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18

第18章 谦虚的孩子,处处都有好人缘(1)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一定要将谦虚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将谦虚谨记心间,时刻不忘“努力”二字。

谦虚使孩子进步更快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妇孺皆知。丁尼生曾经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没有真正骄傲的本钱。每个人都知道,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所以,任何人都不能绝对地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并停步不前、趾高气扬。不然的话,他很可能被其他正在努力追赶中的人赶上并超越。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一定要将谦虚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将谦虚谨记心间,时刻不忘“努力”二字。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写作业的速度很快,就以为自己天赋很高,根本就不需要再努力。殊不知,作业写得快,错误率也相对较高。更有一部分孩子上课都不愿意听老师的教导,老师传授知识时,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根本就不需要听老师的讲授。也正因此,这样的孩子很难在学习中进步,在人生路上也很难获得成功。

假如父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必须要严肃对待,孩子很有可能缺乏谦虚的美德,骄傲自满。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进步更快。

马小强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在班上,同学遇到什么数学难题都会向他请教,他也很乐于帮助同学们,但时间久了,马小强就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期末考试马小强的数学以96分的高分再次获得全班第一,他连最后的附加题都做出来了。回家后,他把试卷拿给爸爸“邀功请赏”。爸爸看后虽然很高兴,但是皱着眉说:“小强,你考得是不错,可那四分怎么丢的你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虽然我不要求你每次都考100分,但有了错误总得反思一下吧。”小强嘴一撇说:“我已经是全班第一了,没人能赶上我,你没看我连最后的附加题都做出来了吗?”这时爸爸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受到了儿子的骄傲情绪,决定教育他一下。

爸爸关掉电视,泡好两杯茶,和小强边喝边聊起来。爸爸说:“小强,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吧。”爸爸顿了顿说:“在一家公司,一个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精英’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博士来应征,董事长通知他凌晨三点去他家面试。这位青年于是凌晨三点就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但一直没人开门,等到早上八点钟时,董事长才打开门。进门后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说:‘请你写一个白色的‘白’字’。他按照要求写完后等待更高难度的考试。但董事长什么都没说,就让年轻人回去了。第二天,董事长宣布该名年轻人通过了考试,理由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他必然很有智慧,但他十分谦虚,凌晨三点的面试他都能按时前来,不仅如此,还在门口等了五个小时,最后考的却只是写一个字,这一切都能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因此,他被聘用了。”

爸爸讲完故事后,小强羞愧地低下头。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小强,你学习不错,这是优点,但一定要谦虚,只有谦虚才能让你不断进步。”

小强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并且认真将试卷检查了一遍,发现那个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于是他痛下决心要改掉粗心的毛病,更加努力地学习。

马小强爸爸对儿子的“谦虚教育”非常及时、有效,铲除了儿子骄傲自满的苗头。如果一个人能以谦虚的态度来学习和做人,那么他的知识与经验一定会与日俱增,也会因此而进步更快。反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想过要谦虚,那么要随时随地学习,就不会反省自己,更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

所以,很可能一再地犯相同的错误。一个人不谦虚,就很难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而别人的长处和良好的设想也不容易被发现和采纳,这样要想进步,又怎么可能呢?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苗头时,就一定要及时制止,正确地引导孩子步入正轨,让孩子时刻保持清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爱心指导培养孩子学会谦虚的3个方法

1让孩子认识骄傲的危害。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暂时领先,或者在某方面的特长较明显,经常受父母和老师的表扬,从而滋长骄傲情绪。这时候,父母应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自己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让孩子认识到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同时,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2父母要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己。一般来说,骄傲的人可能多多少少有某方面的长处,总觉得自己有点骄傲的“资本”。对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做些具体分析。人谁没有长处?你聪明能干,他忠诚厚道;你文化高,他经验多……如果都把自己的长处当作骄傲的资本,那长处就有可能成为短处,成为羁绊自己脚步的绳索。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形成骄傲的原因,然后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是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是不值得骄傲的。

3父母要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生活中很多人的骄傲都是因为视野不开阔,见识浅薄。一个人的视野和见识能决定他的气度,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谦虚,设法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比如带孩子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从而使孩子变骄傲为谦虚,对某些事物心存敬畏之情。

不要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关心过度、照顾过度、宠爱过度,导致孩子自我意识加重,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纠正孩子的这种心理定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

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提醒他考虑别人的感受,给予他选择的自由,他就会知道如何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所以,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适当地指出孩子有哪些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影响,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此外,父母还要再进一步肯定孩子在他们心中的价值——他是善良的、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的,让孩子自行判断应该怎么办。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凡事都考虑他人的好性格。

很多同学都发现陈波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了,大家一起玩时,他总是一个人玩,什么都要他说了算,如果大家不听他的,他就会牢骚不断:“怎么不听我的?你们怎么能这样?”于是,同学们都觉得陈波太自以为是了,渐渐地疏远了他。

在家里,全家人围坐在电视前,陈波把遥控器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里,看什么由他说了算,他心里根本不会考虑到爸爸妈妈是不是乐意看这个节目。陈波觉得:反正只要我自己觉得快乐、开心就好,我才不会管他人呢!

这天,妈妈和陈波商量一件事。妈妈问道:“隔壁小可过些天要参加英语口语比赛,你可以把你的点读机借给她用几天吗?”

陈波大声拒绝道:“什么?凭什么把我的东西借给别人?那是我的。她参加比赛关我什么事?”

妈妈听后十分惊讶,这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于是也故意夸张地回应道:“关你什么事?那么,我以后也像你对别人一样对你,你觉得如何?”

陈波没有说话,脸“唰”地一下红了。

妈妈意味深长地说道:“孩子,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谁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生活,所以,你不能做什么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如果只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会无意中失去很多很多的,好好想想妈妈的话吧。”

陈波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他慢慢改掉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同学们也不暗地里叫他“自私鬼”了,大家都乐意与他成为朋友。

可以说,陈波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甚至忽略了身边其他人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幸亏陈波的妈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每位父母都应该重视孩子的心态,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照顾别人的想法,才会懂得与他人分享,养成团结互助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交往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爱心指导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4个方法

1父母要清楚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形成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娇惯溺爱孩子。在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增强劳动观念,克服懒惰、依赖情绪。因为优越的物质生活不仅容易使人消极、颓废、不思进取,而且容易使人变得贪婪、无休止地追求个人利益,所以培养勤劳朴实的性格是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所在。此外还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在挫折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制能力,克服固执、任性和娇气,学会理智地看待客观事物。

2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跟孩子谈道理,要直指孩子做错的地方,谨记“以身作则”这个育儿原则。现在的孩子多半由于缺乏生活磨炼,社会经验不足,加上凡事都喜欢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去完成,所以,往往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因此,人为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有利于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