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战争史
13351400000038

第38章 有恃无恐三藩作乱边关 恩威并用清廷国泰民安(12)

此时吴三桂正在衡州,急命骁将马宝率部迎敌,他的兵马行至永兴以北60里,在盐沙岭设伏以待,清军毫无觉察,大队的兵马进入谷口,吴军伏兵四起,谷口被堵住,在岭上安设火器,猛烈地轰击。清兵进退不得,又不能驰驱,无法还击,听任吴军攻杀。吴军大获全胜。清军伤亡1万多人,都统宣理布、统领哈克三被击毙。吴军追到永兴,晚上渡过来水,在永兴城下扎营,虚张声势,仅以少量兵马立营,而以大队人马潜袭彬州。驻扎在彬州城外河南岸的清军大营被攻破,前锋将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失利,退到彬州城,硕岱撤向永兴去了。吴军在一些战役中打了胜仗,暂时缓解了日益危机的局势,但是总的趋势不容乐观。吴三桂作为总指挥,以他的军事实践经验,比任何人都清楚目前的严峻形势。他不能高枕无忧,他愤于各将领争战不力,他或冒酷暑,或顶寒风,来往于各个战场,亲自调兵遣将,有时亲临战场,指挥对清军的战斗。在吴军失去吉安后,清顺永郡王勒尔锦率大军直逼长沙城下五里山扎营,吴三桂愤极,亲自临阵督战,没有成功,自家兵溃,往城里逃。幸亏在城下埋伏了6头大象,纵之出城,清军连同战马惊荒,不敢上前追击,慌忙退却。吴军的士气低落,连吴三桂也指挥不灵。在这二三年中,他北到松滋,窥视江北;回师长沙,率领兵马解围,“死守湖南”。康熙十六年四月,他率众去衡州,部署作战,九月他又到了湘潭,部署进攻广西;十一月又去了衡州。

吴三桂奔波于各个战略点之间,虽然一时奏效,却无回天之力。吴军的形势,如江河日下,不可能重振雄风了。

表面上看,岳州、长沙的防御坚固,似乎是无懈可击。然而大批大批的清军一天紧似一天的逼近,吴军在军事上一连窜的失败,给吴三桂广大将士的心灵上笼罩一层阴影,他们各怀心腹事,情绪异常低落。这些都是产生猜疑的土壤,猜忌一旦产生,就势必引为内江,加快了瓦解自身的组织。吴军守岳州的大将吴应期,妄自尊大,贪婪无比,克扣军饷,饱入私囊,引起部众和岳州城中的百姓无比的愤慨。吴军水师大将林兴珠,精通水上作战,因吴应期对其傲慢无礼,投顺了清军。安亲王岳乐等又针对吴军内部相互猜忌,屡设反间计,吴应期不变真假,抓住假证即杀,更引起部属惶惶不安,人人自危。清兵围长沙,断其饷道后,岳州失去了粮食供应,粮食一断,饥饿立即来临,挨饿的兵士想法逃出,没逃出的,也奄奄得毙。岳州危在旦夕。

清军对岳州在实行军事进攻的同时,又不断展开了政治攻势,向吴三桂的将士和被占地区的百姓发出告示,陈述形势,公布清廷的招降政策,指明出路。对吴军的广大官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增大了吴军内部的离心力。岳州吴军的总兵官陈华、李超等先后向清军投诚,其后,“陆续投诚”的络绎不绝。清廷克取岳州的条件与时机已趋成熟。

林兴珠于康熙十七年三月降清后,立即献出破岳州的策略。他根据清军的船舰较多,提出分一半战船停泊君山,用以切断常德的道路,其余的船只停泊香炉峡、偏山、布口袋诸处,沿九贡山陆路立营,截断长沙、衡州的通道,可阻塞岳州吴军陆上的交通。即使城中有粮食,而薪刍器用必致缺乏,可以不战而使吴军毙命。安亲王岳乐将此水陆布署向康熙报告,当即批准,特别嘱咐:水陆大军进攻岳州,既克之日,乘虚速取常德、醴州等城,“勿令贼得为备”。

清军即按上述方略布置,并于五月十八日由“安运清寇大将军”尚善、湖南总督蔡毓荣、提督桑格统帅水师,浩浩荡荡地驶入洞庭湖,发起对岳州的总进攻。数日来与吴军水师对抗,经过大小战斗10多次,屡次挫败了吴军。六月三日黎明,吴军的水师乘风而来,攻击柳林嘴、居山两处清军水师。清军各路战船一齐出动,分头给予迎击,火炮不断地击沉吴船,擒杀吴军的将领和士兵,终于将进攻的吴水师击退。

在对岳州发起总攻击的前夕,清军统师部加紧做瓦解岳州吴军的工作,争取更多的吴军将官兵士投诚,以减少清兵进攻的对抗力量。他们“大出告示,广布皇仁,更屡次密书悬置高脚庙地方”,向据守此地的吴军水师将官陈碧等人“晓以大义”。他们还请陈华、李起等已降清的吴军将领直接到城下,“高声传喻”清廷对他们的政策。陈碧认真考虑后,决定投诚。同时又有吴军的兵士及家属1000余口背吴投清。

到康熙十七年七月,清军水陆围困了岳州,而九贡山尚未立营,吴军仍然往来这个地方,以采柴木。康熙派到清军营下督察军事的詹事宜昌阿报告说:“如岳州不下,长沙无船可用,而荆州的清兵也不能渡江。应固守长沙、荆州,调余兵困岳州,使之内外不得通,断其樵采,吴军困穷,约十月内外,似可克复”。康熙指示:“岳州为湖南咽喉要地,必恢复此地,围攻长沙及荆州的兵始能前进。大将军顺承郡王所部兵数不少,攻取岳州,“事关紧要”,再增助围,原调江西的陕西兵攻赴岳州,河南巡抚董国兴可遣标下兵1500人、安徽巡抚徐国相遣标下兵500人,令贤能官统领,都赴岳州,还有原军4000人也同往岳州。此诸路兵抵达,可于九贡山设一营,只要有机可乘,即进兵攻取”。

尽管康熙在岳州集结兵力达到六七万人马,战船准备数百只,军需山积、粮饷充足,可是岳州还是迟迟攻不下。到了八月,康熙看到各将军“破贼无期”,又担心满旗士兵不耐水土,因而挫伤士气,再也按奈不住,说:“今日之事,岳州最要。不可可速行攻取”。提出他要亲自统率六师,“躬行伐罪”。但是议政王大臣不赞成康熙亲征,极力阻止。这反映了康熙对他所遣将领不用力攻战的不满情绪,不久吴三桂病死的消息传来。康熙立即指示前线各将军:吴三桂已死,“贼必内变”,各路大军要时分路进剿。

清军从五月进入洞庭湖,到九月初,已有三月有余,虽小战多次,吴军并没受到多大的挫折,但不敢倾巢出战,而清军仍没有把城紧紧围住。问题是,清军将领临阵怯弱,不敢迎战。九月初,一队吴军乘船反20多只。赴湘阴取粮食和火药,经过清军副都统德业立和提督周卜世的防区,有战船130只,竟不敢击,任其出人。

十月二十二日,吴军水师将军巴养元、姜义等人率战船250艘,进攻陆石口,被清军击败;二十九日,清军进攻岳州,击破吴军1万多人。吴军出击的目的,是想打通道路,取得粮饷的支援。九月初吴军虽取粮成功,但据投清的吴军兵士说,取得的粮食也只能支持到十一月。在康熙的严督下,清军水陆两面加紧了对岳州的围困,断绝岳州的粮饷。湖广总督预先购买了数千根木头,打桩做牌,拦截上流,御防吴军水兵的出入。岳州城内粮食的来源已绝。十一月份,岳州吴军水师倾巢出动,意在疏通粮道,进攻柳林咀,双方激战不休。另有一支5000吴军从陆上进攻,从高家庙渡口进攻陆石口清兵的营寨,清军奋力阻击。由于清军在湖上频繁地出战,火炮损失颇多。“安运清寇大将军”贝勒察尼要求增拨江南子母等炮1000门。在高家庙、君山陆地设营,应调荆州水师营总兵张忠及其标下兵赴岳州。清廷一概应允。洞庭湖每年到冬季水量减少、干涸,部分湖殷露出陆地,不能行船。清兵以水陆相接,因湖水干涸,清军的营寨彼此隔绝,兵力又感不足。察民又要求增兵支援,议政王大臣不同意增派兵马,而康熙为了攻取岳州,仍然同意了察尼的要求。指令将岳乐增援永兴的兵马每佐领出2名可撤到岳州,长沙方面的战事稍缓,可发每佐领兵二三人增岳州,江西总督董卫国标下官兵可选调2500人,就进由铜鼓入武昌,赶赴岳州,立营于要地,都归察尼指挥。江西总督董卫国回奏,自己原率标兵5000,再调江西各营的兵马数千增援岳州。康熙嘉许。这次陆续调清兵总计1.8万人,看来康熙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各地的兵马倾注于岳州一地,以求全胜,至此,岳州已集结清兵达10万左右。

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吴军援兵救岳,“势甚猖獗”,但因清军水陆封锁严密,“不能飞渡”,于是败回,“而岳逆在城饥饿日甚”。根据随军的官员宜阿昌的报告,清军已截获的吴应期和各处往来的文书,内容却是呼叫救援,运送粮饷。都足以说明岳州城中的粮食已经断绝。从岳州“相继归诚”的吴军将士也证实岳州城中绝粮的悲惨境况。吴军将士继续潜逃投诚清军,到年底,岳州城内吴军的游击刘鹏等文武官员75人接受招抚,投奔了清廷。

吴应期所属的将士大量叛逃,致使岳州吴军的军事力量正在迅速的土崩瓦解。他已感到不能再支撑下去,但也不愿束手就擒,唯一的办法,只有逃跑。康熙十八年正月十八日,天还没亮,已经约降的吴军将士及家属约数千人,分乘乌船10余只,小船30多只,在前去接引的清军将士的引导下,开到高脚庙一带登岸,众多的清兵事先已在岸上站队迎接。同一天归顺的吴军,还有总兵官王度冲、将军陈珀等,各率舟师来降。当日夜晚,只见岳州城中火光四起,“贼众沸腾”。原来吴应期,在下午四、五时率领余部约数万兵马出城,丢弃了岳州城,向东南方向逃遁。清军急忙追赶200多里,因没有携带炊具而还军。正月十九日早,蔡毓荣、桑格等率领清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岳州古城。

岳州这座坚城,在吴军固守下,历时五年,终被清军收复。岳州的收复,虽说是件喜事,但是康熙并不那么高兴。因为他数年来都一直在关注岳州城的收复,而他的将领们却迟迟地不敢进兵,致使这个胜利来得太迟了。他很清楚,为了岳州,他投入了这么多兵力、财力,竟没把城攻下,而是叛军主动的撤离,竟让吴应期率余部逃跑了,不过是得了座吴军“所弃之空城”罢了。为此康熙极为恼火,斥责贝勒察尼失计,竟让吴应期率数万人马,在清军的眼皮底下逃跑了!使这支有生力量没有被歼灭,势必加强了其它战略据点的防御,将给清军下一步的行动造成很大困难。但是岳州的收复,毕竟使清廷得到了一个战略要地,对全局的影响却具有重大的意义。

收复湖南、四川吴三桂死后,吴军的众将公推吴国贵总理军务,其方略是专力保固云贵,但也不能轻易丢弃湖南,还在尽一切力量力图保住湖南。这对保固云贵仍然是一大关键。原望虽好,但却不能左右形势急剧的逆转。自吴三桂一死,吴军军心进一步涣散,愈发不可收拾。吴应期丢弃岳州,湖南的门户调开,时刻待命渡江的荆州清军于康熙十八年正月二十七日蜂涌渡江,千帆竞发,漫江而来。康熙下令展开总进攻,遂成破竹之势,吴军全线溃退。

吴应期自撤出岳州城后,率残部投向辰州,于此同时胡国柱也撤出长沙。率部退屯展龙关,与吴应期相犄角,企图力守。

吴军一撤出长沙,清军随之进城,清廷收复长沙。康熙指示:“贼失岳州、长沙诸要地,正当惊惶骚动之时,乘机进攻衡州,击灭逆贼,殊为要务!”他命令大将军察尼,发出水师营总后官等率绿旗兵3800、沙船100、快艇80只赶赴长沙。除外速发满州兵,多带船炮,尽快至长沙。他又给广东的尚之信发布进军命令:“乘此各路贼寇涣散之际,平定广西”。他要求尚之信、将军莽依图、舒恕、额楚、傅弘烈、总督金光祖等“勿失事机,速定广西”。下诏给江西省总督董卫国,率领所部兵马速赴大将军岳乐处,协力攻取衡州等地。

驻守荆州的清军一路由署都统多漠克图等率领度江,据守在大江对岸的太平街、虎渡口等处的吴军放弃抵抗,全都逃走。另一路清军由顺承王勒尔锦率领,较第一路清军晚二日,于二十九日渡扛,驻守之始,前队官兵分路追剿枝江、松滋、宜都(都在湖北境内,荆州上游,长江南岸),还有石门、慈利诸县与澧州的吴军,闻风逃跑,都被清军恢复,固守百里州(松滋附近),吴军水兵将官洪福率舟师投诚。二月十四日,清将勒尔锦到了澧州,遣派固山贝子准达等率兵进取常德。吴军弃城,在清军还未到之前,就纵火焚烧城中的房舍和船只,然后逃遁。十八日,清军进驻常德城。大将军简亲王喇布先后攻占华容、安乡、湘潭,二月七日收复衡山县,命令前锋统领希福等进攻衡州。守城的吴军闻风丧胆,吴将吴国贵、夏国相等自度难守,弃城而逃。十三日,喇布率领清军进入衡州城。这座曾被吴三桂即位时更名为“定天府”的行在,吴军固守了多年而一朝失去,没来得及逃脱的官员100多投降。清军占据衡州后,马不停蹄地由衡州继续攻占了来阳、祁阳,三月五日,再克宝庆(今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