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13276000000011

第11章 36计之11独立者需远行

这一部分讲“独立者需远行”。为什么跟大家谈这个问题?我是受到一个启发,大家一定知道中国有一句话“人不出门身不贵”,孩子总是在身边守着父母是很难长大的。出门就意味着要让他经历一些事情,在这点上,我觉得德国的父母给了我最深的印象。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现在德国的父母有一个新的习俗,孩子到了18岁就要出一趟远门,而且孩子带的钱会尽可能少,走的路要尽可能远尽可能长。我有个朋友在德国,因为她儿子也在德国生活,当到了这一天的时候她就很矛盾,要不要孩子走。她写了一本书,送给我看,我给她写了评论,感触很深。

中国古代汉族男子满20岁会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女子满15岁也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但现代中国反倒很少有这些仪式了。当然了,仪式毕竟只是仪式,光有仪式是不够的。我觉得德国父母的这种做法让我很震撼,咱们做父母的想想看,当你的孩子18岁了,你忍心这么做吗?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德国的父母就形成了一种共识,要让孩子有这种经历。还有一种比这经历要残酷的是,要让孩子离开家,出去独立生活一年以上。我那个朋友就写了一个德国女孩子不知道上哪儿去住,身边也没多少钱,最后和中国的留学生搅在一起,中国学生吃什么她就跟着吃,住哪儿也跟着一起挤着。因为她们是同学,中国学生心比较软,虽然有点不乐意但也不能把她推到街上去啊,愿意和我们挤就挤吧。她们真的是觉得她是一个穷德国学生,感觉像被家里赶出来一样,家里没法过了,在外面找各种活干,生活过得非常狼狈。

但是一年后,她们惊讶地发现,这个狼狈不堪的德国少女,居然是德国最富有家庭之一的孩子,是著名银行家的女儿。

今天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太大的问题,所以要狠一点心,让孩子经历一番磨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少对教育比较关注的人可能听说过我1993年写的那篇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那篇文章我只写了3000字,为什么会引发中国教育界的强烈讨论,到现在还会提起来,主要就是写出了中国教育的危机。因为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跟日本相比,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危机。

比如说在北京,有的时候学校搞活动,父母都不敢让孩子去。为什么呢?是怕走的路太远,到军事博物馆参观,怕孩子不认识路,走丢了,初一初二的学生家长还不放心。可是你看日本的孩子组织夏令营,他们从日本到了北京,第一个行动就让中方的一些工作人员吃了一惊。日本的孩子(小学生、中学生)到了北京,组织者说现在解散,给大家几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去买一点食品当作晚餐用,你们三个人一组,五点回来集合。然后人就没了,都解散了。你想想看,一群孩子刚到中国,说一说在哪集合就解散了,马上就不见人了。而且那天天气不好,解散之后很快就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下大雨。想想看,我们要是带着几十个中国的孩子到国外去,谁敢说现在解散,三个小时以后集合。所以,中国的老师带着孩子出去活动就总见在集合队伍,总是在点人数,就怕少一个人,那还了得。中国的幼儿园小朋友出去都一个一个手拉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差异是非常大的。

在写草原夏令营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写。当时中国的很多妈妈一定要去,就在队伍前边等着,拿着雪碧、牛奶、面包,孩子过来就赶紧送上吃的喝的,嘘寒问暖。日本孩子的家长也来了,但是他们隔着很远,只是看着队伍在前进,不近距离接触。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家长们一定要下狠心让孩子出去走一走,体验一下,这是现在孩子成长中所不可缺少的。

日本的做法我觉得是比较成熟的做法,日本每年都组织大批的日本学生到中国来休学旅行。高中生每年可以到中国来一个星期。高中生可以出国,初中生可以到本国的南方或北方的比较远的地方去住三夜四天,小学生可以到比较近的地方远足。因此日本的学生特别擅长长途跋涉。我那次和我女儿去日本参加休学旅行活动,就感觉太明显了。我们去爬了14个小时的山,从早上5点钟拿上背包和水壶出发,一走3个小时,把中国孩子累得不行,我也累得够呛。谁走3个小时不累,3个小时还只是开头,吃早餐半个小时,吃完了继续走吧。黑姬山是一座海拔2053米的荒山,山上没有一处房子,没有一处公共设施,吃的喝的全靠自己背着。而且山上没有路,那真叫爬山,很多时候四肢着地,抓着树枝爬。爬那个山我摔了12跤,下了雨路又滑,爬上去又跳下来。有次我跳下去根本就站不住,一头就栽下去,咚的一声响,等我清醒过来以后,谢天谢地,幸好只是撞在树枝上。就这样爬山,真是又累又难。

不过,中国孩子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团结。中国孩子之间互相团结,尤其是男孩子。中国孩子非常乐观,爬山挺累的吧,还唱歌,唱流行歌曲、革命歌曲,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日本孩子爬山的时候是第一摔倒了没人管,不给别人添麻烦;第二不唱歌不说话就走路。

但是中国孩子的生存能力就是差,差在哪里呢?每个孩子都背着水壶,本来水壶就没人家的大,还咕噜咕噜地喝。我说为什么喝那么多,他说喝吧,喝没了就轻松了。我说你现在是轻松了,可后面路还很长,喝完了之后怎么办呢?结果那中国孩子走在半路上水都喝光了,后半段路上都没有水喝,嗓子冒烟。日本孩子经常野外训练有经验,只要不到目的地,水绝对不能喝光,喝光就完了,每次都是喝一点润润嗓子。有个日本孩子看这中国孩子太可怜了,给接出小半壶,这中国孩子后来就知道慢慢喝了。

孩子有一个特点,吃点苦不怕,能熬过来。我培养孩子一大失败就是没培养孩子运动,我女儿不爱运动。爬这座山根本就走不动,完全不是靠体力,是靠意志力拼下来的。本来想拿根棍子拉着她,又想不行,只要父母在身边孩子就容易有退缩情绪,于是我就走在队伍前边去了,让孩子们完全在一起。

但是通过这样一次磨练以后,我女儿说:“我虽然很辛苦,很狼狈,但是我很开心,登了山之后,我以后再也不怕困难了。”一天走了14个小时,减去1小时的早餐和午餐时间,还有13个小时,全是在爬山。夏令营里边有700多人,都夹道欢迎,欢迎凯旋的勇士,他们还给每人发一个证书,中国的孩子对此也感到很骄傲。

所以说这样的锻炼,这样的远行,对我们每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古人年刚弱冠就可以独自远行,在今天的现代化社会中,孩子独自远行,更有助于培养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