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13329200000003

第3章 孩子害怕和别人玩,还总闹矛盾,该怎么办?(3)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老师、同学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内心却是很自卑的。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得过肌肉炎,虽然因为及时治疗得以康复,却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他的运动能力很差,一跑起步来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为此,他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把全部心思全用到学习上了。每天课间操、体育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兴高采烈地出去做游戏或锻炼身体了,只有他自己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别人进行运动。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两年,这时,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同学,正好跟他成了同桌。在转学之前,他就听说过这个新同学是一个体育特长生,说实话,他打心底里和许多人一样,不太看得起这些体育特长生,认为他们只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人。不过,很快有一件事就改变了他的这些看法。

原来,那个体育特长生到来后不久,在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出去了,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座位上,就问他:“你怎么不出去呢?”

男孩支支吾吾地回答:“我的身体不好,不能做剧烈运动。”

特长生很大方地一笑:“怎么会呢,正是身体不好才更要锻炼啊!”

就这样,在新同学的热情感召下,男孩羞怯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同学对身体的锻炼很有一套,在他的帮助下,男孩开始做游戏、踢足球、跑步,有这样一个热情大方的朋友的鼓励,男孩内心的羞怯一下消退了许多,能够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了。

就这样,经过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学习却弱不禁风的少年了。他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和别人一起上体育课,而不用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着别人活动了。

明代文士苏竣把朋友分为四类:第一类朋友是有好处就在一起,遇到困难就远远地躲开,称为“贼友”;第二类朋友可以相互嬉戏,结伴玩乐,称为“昵友”;第三类朋友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以监察自己的过失,指出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称为“畏友”;第四类朋友可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称为“密友”。第一类和第二类朋友虽然看起来亲密,却对个人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第三、四类朋友,是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难得的伙伴,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结交这样的朋友。

交往帮助一个人补充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变得开朗大方,更受欢迎,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结交益友,引导他们与品德好、有正义感、有知识、在性格上互补的伙伴交往,这样,无疑会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助一份力!

7让孩子明白和别人一起努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加德纳,他一心想知道孩子们学习成绩对其一生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于是他追踪研究了许多学习成绩优良的孩子,结果发现了这样一个出乎自己意料的结果:那些在班里名列前茅、成绩总是数一数二的学生,长大以后,并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而那些真正在社会上取得了出色成就的人,却往往是成绩排名中上游,但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不是片面孤立的,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同样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父母只注意培养孩子的智力,给他们买了很多学习用品,给他们报这个班、报那个班,他们在智育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生活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方面却没有取得进展。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从小成绩出色,是父母喜欢、老师称赞的好榜样,可是,当他们走上社会后,却常常会不受别人欢迎、得不到重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这大多是因为他们缺乏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工作,社会地位也不错。可是,工作不久,她就遇到麻烦了。

从小到大她都是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说话。现在,实习的工作却要求她站到柜台前,向每一个人微笑着介绍自己。对于她来说,面对那些陌生人,与他们开口交谈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每天她都很紧张地站在那里,生怕别人不接受自己,对于她来说,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不仅如此,工作没多久,上级就发现了她的这一问题,并且跟她说:“为什么有的同事反映你性格太孤傲,不愿意与别人合作?你要改变。”

听到这样的评价,她大吃一惊,她只是不擅于与别人交往,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看自己?从那以后,她更不愿意与他们交往了,人际关系也更差了。

……

许多父母误以为:交往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根本不需要这个,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等到他们踏入社会那一天,由于生活的环境完全改变了,又没有父母的庇护,这时他们就会很难适应。

每个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地把事情做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心理学家们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仅仅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还具有豁达、理解、乐观、亲和等积极情绪,知道怎样与别人交往。有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因为有偏执、狭隘、消极等性格上的弱点,不仅很难取得成功,还会因为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被别人理解,郁郁不得志。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一些基本的交往常识,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8改变孩子从现在开始!

可以说,交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交往能力发展得怎么样,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呢?

心理学家在做了许多研究之后,总结出了孩子们必备的九条标准。对照着这些标准,我们就可以对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作出一个判断。

评价孩子交往能力的九条标准:

(1)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尊重、容忍别人的观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随意附和别人,独立、自尊,不卑不亢。

(2)讲道理

与伙伴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摆事实、讲道理,不强辞夺理压制别人。

(3)坦率、真诚

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压抑自己,也不随意冒犯别人,做事有分寸。

(4)活泼乐观

遇到困难时不被困难吓倒,敢于面对困难,积极、主动、乐观,有自信心,不自卑。

(5)诚实守信、遵守诺言

不随意承诺别人,但作出了承诺,就要争取做到。如果做不到,也要向对方解释自己的难处,不欺骗、不说谎话。

(6)有同情心,有爱心

乐于帮助别人,懂得关心别人。

(7)懂得合作与共赢

在和伙伴们打交道的过程中,知道只有自己和对方都付出努力,才能够把事做好,懂得只有合作才能够给彼此都带来益处。

(8)能够融入别人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愿意接受集体纪律的约束。

(9)适应能力强

即使到了新的环境,也不会表现得局促不安,难以适应,知道怎样和陌生的伙伴打交道,能够与他们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而如果我们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得很差的话,就有可能表现出一些影响他们发展的心理问题来,比如:

孤僻

害怕和别人打交道,不愿意与别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会表现得紧张、面红耳赤。喜欢猜疑,缺乏自信,过于敏感,总是游离在集体之外。

自我中心

认为自己地位特殊,自己应该享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权;不能够容忍反面意见,不能接受批评。

冷漠

对别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太随意,我行我素。

攻击

即使是别人的一丁点意见也会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有时甚至是主动地挑起事端,喜欢挖苦、讽刺别人。严重的时候可能有暴力倾向。

偏执

过分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错误全在别人。宽容自己,对别人却很挑剔。爱争论,爱发脾气。遇到问题总是责怪别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想尽各种办法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