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懒孩子:让孩子主动学习的101个策略
13253800000044

第44章 让孩子学会独处

不会独处的孩子缺少独立性,不仅学习上缺少独立性,生活上也缺少独立性。

对别人的依赖性过强,使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曾有人说:做中国的孩子苦,做中国的父母更苦。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用其一生关注孩子,为孩子殚精竭虑。而孩子呢?

一生下来,周围就聚集了无微不至的大人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想方设法给孩子最好的照料,他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哪怕是一个喷嚏都不会脱离大人们的视线。就像一位母亲说的那样,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在父母眼里就是狂风大浪,甚至是地动山摇。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大人们总是习惯将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就好像太阳系中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一样。任何时候,大人都不会让孩子单独一个人待着,不会让他感到丝毫的孤独与寂寞,总是有人逗他玩耍。

哪怕是孩子想自己待一会儿也不行。只要孩子稍微有点这种想法,家长就会担心:这孩子不会有孤僻症吧?孩子学习上一遇到难题,家人马上就围上来了,纷纷给孩子排忧解难??

你说这样的父母累不累?可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生活中,不少父母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也不能离开,一离开这孩子就不做功课,就思想开小差了,真拿他没办法。”类似的抱怨很多,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女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去送她。可是,当给孩子办完入学手续后,女孩子竟然说什么也不让妈妈走,要妈妈必须留下来陪她,否则就退学。

可见,不会独处的孩子就缺少了独立性,不仅学习上缺少独立性,生活上也缺少独立性。对别人的依赖性过强,使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专家指出:要想让孩子学会独立,就要让孩子先学会独处。所谓“在独处中学独立”,没有“独处”的锻炼,又怎么会体验到“独立”的乐趣?怎么可能培养出“独立”的能力呢?

如果父母从来不让孩子独处,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即家长在身边慢慢地成了他学习的前提,一旦家长不在他就坚持不了自己的学习,这就无意中人为地养成了孩子对家长的习惯性依赖。

这样会让孩子错认为做功课、学习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满意,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即便原来有一定学习自觉性的孩子渐渐地也变得被动起来。

父母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当孩子独处时,他能更好地熟习自我、感受自我、统领自我。这个时候,由于没有父母的干预,他可以在独处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想法,一旦碰到困难,由于没有人可以依靠,他也会尝试通过自身才干去解决各种难题。从而,在学习中变得主动、积极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做父母的要记住,不要强求与孩子“亲密无间”,不要过分要求自己去亲近孩子。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学会独处,这样你会觉得轻松,孩子也会觉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