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战争史
13351400000003

第3章 假奇缘长白山上藏卧龙 沐祥瑞山海关下定乾坤(3)

萨尔浒战役是集中使用兵力,选择有利的战场和战机,连续作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在战略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在战斗中,充分显示了努尔哈赤机动灵活的指挥才能和后金将士的勇猛战斗作风,在5天之内,在3个地点进行了3次大战,战斗前部署周密,战斗中勇敢顽强,战斗结束后迅速脱离战场,立即投入新的战斗。结果,后金大胜,明军惨败。这次战斗对双方都是十分关键的一仗,从此,明朝的力量大衰,它阻碍女真各部统一发展的政策彻底失败,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后金的力量大增,它的政治野心和掠夺财富的欲望随之增长,由防御转入了进攻。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辽东兵力元气大损,努尔哈赤乘胜挥师西进,先后攻占了开原、铁岭。大掠人口、财物、田禾,八月又攻灭叶赫。明朝政府派熊廷弼为辽东经略,赴辽东督师,责令他进攻后金,收复失地。熊廷弼来后,看到辽东地区,一片混乱,明军“坚甲利刃,长枪大器,丧失俱尽”,将士们“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身无片甲,手无寸械,随营糜饷,装死盼活,不肯出战,“各营逃者,日以千百计”,“人人要逃,营营要逃”明廷在辽东长期经营所建立的精兵重镇,完全解体。他认识到:现在明军与后金军的军事力量已不是从前,很不利于自己,唯有“坚守渐逼”之本,采取持久的防御方针,积畜自已的力量,才能削弱后金的锐气,徐图反攻。熊廷弼督率军士,造战车,备火器,修筑城池,屯用积粮,整个辽沈地区固若金汤。但以守为战的策略,都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熊廷弼被迫辞职,换了袁应泰来代替他。袁应泰本是进士出身,曾升任巡抚,为人颇有精敏,但不是用兵能手。既到辽东,改变熊廷弼的许多设施,嫌熊廷弼用法太严,“以宽矫之,多所更易”,并且盲目地要三路出师,收复清河、抚顺,攻打后金。明军还没有来得及出动,1620年3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围攻沈阳,经过几次激战,沈阳总兵贺世贤殉职,沈阳失守,后金兵又进攻辽阳,袁应泰令军士沿城掘濠,沿濠环列火器,以便守御,自率总兵候世禄、姜弼、梁仲善等,出城5里迎战。后金“以铁骑四面扑攻”,明军“奋勇迎击,败白标兵,又败黄标兵,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经过3天激战,明军寡不敌众,3月21日,辽阳失手,袁应泰自杀。辽阳既下,辽东附近50寨,及河东大小70余城,皆望风投降。努尔哈赤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区的统治,由萨尔浒迁都到辽阳。

辽沈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熹宗仍召熊廷弼还朝,出任辽东经略,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熊廷弼上三方布置策,以广宁一方为陆路界口,拟用马步军驻守,以天津登莱二方为沿海要口,拟各用舟师驻守。但熊廷弼此次仍决定采取守势,而王化贞力主倾关外三兵,同后金决一胜负。王化贞掌握实权,拥兵10余万,唯所欲为,熊廷弼仅有兵4000,无可奈何。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利用熊王矛盾,发兵渡辽河而西,熊廷弼主张集中力量守卫广宁,而王化贞却把兵力分散于各城堡,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态势。后金兵围攻西平,王化贞派其心腹孙得功前去援救,结果战败,孙得功奔回广宁,蓄意投降后金,“疾呼军民宜早剃头归顺”,于是“一城江然,争夺门走”,王化贞仓皇西逃,广宁失陷。接着后金又连陷40余城,占领了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以后,努尔哈赤为了便于进一步和明朝作战,又从辽阳迁都沈阳,当时称作盛京。虽是塞外都城,却不亚于大明京阙,城内楼台殿阁,金璧辉煌。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六官后妃、满朝文武移都于此。他还声称:“大而变小,小而成大。古来兴亡变迁之道甚多,……我金汗身行正道,上天春爱,况南京、北京、汴京本非一人所居之地,乃女真、汉人轮流居住之地。”很显然,这时,努尔哈赤兵强马壮,屡败明军,几乎占有全辽之地,已具有和明朝政府争夺全国统治权的力量和雄心了。皇太极继位后,更是“欲得中原”。因此,从努尔哈到皇太极都把进攻明朝、夺取中央政权定为基本国策,因而后金政要必然成为除农民起义军外的与明朝争夺天下的有力敌手。

广宁失守以后,熊廷弼、王化贞下狱处死,明廷派王在晋经略辽东。但他却主张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在关门外八里铺修筑重点,设兵防守。这一消极防御的主张,遭到中下级将领袁崇焕等人的反对。袁崇焕原是个下级文官,很有谋略和胆识,广宁失陷时,曾单骑出山海关巡阅,他奉命“往前屯安插辽民,四鼓入城,夜行入荆棘蒙茸虎豹潜伏之地”,不避艰险,敢于任事。他调查了关外的形势,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他认为:若保关内,必守关外,若保关外,必守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因为,宁远在山海之东,广宁之西,当要冲之地,附近大海中的觉华岛可以设水师,屯粮秣,作为犄角,在广宁失守之后,这里是山海关的屏障,不可轻弃于敌。袁崇焕的主张得到兵部尚书孙承宗的赞同与支持,不久,明廷起用孙承宗代替王在晋经略辽东。孙承宗继承熊廷弼“以守为战”的战略方针,采纳袁崇焕的建议,大力整顿山海关的防务,重点加强宁远的防御力量,派袁崇焕、祖大寿等驻守宁远,兴工修筑宁远城,又修建了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及右屯诸要塞。这样就构成以锦州、宁远为重点的关外防线,使得努尔哈赤无机可乘。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9月,孙承宗因耀州之役战败,遭到阉党的攻击,便辞职不干了。

明廷以高第接替孙承宗,高第认为关外不可守,一反孙承宗的措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袁崇焕劝说不听,不肯从命,坚守宁远孤城。

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又决定大举攻明,正月十四日,亲率大军渡过辽河向西推进,后金主力来犯的消息传开后,锦州、松山(今锦州南)、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小凌河、杏山(锦州南)、连山(今锦西),塔山(锦西北),七城的明军大惧,“焚房,谷而走”,后金兵直抵宁远城下,并且派出一支军队于宁远城西南5里处切断通往山海关的大路,努尔哈赤妄图倚仗优势兵力不战而下,派被俘汉人进入宁远城对袁崇焕说:“吾以20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袁崇焕大义懔然地回答道:“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且汗称来兵20万,虚也;约有13万,我亦不以来兵为少也。”

努尔哈赤见招降无效,于正月二十四日指挥后金兵奋力攻打,袁崇焕和总兵满桂,会集军士,泣血立誓参将祖大寿凭城固守,“桦炮,药罐,雷石齐下,死战不退”。后金兵失利,被迫后撤。次日,又挥兵力攻,被明军击退。后金兵在攻城时被击毙游击2员,备御2员,士兵500名宁远城上,明军旗帜飘扬,戈矛林立,更有1台火炮助威。袁崇焕全身披挂,金盔耀目,铁甲生辉,威风凛凛。火包响处,炸得满洲士兵血肉横飞。努尔哈赤自从25岁起兵以来,四出征讨,战无不利,攻无不克,特别是在万历四十七年一举击败明朝四路之师,自渭所向无敌,没想到宁远城下损兵折将,败于明朝一个中级官员手下,这在精神上给他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2月上旬,努尔哈赤郁郁寡欢,回到沈阳,不久发病,于8月11死去,这是满清创业时的一大损失。

宁远大捷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挫伤了后金的锐气,挫败了努尔哈赤进一步夺取整个辽东地区的企图,暂时延缓了山海关和关内的安全。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个儿子,四王皇太极即位为帝,改年号为天聪(一六二七年)。皇太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了中央集权。首先。是削夺了三大贝勒之权。1630年,皇太极改变与三大贝勒同受朝拜,共听国政的局面,独掌政权。他幽禁二贝勒阿敏,惩罚了三贝勒莽古尔泰,二人先后死去。他亲自掌握了正黄、镶黄、正蓝旗,又压服了大贝勒代善。皇太极在各旗设立代表后金汗的总管旗务大臣,以分诸王贝勒的实权,其次,中央政治机构的建制。1631年仿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管理行政,以致变过去的军事与政治不分,行政令白八旗旗主掌握的旧制。1636年,设立了具有内阁形式的内三院,(国史、秘书、弘文院)和都察院。第三,为了吸收汉族的知识分子,从事政权权建议,1629年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规定不论蒙,汉和女真等族,均可报考,女真贵族家庭的奴隶,如有儒生愿投考者,不许阻挡。第四,皇太极为扩大兵源以和兵力众多的明王朝作战,又为了平衡满族八旗旗主和贝勒们的军事努力,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本来,八旗属下的人丁并非全是满族,也有汉人和蒙古人。1623年(明祟祯六年,后金天聪十年),皇太极令满族各户下汉人10丁抽1,组成汉兵一旗,以黑旗为标志,由额驸佟养性统率。第二年,改汉兵为汉军,满语叫“乌真超哈”(“乌真”汉语“重”的意思,“超哈”汉语“兵”或“军”的意思)。1637年(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皇太极把汉军旗分为两旗,以后廷柱为左翼固山额真,马光远为右翼固山额真,也按照满洲八旗编壮丁为牛录。1639年,皇太极又分汉军两旗为四旗,以马光远、石廷柱、王世选、巴延4人为固山额真,各领一旗。到了1642年,再增设四旗,共为八旗,称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相同,每旗设固山额真1人,梅勒章京2人,甲喇章京5人。此外,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又把八旗中勇敢善战的蒙古人拨出,编成蒙古二旗,1635年,扩编成蒙古八旗,旗色和建制也同满八旗一样。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虽然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是汉军、蒙古的固山额真都是由皇太极任命,不称职的可以随时撤换。这点和满洲八旗旗主世袭制不同。皇太极是满、蒙、汉八旗最高统帅,他可以直接指挥和调遣这些八旗军。关于满、蒙、汉二十四旗的士兵数目,在入关之前,据统计满洲八旗约有319个佐领,6.3万多人。蒙古八旗约有129个佐领,2.5万多人。汉军八旗约有167个佐领,3.3万多人,共计有615个佐领,约12万多人。

与此同时,皇太极为了加强八旗兵的战斗力,不断颁布军律和加紧制造火器。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7月,皇太极认为“师行动众,约束宜严,不可不明示法律,以肃众志”,于是颁布军律,规定“大军按队安驱,毋许喧哗,勿离旗纛,……勿毁庙宇,勿杀行人,敌兵抗拒者杀之,归顺者养之,所俘之人,勿夺其衣服,勿离其夫妇,……勿淫妇女,……勿饮酒。……若有违令者正法”。以后曾多次重申以上军律。此外,虽然八旗骑兵行动机动灵活,但不适于攻坚战,特别是努尔哈赤之死和皇太极两次攻打广宁不克,都是吃了明军火器的亏。所以,1631年(明崇桢四年,后金天聪五年),皇太极命王天相等人力口紧研制火炮,该年六月造成,命名“天祜助威大将军”。另外还有得自明军的“红衣大炮”多门,配备给各旗服役。这样,皇太极不仅有了善于野战的八旗骑兵,而且又有了能够攻坚的炮兵,所以八旗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建立需要时间,加上当时后金内部满族贵族与广大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后金奴隶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汉权与诸王权力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上由于明朝停止后金朝贡和互市,“银两虽多,无处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胜贵”,而且又遭受严重天灾,人民厌战,在军事处于三面受敌的境地,东边有朝鲜,西边有蒙古,南边有明朝。为解除后方的威胁,争取时间,储备力量,待机成熟,进取中原,皇太极多次向明朝表示愿意和谈,甚至允诺放弃帝号,承认明朝皇帝为天下共主,条件是勒索巨额金银财帛,恢复互市,借以达到从经济上加强自己,削弱明朝的目的,同时,大举出兵,东征朝鲜(1607年至1638年),西征同明朝友好的蒙古察哈尔部(1628年至1635年),迫使朝鲜和漠南蒙古先后屈服于后金。

皇太极为了入关夺取明朝的中央政权,一开始就打着议和的旗号,借以麻痹和涣散明朝的斗志.但是,他在议和旗帜的掩盖下,从未停止或放弃对明朝的战争。

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皇太极取得侵朝战争胜利后,立即调兵西进,突然进攻明军,攻打锦州、宁远,未能攻克,便把大小凌河城毁坏掠夺一空,回师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