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13253800000088

第88章 让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与其教孩子顺从,不如教孩子表达想法,做自己的主人。

在家长的眼中,听话的孩子总是最受欢迎的。一定程度上,听话的孩子虽然为父母省了不少心,但相对也可能造成“乖孩子症候群”产生,孩子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透表达,将来长大虽然会有自己的思想,但碍于长期无法表达自己,而形成内外不平衡。因此,与其教孩子顺从,不如教孩子表达想法,做自己的主人。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开始团体生活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即使自己的东西被抢夺占有,也不知如何表达情绪展示愤怒。或者,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子、公主,一旦接触团体生活,没有了父母去“理解心意”,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手足无措。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其他的孩子,总是如此压抑无助,渐渐地,也就对校园生活失去信心。

因此,平常在家里就该创造让孩子“率直坦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无畏无惧、畅所欲言的勇气,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培养孩子的勇气与说话能力,还可以从孩子的说话中判断孩子的想法,给予正确的教导。

其次,记得听孩子说话。因为听孩子说话,比让孩子听你的话更重要!

孩子发问时,切勿因为孩子年纪还小,感觉他所问的问题很无聊、幼稚、荒诞或没意义,就给予漠视或不回答。经常得不到答案、无法满足好奇心的孩子,长期下来只会造成“思考萎缩”,对他人不信任或对自己失去信心。

若要使孩子拥有“即使被嘲笑也敢说”的勇气,这需要父母们平时对孩子不停追问的问题都能耐心回答。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信心与智力得到增强,长大后还更能将善于发问的优势发挥在做学问上。自己的意见经常被接纳,孩子就能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主张。

另外,不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孩子之间的争吵,是积极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不过,这里并非鼓励孩子去吵架。

其实,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本身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孩子们因为年龄小,尚无法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当他们在一起玩耍,而彼此的欲望相互冲突时,他们就会用争执或打架来解决。事实上,孩子们相处时无论争执还是动手打架,都是一种重新定规矩、重新排序的过程。

在西方国家,家长对待孩子之间争执、打架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擅讲理论的法国人来说,家长往往以沉默的方式在一旁观看孩子的争执,而一旦孩子出手打人,家长就立刻加以制止,并命令他们只能以“口角”来解决矛盾;对于讲求实力的美国人来说,家长则是心平气和地观看孩子发生争执的过程,不做过多的干预;而在我们国家,很多家长则遵循“和睦相处”的行事原则,将打架视为恶劣行为,严格地予以禁止。

争吵、打架只是一个现象,是人与人交往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作为家长,在处理孩子争执、打架这个事情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而不能因为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替孩子来处理争执。

实际上,不敢跟人吵架,连主张都尚未表明就先妥协的孩子,倾向所谓“乖孩子症候群”,为了表现好,反而不容易展现真实的自己,自信心也比较低落,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在别人面前越来越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此,与其教孩子“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是坏孩子”等观念,不如给孩子吵架的空间与机会,让孩子从与别人的摩擦中,学着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想法。

所以,家长不要轻易介入孩子们的争吵。

总之,年龄越小的孩子,就更该让他们体验各种各样不同事物,增长经验,这比长期只学习一种东西,更能刺激他们的多元发展,并且因为孩子的视野得到开拓而变得更有自信,更能适应多变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