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13275000000031

第31章 成长日记背地里伸手去拿

豪豪,今年8岁,是个特别聪明可爱的孩子,独立能力强,生活习惯也很好,在同龄孩子中,是少有的凡事都自己做主的人。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家里专门装零用钱的小罐子,原先放了上百张的一元纸币,现在竟然只剩下几张了。

我细想了想,平时家里很少有外人来,只有豪豪的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家三口住,而两位老人平时是从来不动这些零钱的。

这可把我给难住了,难道是儿子豪豪干的?

一天晚饭后,我把豪豪叫到身边,一番盘问,外加责问后,豪豪承认了钱是他拿的。我问他都用来做什么了,豪豪随口便说:“都买零食和玩具了,当然,也不全是我玩了,我吃了,有时我也会把买的零食分给小伙伴一些。”听儿子这么说,真是把我气得语无伦次了。

在我看来,平时我们对豪豪也做过理财教育,也做过诚信教育,当然更教育过他要勤俭节约,但是,现在我弄不清楚,孩子的品质为什么会发展到从家里“偷拿钱”的地步。

后来,豪豪爸爸也知道了这件事情。我们两个人达成一致,对豪豪的事情既不指责,也不打骂,而是与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

豪豪爸爸说:“儿子,你想买自己的东西,爸妈是完全理解的,但是,你现在没有挣钱的能力,只能由爸妈给你钱。你要知道,爸爸和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去挣钱多不容易啊。如果你能体谅爸妈,爱爸妈就要学会在花钱时想一想我们的辛苦。”

看到豪豪的情绪很稳定,豪豪爸爸继续说:“儿子,你想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呢,还是想让别人一看到你就把你和小偷联系在一起呢?”

豪豪没有吱声,豪豪爸爸又说:“诚实的孩子是不会背地里做不诚实的事。即便想花钱,也会和爸爸妈妈说,而且在征得大人同意,拿到钱后才去合理消费。因为好孩子绝不会随意乱花爸爸妈妈的辛苦钱和血汗钱。”

这时,豪豪基本上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边掉眼泪边告诉我们他错了。

(豪豪妈妈)

教 子 心 得

在家庭教育咨询指导过程中,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从家里“偷拿钱”的这种事情十分多见,这是小学阶段孩子的一种常见现象,有些教育专家给这一现象的行为定义为“购物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通过学习课本知识,他们对钱币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无论是硬币还是纸币都很熟悉,而且孩子还学会了用大人给的零花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当孩子明白用等额的钱去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时,便基本上清楚了购物(消费)的含义。

后来,随着孩子从购物经历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随着孩子独立能力和独立活动区域的拓展,渐渐地,他们便会把购物当成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这就如同小时候央求大人给他们买玩具一样。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在孩子购物的过程中,他们是不会考虑所得的钱是否为自己合理所有的,于是,当大人给的零花钱花完以后,他们便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从其他途径获得钱,因此出现了“偷拿”的现象。

然而,当家人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时,除了气愤,更多人还会认为是孩子的品质出了问题,于是,一气之下,对孩子非骂即打,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堵住管教上的漏洞。而对于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诚实的,甚至全然不去考虑这与道德是否有关,他们只是把目光专注于“偷拿”的过程,以及购物时的那种愉悦心情。

在这种时候,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正处于“购物的敏感期”,不要过于放大“偷钱”这件事,也不要过于担心孩子会不会由小偷养成大偷的坏习惯,甚至将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实,对于“购物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发展到品质很恶劣的地步,故事中豪豪父母的应对方式就很值得效仿。首先,他们一致认为要信任孩子,就不要用打骂方式来惩罚孩子;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也有购物的欲望;再次,让孩子明白父母赚钱的不容易,进而让孩子明白懂得节约是一种美德,而胡乱花钱是一种坏习惯;同时,还让孩子明白了诚实这一品德对他们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最后,这对父母也很自然地教育了孩子,即便你有消费的权利,但是你也要懂得合理消费。

很显然,这对父母能够理性面对孩子的成长,而他们也给孩子上了一堂很有意义很有效果的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