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13275000000030

第30章 成长日记洗洗刷刷的经济学

筠筠9岁的一个傍晚,我带着她从外面散步回来,在路上,女儿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

筠筠说:“妈妈,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帮大人做家务赚钱,洗碗、拖地、擦玻璃什么都干。”

我问筠筠:“那么,他们洗一次碗多少钱呀?”

“一块钱。”筠筠干脆地答道。

“哦,那你的小朋友赚了钱都用来做什么呢?”我故意问筠筠。

筠筠看我很感兴趣,就一口气说道:“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呀,你不知道学校门口有好多玩具,那都是我连玩儿都没玩儿过的。”

我看了看筠筠笑了,说:“这办法好呀,学会了做家务,也学会了赚钱,如果你想尝试,也可以呀!”

我刚说到这里,筠筠反而这么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

“哦,我还真不知道啊。”筠筠的话反倒把我问倒了。

只见筠筠忽闪着可爱的大眼睛,认真地说:“我昨天学了一篇课文,讲了一个叫杰克的外国小男孩,靠给别人送报纸赚钱,但是他很节省,每天中午只用两美元买午餐,一美元的一根香肠,还有一美元的一听可乐。”

“哦,是这样呀!”我没有继续说什么,陷入了沉思。

接下来,我和筠筠就开始商议,看她能帮大人做些什么家务活,而且我还把每一项家务该付多少钱也规定好。

第二天一早,筠筠一起床便干脆利索地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床上衣物收拾好。吃过早餐,她还很认真细致地把碗筷洗刷妥当。

不仅如此,当天晚上放学后,筠筠也认真细致地落实了洗碗、扫地、拖地等几项任务,而且每落实一项就在我们一起制作的登记表上面做了记号。

不知不觉,一个星期过去了,筠筠这一周的表现一直都很不错,最后,我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筠筠也收获了她的劳动报酬。

我不知道孩子的这份兴致会持续多久,但是我依旧会尽力为她提供一个实施的平台。后来有一次,我还有意识地引导筠筠把她的劳动报酬拿出一小部分,捐赠给灾区生活贫困的小朋友,令我欣慰的是,筠筠也是欣然同意了。

(筠筠妈妈)

教 子 心 得

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突然有一天,孩子对“做买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跟大人讨价还价,讨论洗一次碗多少钱的问题;他们会乐滋滋地在家里整理衣物、擦洗桌子,甚至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在这些时候,往往一边是专心“经营”的孩子,一边是偷着乐的家长,有趣而幸福的生活画面背后,更提醒了我们成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孩子也有“财商的敏感期”。

孩子赚大人兜里的钱,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正如我们熟悉的道理所讲的一样,“生产和交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事实上,8岁左右的孩子会普遍出现这么一个财商的敏感期。孩子不光在家里,在学校、教室里也会有类似的“交易”,有时连教师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去。

对此,育儿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孩子认识金钱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引导他们体验和管理金钱,这也是引导孩子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的教育方式。没错!在孩子眼中,钱还是很抽象的,但是让孩子知道钱是怎样来的,应该怎样合理地花才是最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体验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