俘桥,半夜悄悄渡江,乘苗兵没有准备的情况,突然向古州地区苗军发动进攻,苗军措手不及,刀枪、弓箭等1万多件作战武器尽被清军缴获。张广泗又向上江地区的来牛、定旦等苗寨进攻,结果有4000多苗族军民被杀害,并缴获了大量大炮等作战武器。
雍正十年(1732年),贵州苗族包利在台拱起兵反清,清王朝贵州巡抚元展成在台拱(贵州台江)筑城,增兵驻守。十月间,包利举兵反清,首先杀死台拱通事郭英、欧玉胜等,然后进攻清军大营,又杀死清外委张壁等人,接着分兵包围了排略(台拱北)。排略距离台拱约15里,是台拱通往清江都匀的咽喉要隘,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苗军勇猛顽强,结果清军守备高本畅战死,排略被苗军攻占。
元展成派督标及黔西、遵义、平越等地游击马世龙、罗资衮等各领所属清军星夜增援台拱,马世龙率部在前,罗资衮保护军需、武器弹药紧跟其后。十一月十四日,清军在排略附近中伏,游击罗资衮以下6名军官均被击毙,清朝兵丁溃不成军。吓得后面清军迟疑观望不敢前进。元展成无奈又增兵,派副将杨馥、宋朝相率部增援。杨馥在进攻排略时战死,清军又败退下来。
台拱被苗军包围,清军粮饷断绝。当马世龙部在排略被围攻时,台拱清军出击接应,把总兵王朝杰战死,于是又退回营中,清王朝为解救危机,派广西左江总兵霍升暂时代理贵州提督急忙赶到贵州增援。霍升率领副将康世显以下汉、土官兵2万多人进入贵州。十二月间,布兵分两路进攻排略,苗兵经过顽强战斗结果败走,台拱被清军攻占。苗兵便转移到丹江高坡一带,在番招(台江东)莲花皇利用险要地形筑城防守,继续斗争。
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军为了撤底消灭包利等反清苗军,便增派湖南兵2000人、广西兵1000人开赴贵州,由贵州提督哈元生统一指挥贵州、湖北、广东、湖南、广西五省兵力向苗军大举进攻。哈元生命康世显、仇龙、霍升等兵分三路向苗寨进军,首先攻下高坡,然后全力以赴向莲花苗军猛攻。由于苗军早已筑城防御,他们凭借有利地形坚强抗击,所以清军第一进攻受挫。哈元生于是亲自指挥,分兵六路强攻莲花城堡。经过三天激战,清军用大兵压城,苗军抵挡不住,莲花终被清军占领。尔后清便在台拱筑城设防,并派兵4000多人驻守。
同年,思茅(云南普洱复兴镇)苗族首领土把总刁兴国与苦聪、元江等地兄弟民族共同聚众反清,进攻普洱;通关(云南墨江与普尔之间)大寨之摆夷(傣族)也与苦聪人联合渡阿墨河进攻他郎(云南墨江)。清朝云南、贵州、广西总督高其卓派提督蔡成贵、总兵董芳等率兵分道镇压。战场上,清军阵斩苗兵3600多人,又迫降4.26万余人,苗军头领刁兴国战死,这次反清斗争,又遭失败。
雍乾年间古州台拱苗民起义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由于实行改土归流,清王朝对苗族人民,由间接统治换成了直接统治。苗民的负担没有减轻,土司对农民的剥削极为残酷,而且他们在封建王朝历次镇压苗族人民的反抗时充当帮凶。所以,长期以来,苗族人民一直处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之下,这期间,贵州古州(今榕江)九股河地区苗族农民,不堪清朝官吏和土司的剥削压迫,在苗民包利等人领导下,为反抗征粮、派佚发动起义。包利等人于雍正十三年二月,以“苗王出世”为号召,在古州的八妹、高表、寨蒿等苗寨商讨起义事项,到处传播鸡毛火炭信,联合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等地苗民,一起围攻厅城,捣毁营汛。暴动很快发展扩大到贵州的东部和东南各地,丹江(今雷山)、八寨(今丹寨)、黄平、凯里等地苗民纷纷响应,起义农民迅速增加到40多万,陆续攻克凯里、重安江(今属黄平)、岩门司、黄平、余庆县以及台拱、清扛营讯。据《清史稿》记载:“丁已以贵州、古州、台拱逆苗滋事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讨之。”同年六月,清政府调集两湖、两广及云贵川七省兵力数万人,由哈元生、董芳率领,进行镇压。七月,又任命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并调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官兵作后援。由于苗民所聚居的地区多是山地,起义军凭借着有利的地理条件,对清军进行不断的打击,苗族人民的反抗情绪不断增长,男的放枪,女的就帮着装填火药,反抗的激流在千里苗寨的山山水水间涌动着,苗民起义军英勇抗击清军进攻,一再重创敌人,清军虽从多方出兵攻击,围剿起义军队,但起义军的“敌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术,四处出击,使清军陷入困境。乾隆皇帝即位后为加强对苗民起义的镇压,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兼贵州巡抚,总管镇压苗民起义事宜。于是清政府多方调兵遗将,大举进攻。残酷的清军一路滥肆烧杀,对起义军采取重点攻击、分路包剿和各个击破的措施,乾隆元年起义军被围困于牛皮大箐(今雷公山),再加上起义军队伍比较分散,大都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配合,且军事素养和作战指挥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弱点,终因起义领袖先后被俘或牺牲,起义失败。
乾嘉时期苗民起义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95—1806),在贵州的松桃,湖南的永绥(今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等地苗族农民在白莲教反清宣传的影响下,为反抗官府、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由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吴半生(本名吴天半)等人领导,发动了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