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13253800000087

第87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是应该的”这种责任感,树立起“自己会做自己能做的事光荣”的自豪感。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首先要有正确认识,不要因孩子小,能力弱而心疼他;也不要怕孩子做事花费时间、惹麻烦、图省事而包办代替;更不要怕孩子做事被人误解而包办代替。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要鼓励。

马克思从不干涉女儿们的活动,也不使用父亲的权威。如果他想让女儿们做某件事,也只是诚恳地提出希望;而不想让女儿做某件事,也总是耐心地规劝,从不发号施令。马克思在和朋友们讨论问题时,有时还允许女儿发表一些幼稚可笑的见解。

当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是应该的”这种责任感,树立起“自己会做自己能做的事光荣”的自豪感。家长应利用一切机会启发并教育孩子认识到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家长可就身边孩子经常接触的事物,如吃点心、穿新衣、坐车、吃水果等日常事物与孩子交谈,浅显地讲述这些道理。当孩子完成一件事之后,尽管有不完善之处,家长也要赞美、夸奖,使孩子受到鼓励而增强自信心并产生自豪感。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

孩子开始要求独立自主地行动,很多时候是带有好奇心和游戏性,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引导孩子并给予一定的宽限。例如孩子洗手绢常常能洗上半个小时,因为他并不在意手绢是否洗干净,而多半醉心于嬉水游戏,这时,家长可以让他多玩一会儿,但要提醒他:把手绢洗干净!

使他从中得到乐趣,而逐渐喜欢自己做事,并将其作为一种享受。

家长还要利用孩子具有灵性的特点。在孩子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用拟人的口气启发孩子做事,例如让孩子收拾玩具,可说:“洋娃娃哭了,小猫小狗也不高兴了,他们都想回家,怎么办哪?”还可以利用孩子爱模仿和好胜的心理,有意识地讲述邻居的娃娃或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自己做事的情形,称赞他们能干,激励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去效仿。

有时家长可用比赛的口吻激发孩子自己做事,让孩子产生将事情做好的兴趣,例如:看谁衣服穿得快,看谁洗得干净等等。

引导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不仅可使孩子从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都有问题出现,许多事在成人看来并不算问题,而对孩子来说却不是如此。例如:孩子想吃水果,水果放在橱柜里,父母让他自己去拿,孩子个子小,够不着,怎么办?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玩具不听使唤了,怎么回事?父母不要自己先去帮忙,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找原因。给孩子说谜语、玩魔方、拼七巧板、搭积木、讲带有悬念的故事等,父母都不要急于帮助孩子或告诉孩子答案和结果。

有时成人遇到问题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并告诉自己的打算和做法等等。

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地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独立而茁壮地成长,以承受未来生活和事业上的竞争和考验,使之成为能独当一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