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
有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
有一次,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焦急地对我说:
“我是一位七岁女孩的家长,最近遇到一件非常苦恼的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望您能给予指点。事情是这样的:今年9月份,女儿上了小学一年级,孩子上学了,家里人都很高兴,觉得她又长大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本以为她也能很快乐,可是很快就发现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上学。经常是到了上学的时间还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肯出来,我和她爸好说歹说地把她送到学校,总要惹她大哭一场,到了学校也不和别人说话,宁愿一个人待着。老师对我们说:‘你的孩子性格太孤僻,如果不能尽快融入学校,会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的。’这更使我们忧心忡忡,孩子怎么会害怕上学?怎样才能治好她的‘恐学症’?”
孩子不爱上学,让父母们感到很苦恼。学校生活是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要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学习知识,学会成长,而且,还要学会和别人相处。学校里有很多新鲜好玩的事情,还有那么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本来应该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校呢?
孩子不爱上学,往往是因为以下这些原因:
(1)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的新环境
像成年人一样,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到了新的环境,孩子也会感到茫然、焦虑,甚至会感到害怕。尤其是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孩子可能会一时不知道怎么相处。
(2)孩子还没有明白上学的重要性
孩子还处于成长期,还不明白上学的重要性。为什么每天都要辛苦地上学去?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坐那么久?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要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于上学的重要性,他们不一定搞得很清楚,心里产生了疑虑,行动上就会犹豫,影响到他们到学校的积极性。有很多孩子,虽然每天也是到学校去,但是心里却是抗拒的,结果,不是和别人吵架、淘气,就是不注意听讲,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
(3)孩子的毅力不够
每天都到学校去,认真地听讲,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长期坚持下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些孩子,上学的前半个月,表现还不错,时间一长,就懈怠了,感到累,想休息,不愿意去。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更需要毅力上的坚持,如果缺乏毅力的培养,就可能产生消极、畏难情绪。
(4)感到太受拘束
在上学之前,孩子大都生活在很随意的环境里,比如在幼儿园、在家里,他们的生活是比较随意、自由的,即使是在幼儿园,老师也不会对他们提出很多的要求。现在,父母和老师突然对他们说:“你上学了,就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以后可要听话哟!”到了学校,老师也会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做一个认真、听话的好孩子,对此,他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一时之间突然要做到那么多,他们往往还没准备好。
上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在学校里,孩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丰富自己的生活,可以说,不能很好地融入学校,不仅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也很难融入社会,走向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1)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有新的课程、新的要求,这些往往是原来没有的;每天要上好多节课,每一节课的老师都不一样,还有新的教室,新的同学……这些新事物都应该让孩子尽快适应,让孩子尽快地知道在学校里会遇到什么,要做些什么,必要的生活设施在哪里……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安全,不会那么焦虑了。
(2)要帮着孩子尽快认识同学和老师
怎样才能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可以帮着孩子去认识老师和同学。比如上学的时候,告诉孩子,见到老师和同学,要和他们打招呼,鼓励孩子在课间多和同学做游戏。回到家里,也可以问孩子:“今天都和谁玩了?”“今天和哪个小朋友说话了?”“教语文课的老师姓什么?”等等,有这些提问,孩子就会有意识地按照你说的去做,大胆地适应新生活,对学校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3)要帮着孩子尽快熟悉学校的规则
孩子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学校的纪律害怕上学。比如上课说话、乱动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这些,在上小学之前,常常是被允许的,他们并不知道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没到下课的时间不能乱说乱动、发言要等老师提问,不经允许不能随便说话,不要随便做小动作等等,这样,孩子就会避免因为不了解纪律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4)提高孩子的毅力
孩子每天在学校里,要认真地坐着上六节课,听老师讲课,还要思考、游戏、活动,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父母们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平时就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坚持能力的练习,比如早上带孩子锻炼的时候对孩子说:“我们今天坚持跑回家,中间不停下来,好吗?”玩积木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搭得不好,也不能放弃,再试一次好吗?”
平时遇到困难多坚持,孩子坚持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他们在学校里也会更加精力十足。
总而言之,不要把孩子的畏难情绪看成是一件小事,是否喜欢上学,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发现孩子害怕上学时,我们应该搞清楚原因在哪里,帮助他们改变,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关键的一步!
2学会与别人相处,融入学校
孩子在学校不受欢迎怎么办?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这段时间孩子的情绪一直不高,一段时间以来送他上学,总是磨磨蹭蹭,不愿意去的样子,我觉得好像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一问,果然如此。他在学校里因为一点小事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在学校里老师组织大家做手工,他看到别人做的一个小动物的雕塑很好玩,很喜欢,就拿过来看,可是,他没有问人家是不是愿意给他看,一下就拿过来了。那个孩子以为他是在抢自己的东西,就哭了起来,边哭还边说:‘多多抢我的东西了。’把老师和同学都吸引过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批评了他,说他不该乱拿别人的东西。下课以后,小伙伴们也都不理他了。就这样,突然之间孩子在学校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也难怪孩子不爱去上学了。”
这位家长又对我说:“我觉得孩子也就是一时好奇吧,因为家里各种玩具我给他买了很多,动物模型也不少,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可是,毕竟因为这件事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了,我不想他在班里没有朋友,该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学习,与小伙伴们相处、游戏,也是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孩子不能融入到小伙伴当中,不能与他们快乐地玩耍,他们就会不开心,影响学习和生活不说,回到家里还会和我们发脾气。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让孩子与别人相处,父母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在上学之前要多指导孩子
孩子在学校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情况,对此,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不能乱叫别人外号,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和别人相处时应该尊重别人等等。孩子知道了这些要点,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总闹矛盾。
(2)指出孩子在一起玩耍时的注意点
要告诉孩子与别人一起玩时要注意什么。比如要尊重别人;别人做得不好,也不要取笑别人;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游戏时,要用商量的口吻,如“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我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吧。”玩的过程中要遵守规则,不能因为觉得自己高兴,就不管别人怎样。也不要觉得自己都会了,都明白了,就不按照要求去做。这些都有助于让孩子融入集体,更好地与小伙伴们相处。
(3)告诉孩子怎样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孩子们在一起,总会有很多意外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和别人吵架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只会坐在那里大哭。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该告诉孩子:“可以找老师处理啊。”又比如孩子不小心碰到了别人,应该让孩子学会道歉,如果是别人碰到了自己,又不肯道歉,可以请老师来解决,等等。
(4)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解决矛盾
比如孩子碰坏了别人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处理,可以与孩子一起到学校,找到老师,说明自己的孩子只是一时好奇,并不是真的想碰坏他人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把事情解决了。
(5)在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指导孩子
生活中有机会应该多指导孩子,比如带孩子到别人家里做客,不要只知道让孩子去玩耍,自己却放手不管,可在一旁观察孩子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况。比如孩子与别人争抢玩具了,玩的时候只顾自己玩,没有考虑别人是否也想玩,称呼别人时不注意了……这时要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别人不欢迎我们,以后还怎么在一起玩啊?”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可以与孩子一起解决。有了你的帮助,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去解决问题,与别人相处时就不会害怕,也会变得更快乐了。
孩子虽然小,但对于小伙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也是很在意的。如果在学校不受欢迎,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小”就掉以轻心,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帮助他们融入学校,这样厌学、乱发脾气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
3尽快认识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
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学,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尽快地认识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
开学了,孩子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走向学校,可是一到学校门口,孩子又犹豫了,想到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全新的生活,他们心里难免会感到不安。
孩子遇到陌生人,遇到不熟悉的人,会害羞、害怕,尤其是没有了父母的保护,他们更会感到焦虑不安。
在萌萌上学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
在上学之前,看着我在帮他准备各种文具、水杯、毛巾,他缠着我,有些紧张地问:“学校会留很多的作业吗?老师很严厉吗?会不会批评我,小伙伴和我吵架怎么办……”
想想孩子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毕竟是全新的生活,那么多陌生的小朋友在一起,这些情况会发生吗?
怀着这样的顾虑,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和他一起来到了学校。因为是刚开学,还有很多父母也带着孩子一起来到学校。校园里有很多人,到处都是家长和孩子,在叽叽喳喳地说话。
看着萌萌紧张地躲在我身后,我想,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让他一直躲下去。我知道,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出一个样子来。于是我大大方方地与各位家长打招呼,还问那些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你都喜欢什么……”萌萌看到我大大方方的样子,紧张的心情减少了很多,也开始和小朋友们说话。
一开始,还有点紧张,不过很快地,他就认识了好几个新同学。这时,又见到了新的班主任,班主任拍拍他的脑袋:“好了,萌萌,我认识你了,欢迎加入到我们这个班里,以后我们就一起学习和生活了。”就这样,孩子的陌生感消失了,我们都感到轻松了很多。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我们家长应该作出表率,与孩子一起去认识别人,认识老师,认识同学,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就会变得大方、自然,不再害怕。这样,他们就可以轻松地融入学校,开始新的生活。
(1)把孩子介绍给老师
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可能还不明白新的老师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这时可以把孩子带到老师面前,对孩子说:“这是××老师,是你的班主任,以后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哦。”“跟老师说一下你叫什么名字好吗?这样老师才认识你!”虽然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点紧张,不过有了这个过程以后,孩子就会自然地和老师产生亲切感,不再觉得新老师“吓人”。
(2)把孩子介绍给同学
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遇到同学,应该让孩子大方地与同学打招呼。放学之后,可以对孩子说:“今天都认识谁了,能和妈妈讲讲吗?”“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能够告诉妈妈吗?”还可以教孩子一些与同学相处的技巧,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人玩,与别人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很快地就会自然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不再有“我是陌生人”的感觉。
(3)与孩子一起玩一个“介绍自己”的游戏
比如爸爸妈妈可以装扮成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与孩子相遇了,然后问孩子:“这时该怎么办?”当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应该向老师问个好”等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感到无所适从。
(4)帮助孩子融入学校
为了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应该注意些什么。比如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下课的时候问老师;老师提问的时候,要积极地回答,不要让老师以为自己没有在听讲;与小伙伴相处的时候,要注意礼貌,不要无缘无故地起争端。有了这些提醒,孩子就会知道怎么与别人相处,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更融洽。
总之,当孩子遇到新老师、新同学的时候,要让孩子尽快地认识和了解新的老师和同学,这样他们就会克服焦虑感,适应新的环境,当然,他们也就会更好地成长!
4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别人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