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宫原计划在1755年开建,本想建在哈维尔河畔,但在1763年开始建造时,改变了原定计划,将皇宫建在了忘忧宫花园里。新皇宫是一座红色的巴洛克式建筑,中央顶端有座巨大的圆顶,内部共有四间庞大的宴客大厅,以大量贝壳、珊瑚、珍贵的珠宝和琥珀装饰。宴客大厅两侧是豪华的待客大厅,里面挂满画作。新皇宫里还有一间贝壳屋,可以由此眺望窗外种满了奇花草的庭院景致。从腓特烈威廉二世到1918年间,这里都是德国皇帝的住所。
忘忧宫的园林
忘忧宫前是一片铺有132级台阶的葡萄园,再往前方则是一个中央喷水池和巴洛克风格的花园。除了大喷水池周围,花园里还有许多同时期的艺术雕塑,但为了保护它们,现在都以复制品取代,例如园中刻有古代雕像的巨大的石柱,就是19世纪增添的作品。
穿过中央喷水池前面的大道。往左是荷花园,这里有一座建于1755年的艺廊,由建筑师伯瑞设计,以展示腓特烈二世的收藏品为主,它也是德国第一座以博物馆概念兴建的建筑。艺廊正面镶有大型落地窗,以及象征哲学、历史、雕刻、绘画、地理、光学、天文等一系列具有人文精神的雕像。艺廊里面的124幅画作中,以意大利卡洛洛吉欧和西班牙鲁本斯的作品最著名。
19世纪初期,忘忧宫花园又多了几座新古典主义式建筑,包括由柏林名建筑师申克尔细心设计的夏洛滕霍夫宫和罗马浴池、由三位建筑师设计的橘园,以及作为腓特烈六世和皇后安息之地的和平教堂等。这些建筑不论是结构还是内部陈设都十分可观。除了每一座宫殿前的花园,忘忧宫里还有许多独立的花园,其中以威廉六世为纪腓特烈二世而建的日耳曼花园和西西里花园最著名。日耳曼花园内植满了高大的针叶树,感觉既幽静又神秘;西西里花园则以棕搁树、龙舌兰和艳丽的花朵展示出一片南意大利风情。18世纪普鲁士曾刮起一阵中国风,内藏中国陶瓷的中国茶馆和龙屋,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当年作为饮茶之外的圆形龙屋,建筑四周围绕着身穿中国服饰的金色西方人物雕像,中西合璧的形式令人莞尔。
哥本哈根皇家宫堡
哥本哈根漫话
哥本哈根是丹麦唯一的一座大城市,位于西兰岛的东海岸,面向厄勒海峡,能眺望到瑞典。丹麦520万的总人口中大约三分之一,也就是150万的居民在此居住,这使得哥本哈根成为北欧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000年。但是哥本哈根真正建立是在1167年,主教在原来的捕鱼村建立了一个堡垒。堡垒地处狭长的水域,这一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很快就使这座城市发展了起来。15世纪,它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成为了首都,并在北欧日耳曼地区占据了文化和商业的统治地位。
在哥本哈根的入口,矗立着丹麦最著名的雕像——小美人鱼。雕像是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于1913年用铜雕制的,作为对安徒生童话中小美人鱼的纪念。这座雕像已经世界驰名,并且成为了哥本哈根和丹麦的一个标志。1588到1648年间在著名的克里斯蒂安四世的统治期,建造了许多漂亮的建筑。最著名的是罗森堡宫,证券交易所以及圆塔,它们的特殊风格给哥本哈根增加了首都的特征。1728年,一场大火毁坏了不下1640幢房屋,包括五座教堂,市政厅和大学。后来许多建筑得到了重建,但是在1794年爆发了一场新的火灾,火灾直接威胁皇家宫殿克里斯蒂安堡。第二年,哥本哈根的四分之一的房屋,大约950座又被烧毁。1801年和1807年,在英国的轰炸下,更多的老房屋消失了。从19世纪50年代起,这座城市的发展超越了原来的城墙范围,尽管有许多火灾,哥本哈根至今仍保留有大约700座古典建筑,其中许多坐落于克里斯蒂安堡政府建筑周围及古城堡旁风景秀丽的地方。
阿马林堡
阿马林堡处原来坐落着一座小花园城堡,是由国王腓特烈三世的皇后阿马莉建造的。1689年,小花园城堡悲剧性地毁于一场火灾,当时正在观看戏剧的180人丧生火海。18世纪50年代,阿马林堡宫殿按照洛可可风格建造。最初宫殿供贵族居住,但是1794年克里斯蒂安堡焚毁后,王室决定搬入阿马林堡,如今玛格丽特女王和亨利克王子就住在这座面向东南,名为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宫殿里。每天王室卫队跟随音乐从罗森堡宫行进,中午在阿马林堡宫殿广场表演卫兵交接。除非王室成员外出,交接仪式一般只有12~15人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行进。在某些特殊的喜庆场合,交接仪式中的卫兵都身穿红色制服。阿马林堡广场的中央矗立着国王腓特烈一世的骑马雕像,它被誉为世界最为杰出的骑马雕像之一。法国雕塑家萨罗森堡宫博物馆内珍贵的藏品
里花费了18年的时间,才于1771年使这一杰作在广场上露面。宫殿的后面是一个新的花园,建于1983年,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夏天的夜晚,在喷泉的映照下,从海港的航道上可以眺望整个阿马林堡。
罗森堡宫
罗森堡宫作为皇家的宫殿无疑是哥本哈根的又一颗明珠,这座宫殿建于17世纪初叶,最初是由著名的克里斯蒂安四世建造的。原先国王住在克里斯蒂安堡的宫殿,但是他逐渐喜欢上了罗森堡宫,在这里他度过了许多的时间。这座宫殿经过华丽的装饰,原阿马林堡宫殿广场中的皇家鼓乐队表演来房间又经过子孙们精细的加工,配上了富有灵感的意大利和中国装饰品。1710年腓特烈斯贝宫建成以后,罗森堡宫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吸引王室家族,这座宫殿渐渐成为了王室成员存放私人财宝的储藏室,特别是那些珍贵的王权标识物。最后一个住在罗森堡宫的国王是克里斯蒂安七世,他于1801年英国攻打哥本哈根时搬入这里。从1833年起,罗森堡宫作为一个博物馆开放,这里的珍贵收藏品逐年增加。这座宫殿有许多引人入肚的地方。除了国库里的王冠宝石和其他安全存放在地下室的宝石之外,这里还有一个宴会厅,里面摆有历代用于加冕典礼的象牙宝座。好几间房间装饰着灰泥顶、挂毯、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品以及珍贵的家具,这些都是一个时代卓越非凡的艺术品位和手工艺技能的见证。罗森堡宫还有一个可爱的公园,园里成千上万朵鲜花从早春就开始点缀周围的宫殿。圆塔
建于1642年的圆塔是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另一项伟大成就。在35米高的塔上,由一条209米长的螺旋斜坡代替了楼梯通向一个画廊。建这座塔楼一开始就是国王的主意,最终他为教堂建了一座特殊的塔楼,塔楼的用途不是作为钟楼,而是作为一个天文观测站。在晴朗的夜晚,可以使用塔楼上的大型望远镜观测星空。1716年,俄国王室访问时,皇后凯瑟琳乘坐着马车,由彼得大帝骑在前面的马上,成功地从这个狭窄的螺旋形斜坡通过,此壮举以后再没有人尝试过。
伦敦塔
古堡历史
伦敦塔是一座具有900多年历史的中古建筑,坐落在伦敦城东南角的塔山上,南临泰晤士河,周围是伦敦的闹市之一。
威廉一世为镇压当地人的反抗和保卫伦敦城,于1078年开始动工兴建伦敦塔,历时20年。后来,历代王朝又修建了其他建筑物,使伦敦塔既有坚固的兵营堡垒,又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有天文台、监狱,教堂。刑场、动物园、小码头等建筑。伦敦塔名为”塔”,实际上是英国流行罗马建筑时期的一座城堡式建筑。按最初规划,它建置在罗马时期的旧城墙内,后经扩建,其城界向东延伸,越出旧城墙之外。现在的伦敦塔包括壕沟在内,共占地180平方千米。作为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曾在此居住,国王加冕前住在伦敦塔则更成为一种惯例。伦敦塔还是一座著名的监狱,英国历史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此外它还兼作皇家制币厂,档案馆和皇家天文台,并作为一处重要的军火库使用了几个世纪之久。
古堡要塞
伦敦塔曾是英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要塞。整个要塞由两道防御围墙围合,外部围墙由爱德华一世兴建于1275年,最初是一圈低矮的墙体,墙外缘以一道沟堑形成一道屏障。矮墙既可作为掩体,又不遮挡内墙后面和塔楼内的卫兵瞄准和射杀敌人。沿墙设有六座碉堡,东北和西北角为圆形的棱堡,可以居高射杀壕沟外的目标。南面临河设有塔门,跨于壕沟之上,塔门有矮墙和箭孔,雄视和控制着河道。内墙较高,沿墙设有13座碉堡,构成第二道防御屏障。碉堡凸于墙外,卫兵可居高临下俯视墙外每寸土地,并可抵御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这些碉堡战时用于防卫,平时则作为住房,每座碉楼都分为两层或三层,房间都很宽敞。
伦敦塔的入口通道设在西南角,人们需先进入位于壕沟外缘的一座碉楼,经过一座桥梁再进入位于堤梁上的米德碉楼,然后再跨过一座桥梁,继而通过壕沟内缘的贝瓦德碉楼,才能进入外墙防御区内。贝瓦德碉楼是三座入口碉楼中最关键的一座,也是入口防御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从米德碉楼到贝瓦德碉楼设有多种防御措施,如堤道上设有吊桥,碉楼上开有射孔,除大门之外还增设了两道吊闸门等。现在除吊桥和里道闸门外,其他防御设施还保存着。若想进入内墙防御区还需绕至南面的布拉底碉楼,它是内外防线的联系枢纽和通道。
白塔
伦敦塔最重要而且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诺曼底塔楼,它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因其是用乳白色石块建成,故又称白塔。白塔是主人居住与守备部队进驻之所,所以最为坚固。白塔高27.4米,东西长S5.9米,南北长32.6米,底部墙厚4.6米,顶部厚3.3米,双层墙壁,窗户很小,用坚硬粗糙的毛石砌成。塔楼四角外凸,耸出四座高塔,高塔三方一圆,在角隅设有螺旋楼梯,通达顶层。塔楼分为三层,设有胸墙和雉堞,四角小尖塔覆以葱头形小穹顶。作为当时建筑的典型,白塔最吸引人的也许是其中的圣约翰小礼拜堂,这座小型的仿罗马式教堂,不仅用来举行宗教仪式,也供领主召开秘密会议之用,所以这里不会有家臣出入。总之,整座建筑宛如一座巨型堡垒,从12世纪到17世纪,这里一直是英国国王的主要城堡之一。
当初设计伦敦塔时,并没有考虑将它作为囚禁犯人的监狱。但白塔动工后不久,伦敦的几处监狱人满为患,政府不得不将一部分犯人囚于这座白塔的地下室内,最多时里面竟关押了1700名犯人。这以后常有犯人被押解至此,伦敦塔也就逐渐成为国家监狱。在整个要塞西南角的外城墙下有一道水门,是要塞唯一的入口处,犯人经法庭判决后押入伦敦塔囚禁,必须经这道水门方能进入,故这道水门被称作“叛逆者之门”。
伦敦塔卫兵
守卫伦敦塔的士兵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他们又被称作“吃牛肉者”。这个绰号起源于17世纪70年代,那时为防止有人在国王的饭菜里投毒,伦敦塔的卫兵在每顿饭前都要为国王代尝饭菜,所以因此得名。伦敦塔卫兵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看守英国王权的象征物——皇冠和权杖。为安全起见,英国历代国王的皇冠和权杖都存放在位于要塞东北角的马丁塔楼内,因为这里离“叛逆者之门”最远。这些皇冠和权杖中有不少是世上珍品,如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时制作的“帝国王冠”,上面镶着3000多颗宝石。还有一根嵌有一颗重530克拉宝石的权杖等,均是英国的国宝。
渡鸦与伦敦塔
伦敦塔内饲养珍稀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Z世纪的亨利三世国王,当时他命人寻来花豹和北极熊,关在塔内饲养。这以后,伦敦塔内喂养的动物品种越来越多,其中最特别的当属渡鸦。
渡鸦在英国是一种受保护的黑色食肉鸟类。在伦敦塔内有一套专门喂养渡鸦的程序。关于渡鸦有个古老的传说,说渡鸦如果离开伦敦塔,伦敦塔就会倒塌,王朝也将随之垮台。为此,人们对塔内的渡鸦倍加爱护,生怕得罪它而给自己带来厄运。为防止渡鸦飞出伦敦塔,饲养人员在专家指导下给每只渡鸦修剪翅膀,这样它们就只能在塔内扑腾了,所以现在人们把渡鸦戏称为伦敦塔内“最后的囚徒”。前几年曾有一只渡鸦顶着大风飞出伦敦塔,着实让伦敦市民虚惊了一场,幸而后来找到它,人们才如释重负。
格林威治古城
格林威治夏胄的历史变迁
格林威治城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是海上船舶从泰晤士河进入伦敦港的必经之地,有“伦敦咽喉”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