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13253800000043

第43章 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什么事都要替孩子做,结果,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实际上这种包办就等于剥夺,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

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两人在客厅聊天,朋友的女儿珊珊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

刚聊了几句,珊珊在屋里喊:“妈妈,我的橡皮放哪里了?快给我找一下。”朋友匆匆忙忙跑到屋里,把女儿的橡皮找了出来。

我们又接着聊,还没有一小会儿,珊珊又在屋里喊:“妈妈,我的作文本放哪里了?帮我找一下。”朋友又赶紧跑过去,帮女儿去找作文本了。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朋友被女儿喊过去八次,全是因为女儿的学习用品不知道在书包的哪个角落里放着,用的时候找不到,只好让妈妈帮着找。

我看了很好奇,问朋友:“你女儿在学校里找不到学习用品了怎么办呢?”朋友无奈地说:“我们也为这个事情发愁呢。每次去学校,我都要把她的学习用品整理好,这里放的是课本,那里放的是练习册,这里放的是笔和橡皮,那里放的是直尺??给孩子交代好了,在学校里孩子还有可能找不到呢。有一次,女儿在学校找不到自己的笔了,她也不给老师说,结果其他同学都做完功课了,而她却一个字也没有写。你说,现在的孩子多不让人省心啊。”朋友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烦心事。

我对朋友说:为什么不要女儿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呢?”朋友说:不是不想,孩子做事总是做不好,我往往要重复做一次,与其这样浪费时间,还不如我直接做了省事。”朋友的想法其实是很多父母的想法。怕孩子做不好,就越俎代庖,什么事都要替孩子做,结果,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实际上这种包办就等于剥夺,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笔都找不到的学生,就好像一个丢了枪的士兵一样,谈何作战、打仗呢?

有这样一份调查资料:通过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1.9%学生是由家长替他们整理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这个典型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缺乏独立性,这也确实是我们国家的儿童普遍存在的一大弱点。

其实,很多父母陷入了一个教育的误区,家长总认为我什么事都替你干了,这就是爱你,这就是对你的关心。实际上这种想法很不科学。

我们要真正地爱孩子,就要为他的终身发展着想,如果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就等同于直接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们有很多不正确的认识,当我们告诉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做事时,很多家长会说孩子还小,等大了他自然就会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事不用心,做不好,所以什么都得自己替他去办。实际上这种包办就等于剥夺,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孩子是在自己吃饭的过程中学会吃饭,在自己穿衣服的过程中学会穿衣服,现在你替他穿,你喂他吃饭,那么他很可能就学不会做这些事情。

很多父母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孩子学习不主动,总是要父母看着才能完成作业,其根本原因是父母没有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独立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教育的一些原则,其中一个就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

所以,无论孩子的书包多么凌乱不堪,父母都不要越俎代庖、大包大揽,而是要提示孩子或者为他做一两次示范,以后就要督促他亲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万事开头难,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孩子在整理书包的时候,对自己的学习用品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无形中就会在学习中变得主动,而不是再被动地等着父母给自己找学习用品了。

而且,整理书包也意味着孩子要先分析、归类,随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所以,“整理自己的书包”对孩子们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