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085

第85章 禹划分九州之谜

我们的祖国———中国———地大物博,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别称。那么,你知道“九州”之称的来源吗?相传,九州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载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的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因此就出现了“三代九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由于九州名称不一致,于是就产生了大禹究竟有没有划定九州的疑问。

肯定禹划分九州的主要记载有《尚书》、《左传》、《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及传世《齐侯钟》、《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禹贡》说禹“奠高山大川”,并详细叙述了九州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物产贡赋等。《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齐侯钟》铭曰:成汤受天命,“威有九州,处处之堵”。《秦公簋》铭曰:秦祖先受天命,“鼎宅禹赉,十又二公在帝之环”。可见,禹划分九州的证据确凿。

最早对禹划九州持怀疑态度的是屈原的《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淮南子·形训》似乎回答了《天问》的问题,说大禹派一个叫太章的人,测量了东西间的距离,又派竖亥测量了南北间的距离,还测量了洪水的深度,从昆仑山取来息壤,治平洪水,划定九州。《史记·夏本纪》也解答说,大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破九泽,度九山”。屈原的怀疑,难道不成立吗?

在近现代的疑古派学者所著的《九州之戎与戎禹》和《鲧禹的传说》等著作中,从论证大禹的天神性和神职出发,进一步肯定了屈原的怀疑。他们认为大禹只是神话中的人物,是主管山川田土的神,不可能治水,更不可能划定九州,“无论如何,遍治四方名山一事,在禹的时代决计不是人力所能的”。进而考证《禹贡》中提到的地名、山川名,都是战国时代才出现的。《禹贡》作于战国时代,因此禹划九州的事,就纯属后世附会,纯属神话。这样看来,禹根本没有划定过九州。

可以这样说,禹划分九州的证据有古籍为证,而后来学者的论著也有一定的道理。孰是孰非,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