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19

第19章 谦虚的孩子,处处都有好人缘(2)

3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与人分享。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比以前少很多,孩子们只能一个人玩耍、学习,找不到交流的对象,在孤独中,孩子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要想改变这种情况,父母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多陪陪孩子之外,还应该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邻居发展友谊,多交朋友,多多与人分享。此外,父母也应该多与人交流,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孩子就能体验到如何与朋友相处,学会替他人着想。

4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在生活中,父母有时候明明是在关心孩子,却多半用责难的语气说出来,可是孩子往往只听到责骂而没有感受到背后的关心。所以当父母要求孩子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的时候,不妨采取建议的口吻。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为他人着想。

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

孩子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要么骄傲狂妄,要么自暴自弃,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也是每个做家长的不愿意看到的。妄自尊大不会有人喜欢,唯我独尊没人想接近,最后的结果就是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是一大任务,对自己有准确定位的能力,是孩子日后获得成功、走向成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理性地看待自己包括两种情况,就是既不能把自己看得过高,犯骄傲的错误,也不能把自己看得过低,犯自卑的错误,骄傲和自卑都是负面情绪,都不利于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必须以积极、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都当作重要的人物来看待。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了解别人的长处并平等待人。所以,聪明的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去发现每个伙伴身上的优点,从而让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小伙伴,进而养成平等待人的性格。

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体坛名将邓亚萍是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她的成绩与其父亲的培养、教育分不开。

虽然邓亚萍的乒乓球打得不错,但由于她的个子比较矮,省乒乓球队不愿意要她,令年幼的她十分难过,甚至一度消沉。这时候,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鼓励她说:“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为自己争口气,加倍练习才行。”听了父亲的话,邓亚萍清醒过来,从此更加刻苦练习球技了。

凭着一股子倔劲儿,13岁的时候,邓亚萍获得了全国冠军,第二年就入选了国家青年队。从此以后,邓亚萍接二连三地拿到世界冠军,渐渐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骄傲起来。父亲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又告诫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要忘掉过去的荣誉,轻松前进。”但邓亚萍对父亲的话不以为然,一次,她在国内比赛中没有拿到第一,她自己并不在意,父亲批评她的时候,她竟然顶撞:“我都得了那么多世界冠军了,一个国内的比赛有什么了不起,你还至于把它看得那么重?”

父亲听她这么说,便语重心长地给她讲道理,满足是一个人成功的绊脚石。父亲一直在用很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她,就算她拿了再多的世界冠军,父亲也不会迁就她一次。也正是父亲这种时刻提醒孩子认清自己的方式,使邓亚萍一直打拼出了今天的成就。

邓亚萍的父亲是个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的“高手”,在邓亚萍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她骄傲的时候给她警告,才使邓亚萍走上了辉煌的人生道路。的确,培养孩子全面准确地看待自己非常重要。只有全面地认清自己,孩子才能做到平等待人,而平等待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交友是否能够成功,也就决定了孩子将来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家长在帮孩子准确定位的时候要注意说话技巧,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挑剔朋友”的不对之处,这样,孩子既能很容易地接受父母的建议,也会深深地体会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这样,教育方法才是成功的。

爱心指导让孩子理性看待自己的3个方法

1父母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了解是改变的基础,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从孩子身上发现各种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也决定了父母们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需要父母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认识这种不同之处。如果父母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终日怀疑自己,或者是自信心过于膨胀等苗头,就应当立即制止。

2教育孩子不是讽刺孩子。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浮躁或者狂妄自大时,都想用杀杀孩子士气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一不小心,没有把握好教育孩子的语言,说话语气中带着讽刺意味,对此,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很容易在无意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或者伤及孩子的自尊。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孩子讲明白道理,而不是对孩子进行挖苦讽刺。

3遵循孩子性格发展的客观规律。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这一切都是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父母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孩子如果性格狂妄自大,父母即使要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应该给孩子时间,而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要求孩子立即改正缺点。否则,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让孩子远离虚荣

虚荣是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年幼的孩子正处于虚荣心很强的时期,因而非常注重自己在同伴中以及周边群体中的位置,也最关心自我价值的存在。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孩子往往不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即使发现也不会正视,反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在思想上很容易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到虚荣的污染。很多孩子在一些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逐渐产生了强烈的虚荣心。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要保持在鼓励的范围内,而不要去夸大夸张。事实证明,父母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戒除孩子的虚荣心,那么就会让他们具备优良的品格,拥有好的发展前景。

印度电影演员帕里维拉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电影人,更是一位善于教子的好父亲。帕里维拉在培养儿子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他非常注重对儿子卡布尔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不慕虚荣、踏实肯干的品质。虽然他自己很有名,但从不让孩子“沾父亲的光”。帕里维拉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卡布尔:“在我的房间里,你是我的儿子,你可以同我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但是,一出这个房间,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要同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

在父亲的教导下,卡布尔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融入周围的世界。他非常谦虚、朴素,不会为了显示身份而去坐父亲的小汽车,更不会为了让其他人羡慕而告诉别人自己是帕里维拉的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18岁时,他以一名场记的身份进入影视界。刚进入影视圈的卡布尔,演的全是些小角色。

后来,卡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像父亲那样登上了表演艺术的高峰。帕里维拉后来说:“我提携我的儿子不难,让他演个主角也会有人来捧场。但如果这样,卡布尔即使有演艺天赋,也会慢慢被自己的虚荣心所磨灭。”

帕里维拉教育卡布尔的故事一度传为美谈。在父亲的教育下,卡布尔戒除了虚荣心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父母,应该以帕里维拉教育卡布尔为例,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虚荣,避免虚荣招致的失败。

由于爱慕虚荣而引发的竞争惨剧,常常在我们周围发生,因此,虚荣也是孩子成长的大敌,家长务必要注意从小戒除孩子的虚荣心,从而让孩子养成务实的好性格,获得完满人生。

爱心指导让孩子远离虚荣的3个方法

1父母不要让孩子和爱慕虚荣的孩子过多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往往会改变孩子的性格。爱慕虚荣的孩子往往会说很多谎话,编造自己的家庭背景等,致使孩子形成爱撒谎等不良性格。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少跟这种孩子来往,多和谦虚的孩子交往。

2父母要下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此,父母要让孩子谦虚处事,自己首先要有谦虚的品质。很多父母因为生活一直很不如意,或者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的社会地位,总喜欢表现一下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导致孩子受影响。其实无论是什么原因,父母都要有毅力和决心去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孩子身上的毛病很多都是父母给予的。

3父母要让孩子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有的父母总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这方面或那方面“与众不同”,炫耀起来没完没了。这样的夸耀最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当别人赞扬孩子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保持清醒和冷静,不能因此沾沾自喜,更不要为此而自以为是。

★马上行动

让孩子谦虚起来的3个好方法

骄傲的孩子最终结局就是失败。因此,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谦虚的好品德,那么,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谦虚起来呢?以下为父母提供了3个好方法,可供参考。

1让孩子认识到虚心是成长的良药。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受到太多的表扬而“找不着北”。这时候,父母应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自己健康成长的绊脚石,沾沾自喜是不可取的。同时,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成功者的谦虚故事,如毛主席尊敬小学教师等,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2适时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冷处理”。一般来说,孩子骄傲可能多多少少有点“资本”,对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时时保持谨慎的态度,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如果骄傲自满,“小富即安”,终究不能成大器。同时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是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是不值得骄傲的。

3父母要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增长孩子的见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名胜古迹旅游,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知道奋斗无止境的道理。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类文化竞赛和体育比赛,让他在激烈的竞争场上感受到别人的“高”,明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