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战争史
13351400000010

第10章 流水落花南明政权朱颜改 壮志难酬各路英豪美名传(5)

在建昌(江西南城),明益王朱由本在当地乡绅的资助下,募乡勇达七八千人,于顺治二年六月举起抗清义旗。起义军由明永宁王朱慈炎和罗川的王某(不知名)主持军事,并有明云南总兵赵印选部的助战,一时声威显赫、(赵印选本拟率兵救援江宁,但为时已晚,故转到建昌)。义军在建昌城防守严密,精军强攻不成,便使计诈降。来自河南的呀保宁王率部开至建昌,益茁投有防备,却不料保宁王已投靠清军,并与清将王体仁密谋里外夹击建昌。结果,保宁王乘益王率军与清军交战之时,?在明军阵后发射火炮、火箭,明军腹背受敌,死伤无数,益王逃往福建广永宁王则逃往广东、清军乘胜连克建昌、,抚州(江西临川)、进贤等地。罗川王不甘失败,又招募乡勇攻占了抚州,后因兵少力单,而诅往许湾(江西金溪县西),准备东山再起。罗川王在许湾一带招募了乡民2万,日夜训练,与清军周旋。永宁王朱慈炎逃往广东后,募集粤民数万,从粤北攻抚州、建昌、罗川王也率军前往事援助,约定分兵收复江西。可惜两军为争地盘而兵戎相见,罗川玉被流矢射中身亡,部众溃散。永宁王也因劳师北上,孤军深入而陷于粮饷不继的困境。当永宁王退守抚州后,清将王体仁重兵包围了抚州、结果城破,永宁王战败被杀。

顺治二年,原明陕西副总兵孙守清以及驻固原的付将贺珍。相约起义抗清。他们迅速聚众数万人,附近各路农民起义军也纷纷响应。原驻固原的旧将武大定在固原起事,募集当地士民组织义军以为配合。起义军初起时锐不可挡,起义军将领贺珍率军攻下风翔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渭南、蒲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北)、同州(陕西大荔)等地,起义军迅速发展到7万多人,并积极备战准备攻打西安。清廷令肃亲王豪格派军援助兵力尚不足700名的西安清军。起义军们按计划行事。主将孙守清领兵围攻兴安(陕西安康),同时派贺珍南下攻打汉中。豪格亲王急调兵驰援汉中,于顺治三年五月(1646年)与贺珍的义军激战于鸡头关(汉中西北),起义军战败溃逃。清军解除汉中之围,然后豪格又分兵乘胜攻打兴安,起义军主将孙守清战败被杀。

顺治六年(1649年),山西大同发生了明降将姜壤的反清之战。“清廷为拢洛人心,将明降将姜壤封为驻大同总兵,二但姜壤却打算占据大同以为割剧之地。清廷于是派英亲王阿济格率满州兵前往安抚,姜壤唯恐势力受削,于是在大同起义反清,与阿济格所率的清军相对峙。姜壤在坚守大同的同时,又出兵攻打附近州县,以扩大地盘和影响,于是山西一带的明旧臣纷纷起事反清,响应姜瓖,山、陕震动。清廷摄政王多尔衮急令博洛和尼堪率军增援阿济格。清军入山西之后,一路攻城略地,先夺得代州,然后向大同方向进军。姜壤派大将马得胜率5000兵马在中途拦截,激战结果,清军博洛部与鳌拜部分兵夹击以得胜,结果马得胜军惨遭围歼,死伤过半,固守大同的姜壤闻讯后,下令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清军前锋部队一路清剿,先后击败了姜瓖部将姜辉的抵抗,又招抚了姜壤的另一部将罗英坛,这样使困守大同的姜壤更加孤立无援。这样,当尼堪率清军围攻大同时,城内守军已是人心惶惶,姜壤的部将杨振威趁乱谋杀了姜瓖,然后出城投降,这样清军兵不血刃收复了大同。此后,清军又四处剿灭了随姜壤起义反清的各州县的武装力量,恢复了清朝对山、陕的统治。

在东南沿海,南明政权继续与清朝进行武装斗争。当清军在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消灭了明唐王朱聿键的政权之后,南明政权受到毁灭性打击。但闽、浙等地的明朝旧臣,趁清军主力调往粤、赣等地,利用当地士民的反清情绪,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纷纷聚众起义,他们不畏强暴,顽强地进行抗清斗争。其中以四明山区(浙江余姚县南)的王翊所率的义军力量最强。王翊于顺治五年春(1648年)聚众万余人,在四明山起事反清。义军以四明山为根据地。四处联络各地义军,并多次出兵攻打上虞,多次击败前来围剿的清军,在奉化,义军与清军发后激战,义军勇猛无畏,给清军造成了较大的伤亡。为了长期与清军对抗,王朝率众迁往大兰山区(浙江余姚县南),安营扎寨,训练起义军,且耕且战,王翊自称为大兰洞主,下设五营、五司,起义军军令严明,训练艰苦,颇得周围百姓的拥护,因而成为四明山区独立的反清政权,清军常常被打得晕头转向。附近各地的清军城门昼闭,不敢下乡,起义军威震浙东。1650年,起义军与活动于浙、闽一带的张名振军联络,互相配合,迫使清军不敢轻易进攻驻舟山的张名振。如果清军进攻舟山,则王翊立即出兵策应,而清军围剿大兰山区时,张名振又出兵袭击其后、这样清军首尾不能相顾,每战则必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清军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651年秋(顺治八年),清军预先作了周密的布署,决定先攻四明山,解除内忧之后再平舟山。清军于9月间调集大军自奉化、余姚兵分两路合围大兰山,在山下30里的范围内设下重兵,然后在当地山民的帮助下,围剿山区。起义军陷入重重包围,而舟山的张名振军又与郑成功联合出兵攻打吴淞(江苏宝山县东南),难以出兵相救援,因此,王翊只有率众苦战,以死相拚,结果起义军损失惨重。王翊带余部打算冲出重围前往天台,募兵再战,不料中途被俘遇害。这样坚持4年反清斗争酌四明山区起义以失败告终。

皖赣湘鄂人民的抗清起义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牺牲之后,一部分起义军将士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分散于湖北蕲、黄山区,结寨筑营,号召农民起义抗清。这支义军“居民多居险,结砦以守,合黄冈、蕲水、罗田、麻成共48砦”起义军与周围各省的起义军相配合,如与安徽英霍山区的农民军以及河南一带的义军都有联络,组成了以大顺军余部与当地农民为主的反清武装力量。此后又有当地士绅聚众起兵,各据一寨,反清形势高涨。其中实力较强的有:以王为首拥戴明宗室朱蕴为号召的义军,据罗田20余寨;以麻城余山的原明兵部尚书周损为首的武装力量;黄冈白石寨的是以王光淑为首的义军。还有蕲水斗方寨的周从助义军,舒城山寨的黄梅诸生黄景松的武装,东山的李有实的义军等等。各寨义军在组织上各不相属,但在军事行动上却互相配合,一致抗清。南明唐王朱聿键封各寨主以明朝官职,并授以复一县即为知县的条款。于是各寨涌跃出击,转战于蕲、黄、罗、麻地区,攻取州县,打击清军。清军调集兵力,在占有了荆、襄之后,派总兵徐勇坐镇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指挥来自江西、湖北、四川各省的驻军,分别围剿起义军。顺治四年以后,各路义军由于各自为战而受到清军沉重打击,反清斗争转入抵潮。到顺治五年(1648年),江西金声桓反清起事之后,蕲黄各寨的义军纷纷响应。罗田义军在王燥率领下与安徽英、霍山区的农民联合,转战于蕲、黄、下英山一带,杀清朝的地主官吏,攻占了罗田。顺治七年,潜山三尖寨的义军首领张福寰主动与蕲、黄各寨皋军联络,共奉南明永历帝,重新把各寨义军联合到一起。各寨共推王为文官之首,李有实为武将之首,湖北的蕲,黄山区各寨义军以及安徽的宁国、桐城等地共300多寨义军纷纷响应,一时间,军容甚盛,清军对蓬勃发展的义军束手无策。到顺治七年冬,随着清军的疯狂镇压和围剿,在安徽的英、霍山农民军起义失败之后,湖北各寨的义军再次陷于困境之中。王率军转战于潜山、太湖,不幸战败,被俘牺牲,从而使各路义军遭到沉重打击。李有实率部分义军转战到山东,力量大衰。蕲、黄各寨的义军失去了统一的领导,结果相继被清军各个击破。只有李有实的一支在山东坚持抗清,然后李有实的儿子李森继续领导反清斗争,直到康熙年间才最后被清兵镇压。蕲、黄各寨义军坚持抗清,前后持续了近20年,极大地鼓舞了附近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

顺治三年(1646年)秋,安徽池州爆发了以了悟和尚为首的农民起义。了悟和尚和自称为“赤脚黑先锋”的起义军首领拥立居住在永丰(安徽旌德县南)的明王府后裔四王子,号召乡民起义抗清,一时间响应者达数万之众。起义军迅速占领了皖南的池州府属地东流、建德(今安徽东至县境)等地,力量迅速壮大,并联合了江西澎泽、鄱阳、都鲁等地的农民起义队伍,在建德山区建立了抗清基地。“众至数万,弥漫彭都”,并曾西进到江西的饶州、鄱阳、永丰一带。起义军自上而下建立了颇为严谨的军事机构,分设元帅、军师、都督、总兵、付将守备等官职,并拥有枪、炮、车马、弓箭、旗帜、印信、关防、器械等,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战斗力量。起义军凭借皖南、赣北一带绵延的山区,与清军进行较量,在池州和都阳一带多次击溃清军的进攻。农民军“构结招集,一线串合,举动甚大”,吓得江南的清朝官吏惊呼:“皖庐地方千里,皆起乱萌,可骇右虞”。九月,永丰一战,被起义军拥戴的四王子不幸于清军的火炮之中丧生。十月,起义军在澎泽又遭到清军的几路围攻,伤亡惨重,士气大衰。了悟和尚和赤脚黑先锋先后负伤,起义军被迫向饶州(江西鄱阳县)败逃,结果被清军拦截,起义军将领大部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在安徽江北一带,抗清斗争主要以英山、霍山为中心。顺治二年,王六姐占据太湖司空山(安徽太湖西北)聚众反清。随后又有李时嘉在太湖一带组织抗清义军,赵义正在宿松反清,刘和尚则在英山起事。由于这些义军缺乏联系,与情军相持到顺治五年(1648年)之后,大都以失败告终。到了顺治六年初,江西金声桓等原明将叛清,给皖、赣一带受挫的起义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庐州(安徽合肥)冯宏图借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大名,号召乡民,组织义军,占领天为、巢县之后,又屡败清军,先后攻下于庐江、英山、霍山、六安等县,数十日之内攻占了6城,声威大震。于是英、霍山区农民起义力量蜂起,“内抚有24寨,外联络蕲黄48寨”。这些抗清武装,既有农民起义军,也有地方乡绅官僚拥立的明宗室武装。他们时而各自为战,时而联合进攻。冯宏图牺牲之后,又有天堂24寨群雄并起:英山张福寰以三尖山(六安县西)为中心,侯应龙率众万余名据守将军寨,潜山余尚鉴聚千余人占英窠寨,盐生胡经文招集乡勇占据横山寨,陈伯绍聚众攻占了霍邱县城,余高临则率军攻占了宿松县城……各寨的活动中心大致在潜山山脉四周,掀起了反清高潮。清廷调兵前往围剿,顺治七年(1650年)春,清总督马国柱的军队被各路义军击溃,各路起义军纷纷归附于由张福寰所拥至的明宗室石城王朱统绮。石城王坐镇潜山飞旗寨以为中枢,奉永历帝年号,举起反清复明大旗,定法制,铸印信,设官置将,于是英、霍、潜、太各地义军纷纷归附。石城王派原明安庆知府傅梦鼎(弼)、原明潜山典史傅谦等人坐镇皖涧寨,掌部院要职;又派胡经文率军守卫从龙寨、胡胜进守西关寨,作为飞旗寨的声援和犄角。因此,这支反清武装声威显赫,内有潜山24寨的各路豪杰,外有蕲黄48寨的配合以及金声桓,李成栋等原明将的相呼应,多次给予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在顺治七年冬,由于奸细的出卖,清军绕道进入起义军活动的潜山山区,加上一些乡绅的降清,起义军蒙受了较大损失。清军援军源源不断,四路围攻潜山各山寨,并坚壁清野,断绝水道,纵火烧山,用尽了各种残酷而野蛮的措施,逼得各山寨义军无路可走,军心大乱。顺治八年春,起义军主将之一的胡径文叛投清军并诱俘了石城王朱铳绮,于是各路义军迅速瓦解。唯独张福寰率领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顽强地在潜山山区与清军周旋,相持10多年,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才被清军镇压。

在赣、鄂交界地区居住的柯、陈二姓广大贫苦群众,为反抗清军的暴行,继承了自元末以来就反抗暴政的传统,于顺治三年暴发了反清起义。柯抱冲以兴国山区为基地,依山结寨,招集柯姓的强悍者以及其它乡勇,袭夺郡县,并自立为王,陈珩玉为帅,号称10余万。起义军东征西讨,并与湖南的农民起义军何腾蚊部联系,攻占了兴国州城,又进逼武昌,给清军造成了很大威胁。这支义军以柯姓为主,内部联系密切,且勇士们个个勇猛善战,面对清军的残酷杀戳,起义军将士更加团结一心,不屈不挠。他们凭借天险,屡败清军,附近的其它乡民们也涌跃参加义军,清军一时无可奈何。当顺治四年正月,清军先后镇压了苏、皖、鄂、赣等地大规模的明军抗清势力之后,才抽出兵力,围剿兴国柯家军,而这时柯家军已是孤立无援了。清湖广总兵柯永盛调集重兵猛攻兴国,起义军顽强抵抗。终因力量悬殊,加上奸细的出卖,使清军深入到起义军的腹地,攻破了起义军据守的山寨和洞穴。柯抱冲被俘牺牲,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