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战争史
13351400000031

第31章 有恃无恐三藩作乱边关 恩威并用清廷国泰民安(5)

正在湖南战场指挥作战的吴三桂,一直在盼望着陕、甘的王辅臣、张勇起兵的好消息。他知道,他们一旦起兵,将会带动整西北乃至中原的响应,成为又一大战场,那时,将会给清政府造成多么巨大的军事与政治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仍不见任何动静,他派去的使者也一去不复返。一年过去了,他对王辅臣、张勇不再抱有希望。就在康熙十三年底与次年正月之交,突然传来王辅臣在宁羌起兵的消息,吴三桂的精神为之一震,毫不迟疑地拨出白银20万两,铸印“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交付已叛降的秦州知府巴三纲转赠给王辅臣。吴三桂慷慨馈赠,似乎比清政府的空口安抚更有吸引力。王辅臣驻过的平凉,原属荒凉的边防地区,生活一向很清苦,他的部下更是度日维艰,粮饷不足,本来就对朝廷不满,人心思乱,而吴三桂的诱惑,更助长了其部属与清朝的离心力,反满的民族情绪顿时高涨。吴三桂又指示已入川的大将王屏藩和吴芝芪由汉中出陇西应援,到处散布委以官职的文扎,地方武装及回、蒙古等少数民族都纷纷响应,接踵而起。原先平静的西北地区,迅速地陷入了大动乱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王辅臣已身不由己。他是一个精细的人,凡事都看得明白。尽管清廷对他表示了高姿态,康熙也做出了非常友好的表示,并保证他本人和家属的生命与地位不受丝毫侵犯,可是他还是疑虑重重,总担心此系清廷的权宜之计,谁能肯定清廷事后不追究往事,特别是莫洛身为朝廷满族重臣,康熙的心腹,能说就让他白白地死掉吗?不管怎么说,王辅臣是不能逃脱责任的。担心、后怕,使王辅臣无意回归清廷,他把清廷的招抚置之脑后,决心铤而走险!

王辅臣抗拒清兵,依附吴三桂,在陕甘地区展开了军事行动。他先说降秦州副将陈善,以秦州城(甘肃天水)叛降。王辅由略阳移至秦州,并毁掉陕甘两省边界的风县(今风县西南)偏桥派他的部下将领王好文率兵把守栈道,清兵的粮道不通,所运出的粮食不能运送。入守凤县的清兵以粮食枯竭突围逃走,王辅臣则留兵守秦州,自己率领部属归驻平凉。

康熙知道了王辅臣安然地回到了平凉,清军的粮道被截断,很是生气,下诏斥责“定西大将军”董鄂诸人:你们到了西安,没有随经略莫洛取道秦州,却经由栈道绕路而进,托故马瘦,竟驻汉中,致使宁羌兵变;王辅臣回秦州时,你们又不跟迹追击,急忙回汉中,及至保宁清兵撤回,你们又仅留将军席卜臣守汉中,自统大军回了西安。已提醒你们,栈道险要,却不多留兵防守,竟让叛军据守,致使广元、朝天关等处又被叛军占领。这都是董鄂等人“退缩迟延”造成的,理应解除职务。但目前正陷大敌之时,仍令董鄂平定秦州、平凉等地。

康熙的部署及其战略战术,还不能马上奏效,陕甘的叛乱在迅速蔓延、扩大,清军步步退却。由于饷道被切断,清军被逼撤回西安。汉中、兴安等重镇皆被吴三桂的大将王屏藩等占领。王辅臣向各地发出的信函和任命文件,约会起兵。固原道(今宁夏的固原)陈彭受巡抚之职,守边(今陕西定边)副将朱龙受任为招抚总兵,还有巩昌(今甘肃陇西)游击袁承梁献城叛变,副将江有仓、参将潘璚策动阶州(今甘肃的武都)、文县、姚州(今甘肃临潭东)、岷州(今甘肃岷县)叛变;临洮守备鲁女耀反叛;尤其是甘肃省城兰州被游击董正已策动反叛,巡抚所属弁串作乱,占据省城。据甘肃提督张勇得到的可靠情报,甘肃方面最先跟吴三桂、王辅臣通款谋反的,就是董正己。他差心腹先去秦州,跟知府巴三纲通信。其后,守备吴承印又率连鲁文耀、马洪,各与王辅臣联络,表示原意同时起兵。兰州千总杜士黄,充当马洪、吴承印的内应,煽动甘肃巡抚所属各军官和士卒,密谋起事。秦州知府巴三纲派他的弟弟巴五秘密的来到兰州,与任职布政司的笔贴式本家人巴锡谋划,白天在董正己家,晚上住在巴锡家,逐个作巡抚所属的游击、守备各军官的策反工作。

二月五日,王辅臣的兵马向兰州进攻,董正己等人乘机夺取了兰州金城,清廷驻守甘肃的巡抚华善逃出了兰州,奔赴凉州去了。兰州“外控西垂,内接临(洮)、巩(昌),为秦中要区”。此城一失,西北震动,许多城镇或叛或陷,还有一些城镇和乡村,如当地的武装所把持。诸如三水、溶化、白水、浦城、韩城诸县“土寇蜂起,掠劫乡村”。局势的混乱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随着甘肃各处的叛乱,而陕西各郡邑也随之骚动,叛乱纷起。同州(大荔)游击李师腐占据神通岭起兵,边陷洛川、宜川、鄜州(今富县)等城,延绥镇所属鬻水、鱼河、波罗各营、葭州(佳县)、吴堡、清涧、米脂等县先后叛清,起兵响应。他们攻城略地,绥德、延安、花马池、靖边等地相继被叛军占领。

由王辅臣带头起兵,引起陕西和甘肃两省的连锁反映,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参加了叛乱,只有甘肃的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西宁的总兵官王进宝,宁夏的总兵陈福等没叛清。所以陕西全省未能全部失陷,只剩下西安一府和邢、乾二州。而甘肃也仅保有河西走廓这一狭长地带。康熙十四年三月,康熙为表彰他们尽忠朝廷,特晋升新职,授予张勇为“靖逆将军”、加孙思克左都督、加王进宝都督同知,提升陈福为陕西提督。四月,王辅臣派人携带吴三桂授予张勇的扎印,再次前去诱降,授张勇为“陕西西路总管平远大将军”。张勇大怒,不容分说,下令把来使推出斩首。王辅臣给王进宝送去一封,劝他归降吴三桂,王进宝断然拒绝。他们两人都把此事如实的报告了康熙,康熙看了报告非常高兴,为鼓励他们竭诚效忠清廷,又特加封张勇为“靖逆侯”、授王进宝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十四年十一月,吴三桂又亲自发给王进宝扎文,王进宝及时又向康熙作了报告,并把扎文一并交给了朝廷。

康熙已看出,将来恢复陕甘,必须依赖张勇和王进宝等汉将。早在二月,甘肃巡抚华善在奏疏中就极言张勇可用,此疏正合康熙之意,故立授“靖逆将军”,通知兵部、史部各大臣:甘肃省“凡总兵以下的官员,听从张勇的调遣、提拨、补授”。仍兼管甘肃提督事务,总督不得制约。一切征剿事宜,均由张勇便宜行事。张勇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康熙的信赖,把甘肃省的军事托付给他。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宁夏突然发生兵变,张勇的得力助手和战将陈福被乱兵杀死。次年正月,康熙迅速采取措施,改调西宁总兵官王进宝代替陈福的职务,出任陕西提督,暂驻秦州,继续兼西宁总兵官。宁夏总兵官缺任,责成张勇和巡抚华善推补。很快张勇推荐他的原部将现任天津总兵官赵良栋到宁夏任职。康熙立即批准,还把总兵官一职改为宁夏提督,由赵良栋升任此职。由于西北的军情紧急,命令他兼程上任,赵良栋御任的天津总兵官,由陈福的弟弟、现任泳州参将的陈奇破格出任。赵良栋是甘肃宁夏人,骁勇善战,颇有机谋。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将才,他与张勇、王进宝并称为“河西三汉将”。在张勇的统率下,同王辅臣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最终完成了陕甘的收复任务,并在平定吴三桂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节 清军反击剪除东西两翼

荆、岳对峙至康熙十三年底,王辅臣叛于宁羌州,在全国已形成了三大战场,这就是:以耿精忠占据福建,攻取浙江、江西为左翼东部战场;以王辅臣、王屏藩占据的四川与甘肃、陕西大部分地区为右翼的西部战场;以吴军占据下的湖南,地当全国中心,为正面的中部战场。在这三大战场中,无疑是以吴三桂所在的湖南战场最为重要。吴三桂自离云南北进,抵达湖南后,来往于常德、澧州、长沙、湘潭之间,最北至松滋,亲临前线指挥。但是吴三桂就此屯兵湖南,不能力主迅速渡江北上,坐失良机。以致使清廷争取到了调兵遣将、集结兵力、加强布防的充裕时间。截至康熙十四年四月,康熙已初步完成了对各战略要地的兵力部署:

镇南将军尼雅输、都统朱满、巴尔布等率师由武昌水陆进取岳州、长沙、直入广西;

都统宣里布等率师驻彝陵,都统范达礼、副都统德叶立等率师驻镇郧襄;安西将军赫叶、副将军胡扎布、西安将军瓦尔喀等率师由汉中进取四川;

副都统扩尔坤、吴国祯等率师进驻汉中;

镇西将军席卜臣等率师驻防西安,复遣尚书莫洛经略陕西等处(不久,即被叛兵击死),率大军居中调度;

镇东将军喇哈达等率师于山东、河南、江南要地驻防;

安南将军华善等率满汉官兵,同镇海将军王之鼎等于京口水陆驻防;

扬威将军阿密达等率师同江宁将军额楚等防守江宁、安庆沿江险要;

平南将军赖塔率师由浙江平定福建,浙江将军图剌率师驻杭州,兼防海疆;

定南将军希尔根、副将军哈尔哈齐等率师由江西建昌、广信进兵福建;

平寇将军根特巴图鲁、席布等率师赴广东,会同尚可喜进剿叛军。

康熙分遣各方面军,任命各方面军的统帅、将军,迅速进入各自的战区,诸如武昌、荆州、彝陵、郧阳、襄阳、汉中、西安、京口、江宁、安庆、山东和河南等要地,以及江西建昌等地,都被康熙划入战略地区。这些战略据点,凭借长江天险,以荆州为中心,重点布列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与长江南、山东、河南个别地区互有延伸交错,形成了一道颇为严密的军事攻守防线。

吴军的主力、精锐近20万人都集于湖南一隅之地,分布在长沙、岳州、萍乡、松滋、常德、澧州等几个战略据点。其中,以7万兵力据守岳州,澧州诸水口,与驻守在江北的清军对峙;又以7万兵力,总兵10余人,“猓猓”兵3000驻醴陵、长沙、萍乡诸处,抗拒江西的岳乐部清军。吴三桂驱使云贵土司苗、北等少数民族的土军前来湖南助战,组成一支有四、五只大象的象军,也调来前线。采伐贵州、湖南的山木,造楼船巨舰,往来水上,控制水路。调拨四川、湖南的粮食以供军需。

吴三桂最重视的是岳州的防守,特派他的侄子吴应期率领数万精兵驻防。吴应期十分骁勇,能冲能拼,是吴军中著名的一员猛将.把岳州交给他,吴三桂感到放心而无忧了。

岳州不只是湖南也是长江中下游“水陆冲要之地”。它们于浩瀚的洞庭湖之畔,长江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通陆地。而洞庭湖的水又和长江一脉相通,因此可借助洞庭之浪,顺水到长江,出湖南省境,随心所欲。而借一脉之便从长江就可以进洞庭,入湖南省境,必经岳州。南北东西,行旅转运,欲得水陆兼有之利,岳州乃不可逾越之区。在军事上得岳州,可控制湖南的命脉,又可隔断南北的交通,故此城为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刚起兵时,康熙就看出岳州极端重要,严令驻防部队“宜亟固守”;同时,又派出都统觉罗朱满、一等侍卫毕桑阿等率增援部队水陆兼行,速往协守。定料清军未及固守,岳州已为吴军袭取。吴三桂以岳州为他在湖南立足的一个战略支撑点,集兵7万。特令吴应期加强防守。他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岳州城内外构筑防御工事;在城外陆路一面、挖通三道壕堑,筑堡垒,设陷坑、鹿角、换牌,以阻止清军的步兵、骑兵攻城。在洞庭湖峡口处,攒立梢桩,以阻止清军水兵船只进入湖内,守备相当严密。同时,吴三桂又在澧州、石首、华容、松滋等处派驻重兵,与岳州成犄角之势。吴三桂把岳州的存亡,看成是他的生命线,据投诚的吴军守备薛麟光所见,吴三桂时时关注岳州的防御,还特派他的护卫到岳州,向吴应期传达方略,“令贼坚守,且趣进兵”。由此看来,吴三桂作了长期固守湖南的打算,这就是他企图划江为国的计划的一部分。

清军失守岳州后,康熙一再严令催促清统帅尽快夺回。康熙十四年六月,他特派多罗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同因山贝子章泰、镇国公兰布率蒙古兵4000、旗下兵的一半攻取岳州。命将军尼雅翰、都统朱满、巴尔布、护军统领额司泰参赞军务。清军俱察岳州城防御情况,深感吴军“据守颇坚,难以进取”。康熙便改变作战计划,命令将军尼雅翰率部赴江西,与副都统甘流海的兵会合,并率袁临总兵赵应奎,由袁州进取长沙,夹攻岳州。

与岳州隔江相望的是清军大本营荆州。康熙一开始就选取此城,作为战略重点进行布防。他正确的估计到吴军北上,必走湖南渡江,因此他力图凭借长江之险,在荆布防,拦腰阻截吴军,使其不得渡江,在此顶住吴军的军事压力,便可以集结大军,作为渡江的反攻基地,进行充分准备。只是吴三桂进到长江的南岸便停止不前,才使康熙的这一战略计划得以侥幸实现。否则,吴军及时渡过长江,长驱直进,荆州还未设防,肯定会使局面为之改观。这就是吴三桂的战略失误,促成了康熙的战略计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