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战争史
13351400000040

第40章 有恃无恐三藩作乱边关 恩威并用清廷国泰民安(14)

第三路统帅为“勇略将军”赵良栋。他以“勇略茂著,操行廉洁”,深得清廷赏识,康熙十九年正月末,被授予云贵总督仍兼将军,统领四川和陕西满汉及绿旗兵,由四川分两路进兵,先取遵义,后取贵州。

三路大军总计40多万,清廷动用如此之多兵力,倾注于云南一隅之地,其意必欲踏平吴世瑶固守下的昆明,云南是吴氐政权的根本,其兵力多于贵州。但由于多年的征战,加之最后的大溃败,伤亡、逃走的,还有被招抚投清的,为数颇多,致使吴军兵员损失相当严重。从湖南撤回的兵员寥寥无几,而一直驻守在云南的吴军,不断增援到前线,不足之数,由当地的壮丁补充。到全线溃退时,守云南的吴军进一步的减少。情廷的40多方兵力对吴士蹯的寡兵,真是以石击卵,岂能不破吴士瑶的最后顽抗!

经过充分准备,并制定了攻取云贵的基本战略后,康熙十九年九月二日,康熙下达命令,各路大军“如期进剿”。湖南一路的统帅大将军章泰上谕报告,他所属兵马已完成了在沆州的集结,决定由蔡毓荣等统帅绿旗兵,兵分三路准备在九月十二日从沆州起兵,他自己所率满汉士兵于十八日随后启程,同取贵州。”清廷批准了他的进兵计划,同时通知广西、四川各清军将官、总督等出征的将军,“俱令如期速行剿贼”。

正当清军“士奋马腾”、将要出师时,突然从四川传来发生叛乱的消息。原来,郭壮图等得知清军即将进剿时,便挟吴世瑶进屯贵州,以拒清廷的大军,并遣派吴军的大将胡国柱、马宝,夏国相、高启隆、王会等人,突袭四川,目的是牵制清军,分散清军的兵力,使之不能进兵云贵。四川的清军猛不及防,连失泸州、全州、怀仁、建昌、永宁等县城。已经投降清廷的叛将谭洪、彭时亨等乘机再次叛变,夔州府的百姓也随之而叛,谭洪一时得逞,率众到巫山,固守万县。

四川的形势出现反复,使清廷感到吃惊,担心四川的叛军若与贵阳的吴军“合势”,一旦“猖獗”难以制服,势必就推迟了清军进兵云贵的战略决策,清廷对此不敢轻视,速令四川的官兵进征,又急忙从进剿云贵的大军中抽调部分兵力扑灭叛乱。赦令徐治都等将官会同将军葛尔汉等部“连赴夔州”,执行“剿贼”任务,另遣将军王进宝等住镇“要地”保宁地区,兼守汉中诸处。康熙起初以为谭洪等人成不了什么气候,“不日歼灭。”但是实际情况却较为严重。谭洪、彭时亨在攻占了永宁各处后,又攻陷了涪州,两军会合一处,继而进到保宁附近地区,切断四川的饷道。清廷又急忙派遣陕西总督哈占速赴保宁。哈占以兵力不足,再请援军。康熙速即指令护军统领佟佳等“束往应援”,甘肃巡抚、提都各臣分兵固守略阳、阳平各处。

四川的再度叛乱,打乱了清军从四川进兵云贵的战略部署,原定赵良栋统帅出征云贵,也“不能如期进定云南”,专力于平息谭洪等人的叛乱。但是四川的复叛并没有影响到其它两路军出征。章泰、蔡毓荣、赖塔等大将军,仍按原定日期属时出师。

康熙十九年九月十二日,蔡毓荣部自沆州率先出兵。沆州在地接贵州东部的湖南境内,有一河,名沆水,可从沆州直通贵州镇远。清兵借助水陆之便,迅速的进入贵州境内,在同后继兵部队将军章泰部会合后,向镇远进发。守城的吴军将领张足发、杨应选等弃城逃走。清军没费一矢一箭,于十月十二日收复了镇远府城。清军派出轻骑兵向西追赶,随之恢复偏桥(镇远西)等地。

康熙自京师发出指令,以700里加急,昼夜飞驰到镇远。他写道:“镇远至贵阳,道平坦,料贼不守贵阻,必据鸡公背、铁索桥诸处。”他要求各将帅、大臣等“务同心协力,以济大事,速取贵阳,即分兵取遵义。”他特别提醒诸将:“遵义乃是叛军的后路,突入四川的叛军“势必退归。”因而,在四川的各军将领要“乘势长驱,荡平疆围”。在这道指令中,康熙还要求赖塔等部统领广西的满汉大军“速进云南”。

章泰与蔡毓荣、董卫国、林兴珠等各将官按照朝廷指授的进军策略,督率满汉大军直取贵阳。清军从镇远起兵,先后攻占了清平等城镇,于十月十七日大破吴将韩天福部,夺取了平越州,同时还收复了平越州面的新添、龙里两镇。贵阳城近在咫尺。章泰、蔡毓荣不给吴军以喘息的时间,挥军奋进,于二十一日直抵贵阳城下。

在清军即将出兵贵阳时,吴世璠急招夏国相、高启隆、王会等速从四川撤军应援贵阳,令马宝、胡国柱等继续在四川作哉。援兵尚未到达,清军已进至贵阳郊区。吴世璠惊慌失措,急忙与其叔父吴应期、将领刘国炳等率众乘夜晚逃到昆明去了。于是贵州省贵阳轻而易举被清军占据。吴世瑶的侍郎郭昌同文武官员202人投降了清军,经章泰的招降,原任清廷提督李本琛率大小文武百官上缴伪印扎归诚。

章泰继续挥军奋进,于十一月初,先后攻取了安顺、都匀、石阡、思南等城,平远(织金)知府郑开枢等献城归降。十日,清军抵达永宁州,击败了吴军,收复了永宁,突至鸡公背。距守的吴军1.3万多人,焚烧盘江上的铁索桥,慌忙逃走。盘江铁索桥是贵州通往云南的咽喉,清军夺据,就可以长驱无阻,直抵昆明城下,普安土司龙天佑、永宁土司沙起龙、礼廷试等迎请清军投诚,并表示愿架设浮桥,帮助清军顺利地渡过盘江。

贵州省境内的叛军基本平定。章泰、蔡毓荣等在贵阳“秣马已经月余”,正在等候圣旨进兵的命令,忽闻平远府又被吴攻占。原来是吴世蹯以高起隆为大将军,会同夏国相、王会、王永清、张足法等,共2万兵马,一举攻陷丁平远府。清军大将穆古统兵反攻,于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把吴军击败,高起隆败军逃走,王会等率部下投降了清军。平远府再次被收复。康熙下了一道严令,即速取云南,于是大军浩浩荡荡直奔昆明。

吴世璠逃回云南后,吴氏集团已处于崩溃之中。康熙已正确的估计到“目前逆贼因迫已极,旦夕危亡,若不乘机剪除,恢定滇土,更需何日!”他再次命令章泰尽速进兵,不得推诿延迟。章泰在收复贵州后,先是借白“秣马”,逗留不进;后来又以叛军势大推托,按兵不动。于是康熙下了一道严令:如仍“逼留”,不疾速兵,将以重罪论处。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章泰不得不起兵前进。

当章泰恢复贵州的时候,康熙就下令,赖塔一路广西大军速由南宁进兵云南。康熙十九年十月下旬,赖塔奉命,统领大军从南宁出发,经田州(田阳)、泗城(凌云)、抵达西隆州(隆林各族自治县),于十一月十五日进入云南边境。吴军将领何继祖等聚结兵马1万多人,在离安笼所30里坚守石门坎隘口。此地高耸云天,羊肠小径,易守难攻。赖塔派遣都统贝勒希福、成奇等率前队清军先进攻,他和金光祖等诸将兵分二队,做为后继。康熙二十年正月一日,清军乘势攻击,吴军被击溃,清军夺取了石门坎隘口,收复了安笼所城,吴军的总兵陈义魁等率部降清。

何继祖从石门坎兵败,逃到了新城所,会合吴军将领詹养等,又聚结了兵马2万多人,固守黄草坝,使用大象迎战。二月二日,赖塔督率满汉清兵进攻黄草坝,从早晨五、六时开战,双方一直激战到午后二、三时,吴军才被击败,夺取吴军营寨22座,俘虏了詹养、王有功和吴士兵3000多人。赖塔统兵乘胜前进,自黄草坝直奔曲靖府,吴军总兵尹士元,道元刘世忠率将吏没作任何抵抗,而归顺了清廷。清军继续收复交水城(云南沾益北)切断吴军的中路,吴将线败走。

线是在北盘江江西坡(今贵州晴隆与普安之间)被章泰部击败后而逃到交水城的。江西坡战斗打得十分惨烈,章泰统军于二月初五日到了安南卫,八日进至江西坡。线率领吴军1万多人拒战。江西坡重山峻岭,曲折盘旋,绕山上去,尤如缧纹。吴军据此险要,使用大象布阵。双方还没有交锋,清兵及其战马就被大象吓惊,回头奔溃,蔡毓荣见势急派正红旗兵督战,却也制止不了清军的奔溃。吴军驱赶象群趁势而进,而清军的正红旗兵也返身奔逃。清军疾走两天二夜,方才停止退却。清军的死尸堆积如山,大约死在吴军的手下的,有十分之二、三;互相践踏,被大象踩死,自相争着逃命而彼此格杀致死的,约占十分之六、七。这次战斗,清兵伤亡惨重,是平叛战争以来少见的。

过了二天,章泰令总兵白进功等再次发动进攻,到达砂子哨,吴军又驱赶大象下山拒战;清兵分成三队继进,战斗从中午开始,激战到傍晚,清军奋力争战,吴军最终被清军击败,线等吴军将士,乘夜逃走。章泰派都统龚图等随后追击,直赶到腊茄坡,双方再战,吴军又被击败,于是线才率领残部退到交水水城固守,结果又被赖塔战败。章泰击败线,清军收得新城所、普安州。同时,穆占也收复了黔西、大岂各州府,活捉吴军的巡抚张维坚,斩首军前。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章泰率军到交水城,遂与赖塔所率领的广西军会合。

章泰、蔡毓荣、桑额等所统领的湖广大军和赖塔所率领广西大军,各自突破吴军的种种阻击,终于实现丁战略的大会师,这是清军的一个重大胜利。两军自交水城分路并进,于二月十九日抵至昆明郊区40里外,在归化寺附近扎营。此寺西北的金马山、正北的鹦鹉山、寺的左右为石虎岗,都成了清兵的壁垒,军容之盛,令人望之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