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亲王等人面对实力雄厚的叛军,谋划破敌的策略,决定先截断叛军的饷道,以夺其优势,动摇其军心。八月十五日,赖塔等率领满汉大军乘夜进兵,直扑耿军储粮的地方大溪滩。耿军没有防备,仓促迎战。清军奋勇地进攻,击败了耿军,夺取了大溪滩,乘胜攻克了大溪滩附近的江山县城。马九玉得知饷道被截断,立时荒了手脚,不敢久留,急忙拔营而逃。康亲王杰书派遣副都统胡图等率兵追杀,大败耿军,一举收复了常山县。马九玉看出清军的意图,势必要夺取仙霞关进入福建。他率领残部绕道奔仙霞关,企图依靠险隘阻击清军。不料杰书已派遣赖塔、副都统马哈达疾驰仙霞关,于二十日赶到关前,堵住要路,分路夹攻,马九玉只身仅和30多骑兵逃跑了。守城的耿军参将金应虎势穷力谒,被迫献关迎降,清军长驱直入,涌进福建,从北向南,马不停蹄地疾行,于八月二十三日,进到浦城,挥军攻克。该县石塘地区是由浙江进入福建的要隘,耿精忠派都慰连登云用重兵固守。清军到达石塘,和耿军接连地战斗,连破叛军9营,将耿军杀败,打开了通往福建腹心的通道。
清军进入福建境内后,势如破竹,九月三日到达建阳县城下,击败了守军,占据了县城,再追溃兵到建宁,耿军不守,一哄而逃。耿军已成了惊弓之鸟,闻风即逃。
在这时期内,留守在江西的安亲王岳乐命将军希尔根攻击耿军的大将白显忠,白显忠兵败投顺了清军,恢复了建昌、饶州,“江宁将军”额楚收复了广信。至此耿精忠失去了白显忠一路兵马,势益孤立。加上清军在福建的进军势猛,而台湾的郑军又乘机侵扰他的大后方,这时耿精忠已深感自己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他不再想顽抗到底,最后的出路,只有归降。
清军在东南战场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康亲王杰书根据清廷的指示,再次写信对耿精忠进行招抚。精忠要求朝廷再下一道赦诏,才放心投降。康亲王不予理睬,催动大军直奔福州,路经建宁府,九月底到延平(今南平市),守关的大将耿继善献关投降。福州已遥遥在望。精忠听此消息,惊慌失措,急忙接受投降。
十月四日,耿精忠率文武官员出福州城外,迎接康亲王杰书与诸将进入福州城。
耿精忠投降归顺清朝,其它处的耿军将领也纷纷放弃抵抗。固守温州的大将曾养性“势迫无所归”,只好献城降清。广东原潮州总兵刘进忠、碣石总兵苗之秀也相继投降。散落在浙江、江西的残余叛军,失去了依靠,都放下了武器,纷纷前往清营缴械。江、浙两省的战事已停,局势很快地稳定下来。只有沿海一些城镇还被台湾的郑国占据,清兵对郑军发起进攻,于康熙十六年正月,收复了兴化城,二月初,攻克了泉州。郑军闻风丧胆,弃樟州、海澄等城镇,逃回台湾。清军没经过多少战斗,即恢复了漳州等10个县城。至此“闽地悉平”。
“时东西两巨寇(包括王辅臣)既降,乃得以全力办三桂。”康熙和他的议事王大臣对剿灭吴三桂,比任何时候,都充满了信心。
收复两广从康熙十六年初,战争的形势开始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清军在经过暂短的退却和,防御后,很快进入了常态,在西北和东南两翼战场转入了进攻。首先降服了王辅臣,西北的叛军倾刻瓦解,四川的叛军被逐回老巢。康熙十六年十月,耿精忠被迫归降,福建底定,台湾的郑军被驱逐出大陆,浙江、江西的叛军亦告分崩离析。东南地区恢复了清廷的统治。
在解决了东南和西北的叛乱后,清廷对吴三桂展开了战略大包围,从东西两侧逼湖南,向两广进军,切断吴军的后路。同时从内线湖南战场,调兵遣将,准备发动总攻击。
为实现这个战略,必须先解决两广问题。在广东清军进展较顺利。广东的尚之信,虽投靠了吴三桂,实则自保。尚之信不为吴军出一兵一卒,也不和清军作战,而是静观形势变化等待时机,迎接清军进入广东。在耿藩投诚归降后,尚之倍看到清军形势好转,时机成熟,即刻派人携书到简亲王军前“乞降”。
康熙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镇南将军”莽依图从江西赣南统兵入粤,二十九日,到了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南安(江西大余),叛将严自明献城降清,清军一帆风顺地进入广东,取南雄,直抵韶州(广东韶关),假降孙延岭傅弘烈“迎降”。尚之信于五月四日率省城的文武百官和兵民“归正”。
由于尚之信率先归正,广东的文武大吏纷纷投诚。在省内其他地方已叛的将官不再抵抗,立即准备投降。因而清军在广东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就平定了叛乱。
清军进驻广东,尚之信降清,深深地震动了吴三桂,他感到后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为了巩固后方,他派出7员大将,统帅3万兵马进至湖南与广东交界的宜章企图分兵进攻乐昌、南安(江西大余),夺占两城,进而夺取韶州,控制交通线。韶州位居五岭之春,是江西与广东的咽喉之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吴军的大将马宝、胡国柱等率领劲旅数万,于七月五日向韶州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攻势之猛,志在必得。清军统帅“安南将军”舒恕急速派遣副都统赫勒布率满汉官兵增援。康熙指令尚之信和“镇南将军”莽依图等速率兵赶赴韶州,舒恕亦相应应援,必保韶州,不得丢失。
莽依图接今后,不敢怠慢,自广州统领清军翻越大庚岭急趋韶州,两广总督金光祖也派遣标下官兵2000增援。莽依,图到韶州后,观察地形,以地北为冲要,筑土墙,每夜从城上悄悄缒卒出城、浚壕通水,并派一军据守白土村,以护卫广州饷道。从七月到九月,吴军日夜攻城,都未攻破。胡国柱等提心清军的援兵四集,于九月二十四日夜率领1万多兵马渡江,到江西岸,切断清军的水运,列营莲花山,居高临下,向城内发炮轰击,女墙都被轰毁,清军退保土城固守。正在危机的时候,江宁将军额楚率援军赶到,与莲花山的叛军对垒。额楚率援兵向吴军发起进攻,城内莽依图乘机杀出,内外夹攻,横冲吴军的营寨,速破4营。九月二十八日,马宝等弃帽峰山,大败而逃,江西岸的吴军也被迫弃营潜逃。清军乘胜追击,到了乐昌的风门澳,三路攻杀,把吴军杀得大败,清军收复了仁化县,而马宝等迁到衡州去了。韶州一战,驱除了吴军在广东的势力,于是广东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莽依图奉命率属部8000人马,同新任命广西巡抚傅弘烈平定广西,令尚之信出藩兵3000助战。傅弘烈独率所部1万多人马展开军事行动,先后攻占了广西重镇梧州、浔州(桂平)等地,所向奏凯。
吴三桂不能得志于广东,便“悉其骁锐,俱向广西”。康熙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吴三桂来到衡州,亲派马宝取道宜章,进入广西富川,派其孙吴世踪占领了桂林。其意图,在于巩固湖南后方,此为保守湖南战略的一部分。
清军统帅部认为,“平定广西,扫荡云贵,关系重要。”因此决定进兵,迎战叛军。此时傅弘烈尚在梧州,奉命和莽依图部联合取平乐、桂林,正面迎敌;尚之信、将军额楚、都统勒贝等进攻宜章、彬州(湖南郴县),从后夹攻,使吴军首尾受敌,不能兼顾。十二月十八日,傅弘烈从梧州出发,莽依图率师于二十日,由封川进兵,两路会师于贺县(广西贺东侧),进取平乐。
康熙十七年初,莽依图、傅弘烈等进抵平乐,将城团团围住。吴世踪率兵5000,分水陆两路赶来增援平乐,与清军夹江扎下营寨,迅即渡桂江,先攻绿营兵。傅弘烈与都统王国栋率军接战,寡不敌众,被吴军击败。适值江水泛涨,莽依图所部满州八旗兵不能渡江,眼看绿旗兵溃败。吴军又占据河道,清军粮饷接济不上,自己感到孤军不能久留,撤到中山镇,再退到贺县、梧州,就饷于德庆。康熙得报,速令尚之信,急发万人精锐增援,同时又调将军舒恕自江西赣州,额楚自肇庆兼程向广西进兵。
正当康熙调兵遣将增援广西时,吴军和广西的叛军趁平乐得胜,大举反攻,把清军已收复的浔州等郡邑先后夺回,到三月,清军仅存梧州一府了。二十二日已投诚的高雷总兵官祖泽清又在高州复叛,广东又为之震动。康熙命尚之信亲征,授权除掉他。尚之信得令,与副都统额赫纳等于四月十一日抵电白,大败叛军,城被攻陷,祖泽清闻讯,乘夜逃跑,十九日,收复了高州,招降了雷州。
清军由于在平乐的失利,在广西的进攻暂时转为防御,固守梧州,待机反攻。吴世踪率兵数万继续追击清军,渡左江,近逼梧州地区。傅弘烈孤军奋战,先后在梧州附近的贺县(今贺县东南)、藤县展开激战,清军又接连失利。吴军以水陆三路进逼梧州。适时尚之信奉命率军赴援,于康西十八年正月,会同莽依图、傅弘烈各部,在梧州城下,三路夹攻,吴军大败。清军乘锐奋进,长驱直入桂林。吴军转而围攻南宁。此据原为叛将马雄所据,马病死后,他儿子马承荫降清,仍守南宁。吴世踪围攻数月,城池即将被攻陷,清将莽依图等及时赶来增援,才使南宁城免遭攻陷。吴世踪挥军与清军的援兵展开大战。莽依图以额楚部为前锋兵冲击,他和舒恕自后指挥大军继进,事先埋伏了精兵在山后,断吴军的归路。因莽依图指挥得宜,加上满汉兵士的奋力攻占,终将吴军彻底击溃,吴世踪身负重伤逃走,南宁解围,清收复了广西全境。
§§§第四节 南北夹击主攻湖南
夺取茶陵进逼衡州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清军从战略上实现了对吴三桂的外线大包围。这就是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的东南沿海到南部,形成了半圆形的包围圈,西北陕甘地区叛军的归降,与南部各省又形成了南北进逼的局面。至于四川的叛军,已被清军切断了它与吴军大本营的联系,陕西汉中,兴安的叛军局限一偶。处于清军的严密监视之中,束手待毙。
在基本完成对吴军的外线包围后,清军在内线开始向湖南推进,仍就采取了南北夹攻的战略:北以岳州、长沙为攻击的重点,南则从广东、江西进兵,目标取衡阳。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三日,“征南将军”穆占率部进至江西的永新,矛头直指接近江西省前湖,南的茶陵。茶陵是江西门户重地,“江西通省,所系维在茶陵”。
夺取了茶陵,就可以扩通去湖南的道路。吴三桂于十一月六日进驻衡州(湖南衡阳)。茶陵在衡州的东面,两城相距较近,有水路通往甚为方便,从茶陵乘船,顺流而下,经攸县,进入湘江,转向南行,便可以直入湘江之畔的衡州。故而先取茶陵,就直接地威胁到吴三桂的重镇衡州。十一月十四日,穆占领兵从永新县进兵茶陵,守城的吴军已经弃城逃走,清军不战而占据了茶陵。穆占得此城后,立刻命令都统宜理布等马不停蹄地进兵追剿,这时吴军已跑到了茶陵北,洣水岸边的攸县城,据河岸迎战清军。宜理布挥军奋力猛冲,夺取了城门,吴军又弃城而逃。这次战役歼灭吴军4000多人。吴三桂失去了茶陵、攸县后,很快地陷入了困境,“馈饷不给,军士胥怨,民多远避”。十二月十四日,都统觉罗画特等率部攻克了湖南北部、邻近江西的平江。平江地处岳州和长沙之间,清军可南可北,从中可以截断吴军南北联系的通道。
清军从茶陵、攸县打开了从湖南的东南部进兵的缺口,为迅速扩大战果,加大进兵的缺口。穆占据茶陵、攸县后,又进兵攻克了茶陵南面的酃县,斩获吴军的总兵、副将等10多员。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四月前后,穆占连续攻克湖南的彬州(彬县)、桂阳州、兴宁(今资兴)、宜章等城镇,招抚了吴将总兵官王育民等人,收复了临武、蓝山、喜乐、桂阳(前一桂阳为州,后一桂阳为县,今汝城),桂东等五县,再进兵到永兴。茶陵等十几个州县都在湖南东部、东南部到南部地区,已联成一片,与江西、广东、广西各省接近,道路已经打通,清兵可以畅通无阻地由这些省境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南。清军对已占领的这十几个城镇,决心固守,统帅部不惜派驻重兵,这对即将发起向湖南的总进攻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茶陵为军事重地,将军穆占特派驻满汉官兵,“有满兵每佐领4人”和总兵官赵应奎与穆占新率领的湖广绿旗兵,还留下简亲王喇布兵的一半,为数不少,约计1万多兵马。对其余的地方也都拨出强兵劲旅据守。
清兵已在湖南东和南部开辟战场,建立了稳固的据点,正在衡州的吴三桂已自在清军的进逼之中,吴三桂的危亡正日益逼近。
吴军动摇清军招降吴三桂在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导致了内部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内部核心不和,互相倾轧。吴三桂的心腹大将高大节,跟韩大任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兵败,或死或降。
高大节十分骁勇善战,通晓军事,所率部卒都是精兵,临战向来是以少胜多,是吴三桂的一支劲旅。康熙十五年二月,他奉吴三桂的命令,率数万兵马进攻江西重镇吉安,仅数日便将吉安攻陷。因吉安对清军“关系最重”,康熙严令夺回。清重兵攻吉安,高大节“死守”,到六日,清军“尚未克复”。一次高大节仅率百余骑出战,竟把清军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