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战争史
13351400000056

第56章 风雷滚滚白莲教徒起四方 战鼓隆隆各族儿女竞抗清(3)

常言道“抽刀断水水更流”,清朝的残酷迫害,不仅使白莲教的广大教徒义愤填胸,而且也激起了各省人民的强烈反抗。再加上清政府当时为了镇压湖南、贵州地区的苗民起义,更加紧了对起义邻省,特别是湖北的横征暴敛。所以湖北宜都、枝江两县人民在张正谟、聂杰人等人领导下,首先起义——于1796年2月15日(嘉庆元年正月初七),首先举起了白莲教起义的大旗。给了层层紧逼的清朝统治者一个针锋相对、措手不及的打击。接着其他地区接踵而起,枝江的刘盛鸣,长阳的林之华、覃加耀、黄廷柱,宜都的曾广宁以及长乐(今五峰)都相继起义响应。由于长期的组织工作,白莲教徒遍布于各阶层之中,当阳县衙门里的衙役也早就同起义军有了联络,二月十五日,当阳县令还蒙在鼓里时,他听说邻近各县都已发生民变后,便立即升堂,命令县役们赶快严捕本县教徒。没想到县役们齐声答道:“我们都是白莲教,去抓谁呢?”县令一听大怒,拍桌骂道:“你们反啦?!”大家不慌不忙的答道:“反就反嘛,发什么火啊!”这个昏愦的县令到这时才算明白过来,站起来就想跑。可是已经晚了。县役们一拥而上,将他拿住,押出县衙门,还勒令他左手拿钱一串,右手抓银一锭,游街示众,最后把他杀死,起义群众胜利地占领了县城。紧接着在来凤、竹山、东湖、远安、保康、宣恩、咸丰、龙山等地都暴发了起义。三月初襄阳、樊城一带的人民在王聪儿、姚之富、王廷诏、刘启荣、樊人杰、张汉潮、张天伦、王光祖、高均德等领导下在襄阳郊区黄龙埔揭竿而起。五月,孝感人民在鲁维志等领导下起兵响应。

在湖北战场上,各支起义军此呼彼应,互相声援,频频出击,战果辉煌。张正谟等人起义的队伍一月之间发展到1万多人。

起义的农民从一开始,就用“白布缠头,白旗为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以清朝皇帝为首的整个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湖北当阳的起义军曾明确提出:“天上换玉皇、地府换阎王,另议孔夫子,不用四书五经”的战斗口号,表明了起义农民的斗争决心。

各支起义军还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自立年号,任命了各级官吏。如湖北襄阳起义军以“万利”纪年。襄阳起义军中设大丞相、都督、知府、知县等文职及元帅、先锋、总兵等武职。

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清政府除纠集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的军队之外,还先后从山西、直隶(河北)、两广、山东、黑龙江、吉林、盛京(辽宁)等省调来大批清军,并且还动员了索伦兵等少数民族的军队。

清军首先把矛头指向了湖北。企图集中兵力,一举全歼襄阳起义军。襄阳战役从嘉庆元年四月开始,明亮、鄂辉、庆成等带领清军和刚获释放的在河南、湖北两省的“蒙古窃马谪犯”所组成的骑兵包围了襄阳起义军。襄阳起义军在王聪儿、姚之富的领导下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起义军曾几度猛攻汉水边上的重镇襄阳和樊城,但由于守军顽抗,均未攻下。但却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四五万人,粉碎了清军的多次围攻。接着起义军兵分几路转战于河南、湖北交界地区。襄阳起义军在湖北各路起义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声望也最高。就是在白莲教中论师徒关系,也是各路起义军辈数最高的。因此,它是湖北各路起义军中的主力部队。

《清史稿》载“已亥湖北当阳教匪起戕官西安将军恒瑞率兵2000剿之”。清帝颐琰命西安将军恒瑞率兵赴楚,进攻当阳起义军林之华部;督统永保,待卫舒亮、鄂辉进攻襄阳义军王聪儿、姚之富部;鄂都毕沅及惠龄进攻枝江义军聂杰人部。形势严峻,但襄阳起义军并没有被清军的来势汹汹所吓倒。这期间,清朝统治者认为只要把这支“最为猖獗”的起义军部队消灭掉,其他的农民义军就不攻自破,所以又立即从库内拨出白银200万两,专供湖北军需。又从湖南调来2万名苗兵,配合以上所派部队,对襄阳起义军发动了大规模的重点“围剿”。

湖南襄阳起义军,配合各支起义军,依靠人民群众,粉碎了清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到四月底,除惠龄击败枝江义军俘虏聂杰人外,其余起义军日益强大。永保认为白莲教诸首领均在襄阳义军之中。奏请增兵,颐琰命直隶提督庆成、山西总兵德令各率兵2000,由永保统一指挥进攻襄阳义军。此时,襄阳义军由王聪儿、姚之富统帅,于五月,他们突出敌人的包围圈,出随州经钟祥,兵锋直逼孝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离汉阳只有100来里的地方,“三楚震动”,吓得清朝政府赶快宣布武昌(湖北的省诚)“戒严”。六月,襄阳起义军又在孝感附近设下埋伏,清军中伏,当场击毙清军参将傅成朋。

襄阳战役进行了五个多月,这是这支部队在一个地区作战最长的一次,他们在同敌人作战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壮大起来,队伍发展到5万多人。以后,他们转战于湖北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开始了长期的流动作战。

八月下旬,王聪儿、姚之富等带领5万起义军在钟样粉碎了清军的“四面夹攻”的诡计,突围北上。九月,在双沟分成两路,各约2万余人。一路向南由王聪儿、姚之富率领,从枣阳赴唐县;一路向西北由张汉潮率领经白河西上经吕堰驿赴邓州,但不久又折回,向东南与王聪儿汇合,十一月,齐王氏(王聪儿)又率领大军渡过刘家河,进逼谷城、光化,还把河南巡抚景安包围在魏家集(今湖北与河南交界处)。在起义军的调动下,半年多来清军东突西窜,疲于奔命,一举歼灭襄阳起义军的企图成了泡影。

襄阳起义军为摆脱湖北优势清军,进行战略转移,1797年初,起义军分三路乘虚攻入河南,再经陕西向四川进发。北路由王廷诏率领攻下河南叶县的保安驿后,围清军于裕州(河南方域)。西路由李全率领,攻下河南的信阳后,折向湖北再次进入河南,沿河南,湖北边境进入陕西,直下南山老林中的镇安。为了迅速同北路、西路两军会合,齐王氏、姚之富亲率中路大军,从河南的南阳出发,北进嵩县,旋即回军南下到达陕、楚边境,攻入湖北的郧西,再折入陕西,同北路、西路两支大军会师于镇安。

为了迅速同四川起义会合,襄阳起义军马不停蹄,从镇安经汉阴、石泉,迅速改道汉水北岸的紫阳白马石。义军在行军途中,“不整队,不迎战,不走平原,惟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以牵制清军。

在此以前,嘉庆皇帝曾一再命令清军全力加强汉水防御,以便把起义军压在汉北聚而歼之。然而,赵义军轻装前进,如流水疾风,早在清军赶到汉水边的五天以前,就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夺得船只,全部渡过了汉水。清河南巡抚景安奉命截击,却龟缩城中不敢出战,湖北追兵逼留途中,不敢急进。清朝皇帝颐琰以永保作战不利,将其逮捕进京治罪。陕西清军奉命全力加强汉水防御,企图阻止义军入川。其实,起义军早以全部渡过汉水,于嘉庆二年五月(1797年),襄阳起义军终于胜利结束了这纵横5个省区的千里长征,到达东乡,于四川起义军会师。

王聪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率领襄阳起义军,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穿州过县,长途行军五六千里,战胜了清军的追剿堵截,最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其主要原因是,起义军得到了各地人民群众的拥护,人们纷纷送粮食、骡马、盐菜给起义军,帮助起义军带路、摇船,有的甚至全家烧掉了茅屋参加了起义队伍,使起义军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八旗兵高级将领养尊处优,生活腐化,对所统帅的队伍不加训练,丧失了战争力。其次,绿营兵的战斗力也大为削弱,作战时往往“虚张声势,稍有斩获,以少报多”。

清军将领“惟酒肉笙歌自娱”,一有战事则“拥兵自卫,或命将弁堵剿,将并也不向前,惟催督乡勇,乡勇亦不踊跃,当时流传“贼至兵无影,兵来贼没踪,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贼来不见官兵面,贼去官兵才出现”。这是对清军腐败最生动的写照,也是最辛辣的讽刺。而起义军则士气昂杨,作战勇敢,如烈火燃烧,所向披靡,连“妇人孺子、亦矫捷若飞”。

回师襄阳之战起义军东乡会师以后,起义队伍更加壮大,经各路起义军共同协商,决定按地区进行分编,以黄、蓝、青、白等各色为号。湖北襄阳起义军以王聪儿、姚之富为首称为襄阳黄号,包括王光祖、樊人杰、伍金柱、伍怀志、辛聪、辛文、庞洪胜、曾之秀、齐国谟、王廷诏等各部,高均德、张天伦为首称为襄阳白号,包括宋国富、杨开甲、高二、高三、马五,王凌高、辛斗、魏学盛、陈国珠、高见奇、杨开第等各部;张汉潮为首称襄阳蓝号,包括李潮、李槐、再学胜、胡明远等各部,四川起义军徐天德为首称达州青号,包括徐天寿、赵麻花、汪瀛、熊翠、熊方青、陈侍学等各部;冷天禄、王三槐为首称东乡白号,包括张子聪、庹向摇、符日明、刘朝选各部;尤绍周为首称太平黄号,包括唐大信、龚健、徐万福、王国贤、唐明万等各部;罗其清为首称巴山白号,包括罗其书、鲜大川、苟文明等各部;冉文俦、冉天元为称为通江蓝号,包括冉天泗、王士虎、陈朝观、李彬、杨步清、蒲天宝等各部。此外还有林亮功称云阳月蓝号,包括林定相、张长更、萧占国、包正洪等各部。

襄阳起义军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后不久,宜绵、明亮、庆成等率领清军从三面向起义军包抄。在这一关键时刻,王聪儿决定除李全一部留川外,襄阳起义军全部撤离四川。其实,应该说这一决策是湖北起义军战略性的错误。造成从此长期流动作战,力量分散终归失败。起义军成员中很大一部分为流民无产者,流民本身的不稳定性影响到他们的战斗作风和战斗力。同时由于白莲教支派繁多,造成了组织的分散。他们多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由于起义队伍发展壮大迅速,有一些社会渣滓也卷进了起义队伍。四川起义军中以王三槐为首的极少数人,就是混进起义军队的变节分子。早在嘉庆二年春夏之交,他在清军的压力下,开始与敌人勾结。四川起义军与湖北起义军会师以后,阻碍了他向清军投降的计划,因此,他非常不安,制造事端,反对联合,专闹分裂。说什么“我们四川地方犯不着叫他们湖北人来糟蹋”。他坚持不肯与王聪儿领导的襄阳起义军“合伙”。他还以“官兵追得太紧,大家分路便于逃走”为借口,反对联合作战。加上川东多是山区,土壤比较瘠薄,起义军的给养发生了困难。同时,也可能是湖北起义军怕遭到象在襄阳一带的包围,因而决定撤离四川。当时川陕边界地区的清军扼守较严,于是决定顺长江东返湖北。王聪儿为避免在不利情况下作战,留李全部与四川起义联合作战,自率主力向东转进。嘉庆二年七月。襄阳起义军从东乡一带出发经云阳、万县,在夔州(四川奉节)白帝城附近分兵两路一路由王廷诏率领经远安、当阳进取荆州(湖北江陵);一路由王聪儿率领,亲自指挥,经巴东兴山到保康、南漳一带,进至白帝城。在白帝城同清军激战了三昼夜。当时,清朝统帅宣锦急令明亮、德楞泰兼程追击。德楞泰自水路直趋荆州,明亮由陆路直至宜昌,清侍卫惠伦、都统阿哈保带索伦兵3000坛援明亮。清军又今乡勇、村民“沿江树栅筑堡自固”,阻截义军。王聪儿同士兵一起,手持盾牌,“燃炬夜攻,更番迭战”、杀得清军连喘息机会都没有,从而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七月,王聪儿率部进入湖北的巴东、归州(今秭归)一带,随即杀向兴山、保康、南漳、转而又折向东南,由宜城、钟祥直奔襄樊而来。面对起义军的凌厉攻势,清政府慌忙下令“江汉戒严”。由于敌人在荆襄一带预先设置了重兵,构筑了工事。王聪儿知道荆州带有重兵驻守,所以起义军毅然决定放弃攻占城市的计划,齐、王两路重新会合,依然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向西迂回至房县、竹山地区,并在郧西境内大败清军,杀死了护军统领惠伦等将领多人,然后进入陕西。九月,李全率部也转移到陕西,同王聪儿会师于兴安(今安康)。十一月,“襄阳黄号”、“襄阳白号”、“襄阳蓝号”三路义军的各支队伍又会合在一起,翻越险峻的大巴山,连营20余里,转战在川、陕边界。后来,再次进入四川境内。

几个月来,敌人被起义军飘忽不定的流动作战拖得疲惫不堪,嘉庆皇帝恼羞成怒,大骂王聪儿是“贼中首逆”,勒令各部清军云集汉南、川北,务必把襄阳起义军围歼于汉水之南。

三岔河之战嘉庆皇帝认为起义军流动作战,对清军极为不利,乃勒令各军集中于汉南、川北,企图围歼襄阳起义军于汉水以南。

王聪儿识破了清军的企图,就采取调虎离山计,于1798年初,她密令高均德带领一支人马出击东北方向以引诱敌人,清军果然中计跟在高均德后面穷追不舍。王聪儿乘机亲自率领主力北上,抢渡汉水。发动了有名的汉中大战,他们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南山老林出发,迅速插入宝鸡、岐山附近。而后兵分十队,步兵和骑兵相间,猛攻郡县(今眉县),先头部队由李全率领进攻盩厔(周至),真逼西安。起义军行动迅速,清军明亮、德楞泰等率部兼程阻击,陕西巡抚泰承恩则慌忙撤回西安加强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