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13253600000017

第17章 《日瓦戈医生》

~1958 苏联~

When the dust dissipates, the doctor saw Lisa stood by the well。 The wind, her left shoulder just to carry two bucket full of water。

当尘土消散后,医生看见拉利萨站在井旁。刮风的时候,她左肩上刚刚挑起两只灌满水的水桶。

“获奖理由”

由于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名人小记”

鲍里斯·帕斯特尔纳克(1890—1960)

能在真正的文学领域内留下属于自己的作品,并流传后世,应该是每位作家最梦寐以求的事情。要想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作家必须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所面临的一切。殊不知,这种前瞻性有时候会给作家带来无数打击和困难,抑或说,是这些打击和困难成就了作家,他与他的作品已经融为一体,永远不可分割。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是前苏联著名的作家、诗人。出生莫斯科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才华横溢的画家,母亲是杰出的音乐家。在父母的熏陶下,帕斯捷尔纳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这一度让父母欣喜不已,经常带他出去郊游,让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的感知力。1909年,十九岁的帕斯捷尔纳,顺利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哲学系。在历史和哲学的海洋里,帕斯捷尔纳克不知疲倦地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学识。1912年,不满现状的帕斯捷尔纳又转到德国马尔堡大学就读,并拜科恩为师,潜心研究新康德主义学说。

学生时代的帕斯捷尔纳克对现代派诗歌情有独钟,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练习,1931年,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诗。此后,他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1914年,他的第一部诗集《云中的双子星座》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局势不稳,帕斯捷尔纳克便回到苏联,在乌拉尔一家化工厂工作。因为身体缺陷的原因,他很幸运地被免除兵役,这意味着他有大量时间进行诗歌创作,1916年,他的第二部诗集《越过壁垒》出版。此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诗坛的震动,帕斯捷尔纳克从此步入诗坛。

在此后的岁月里,帕斯捷尔纳克陆续出版了诸多诗集。与他前期的诗作相比,他后期的诗作更贴近生活,也更真实。同时,革命和变革的气氛也间接地反应在他作品里。在《崇高的疾病》中用深沉壮丽的语言,描绘了列宁的形象;《1905》年,描绘了俄国第一次革命恢弘壮丽的场景,受到高尔基的高度赞扬。在帕斯捷尔纳克诸多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革命事业的肯定以及对为达到目标而采取暴力手段行为的反对。

1934年,帕斯捷尔纳克开始走入人生低谷。在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人们对他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横加挑剔,并禁止他出版任何诗作。从此,帕斯捷尔纳克便开始从事翻译工作,译出了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人大量名作。

从1948年开始,帕斯捷尔纳克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日瓦戈医生》小说的写作。1957年,这部小说在意大利出版不到一年时间里,已有二十五中译本,反响极大。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激起了苏联文化界强烈的不满,他们认为此书有明显反十月革命的倾向,不符合时代潮流,并将他开除作家协会。甚至有人扬言要开除帕斯捷尔纳克的国籍,将他驱逐出境。迫于压力,帕斯捷尔纳克只得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并写信给赫鲁晓夫说,他不能离开他生活、生长和工作所在的俄罗斯祖国,他恳请赫鲁晓夫对他不要采取极端措施。说起来,帕斯特尔纳克有些委屈,明明是一个不涉政事的文人,却因为文章内容有政治倾向就遭到这般待遇,真有些让这个单纯的文人寒心。

1960年,帕斯捷尔纳克在莫斯科故居病逝。1986年,在第八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认定《日瓦戈医生》不是反政治小说,时隔二十八年,帕斯捷尔纳克终于恢复了名誉。

“内容梗概”

日瓦戈医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因为战争和改革而改变的命运,一切都重新开始。他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可是更爱那个给他温柔和呵护的女子。

在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生活中,日瓦戈医生算是比较追求内心所想的一位了。尽管他有时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分不清楚自己更重视家庭或是爱情,又或者是国家,但他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精彩赏析”

日瓦戈医生全名尤拉·安德烈维奇·日瓦戈,出生在一个莫斯科煊赫的富贵家庭。那个时候,镇里的许多东西都印有他们家族的标记。什么日瓦戈工厂啦,银行啦,商号啦,不知道让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羡慕不已。可是,几多欢喜几多愁。他的父亲偏偏是个不负责任的混混。童年的尤拉一点也不好过,他的父亲抛弃了他和母亲,一个人在外面吃喝玩乐,逍遥快活,把原本家财万贯花得精光。

母亲因为体弱多病,最终患肺病死去了,父亲在律师怂恿下,也跳火车自杀了。日瓦戈家族一下子从什么都有变成了一无所有。

孤儿尤拉受到了叔父和舅父的关心和保护,和他们住在了一起。舅舅很疼这个聪明的孩子,把年少的他带到莫斯科,住在化学教授格罗麦科家中。在教授家中,尤拉找到了两个好伙伴——格罗麦科的女儿托尼娅和同学米沙·戈尔顿。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沉浸在道德说教的讨论中。

教授的妻子名字叫安娜·伊凡诺夫娜。有一年冬天,她在安装衣柜的时候,不小心栽倒在地上,摔得很疼。她很不喜欢这个衣柜,平时的时候,她总觉得这个衣柜让她心情郁闷。所以,当她摔倒在地时,她深信这一切是疾病的开始。终于,在她的心理恐惧下,因病卧床不起。

她常常把尤拉和托尼娅唤到床边,对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有时候讲得入迷了就是几个钟头。那个时候,她就仿佛又回到了祖父在乌拉尔的庄园。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转眼间,尤拉、米沙、托尼娅已经要上大学了。尤拉学医学,托尼娅学法律,米沙学哲学系语文。在学校,尤拉的思想逐渐转变,他的观点和习惯都非常独特,感悟能力也非常强。他善于思考和写作,对事物有一种独特的见解。

有一天,安娜·伊凡诺夫娜躺在床边叫来尤拉和托尼娅,她一边咳嗽一边把他们的手拉在一起,用虚弱的声音对他们说道:“如果我死了,你们不要分开,你们是天生的一对儿,你们要结婚,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说完,安娜就大哭起来。

安娜病故以后,托尼娅成了外祖父财产的继承人。她与成为医生的尤拉结婚了。尤拉也成为了日瓦戈医生,婚后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战争爆发在他们结婚后的第二年秋天。托尼娅为日瓦戈医生生了一个儿子,他刚从医院产房回到自己的医院。大家都忙着祝贺他,内科主任却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前线缺乏医疗人员,你要去闻闻火药味儿了。”

在前线,日瓦戈在医疗队工作。儿时的朋友米沙来探望日瓦戈医生,在村边告别米沙后,日瓦戈医生原本贴着墙快步往回走,但是一粒榴散弹把他打伤,他浑身是血,失去了知觉。他被抬进了野战医院。

在这里养病期间,他遇见了她,拉利萨。当她走进病房时,躺在日瓦戈对面的病人加利乌林立刻认出了她,并且大声地说道:“真想不到能在这里见面,拉利萨·费多罗夫娜。我和您的丈夫巴沙在一个团。我和他很熟悉。”后来的交谈中,拉利萨知道自己的丈夫牺牲了,很悲痛。

在医院里,日瓦戈与拉利萨患难中产生了真感情。在日瓦戈的脑海中有两种思绪在转动:一个是怀念自己的妻子托尼娅,家庭和温馨幸福的家庭,好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二是渴望吸收新鲜的东西,用新的事物来填充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尽管他承认自己爱上了拉利萨,可是他很好地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没有向拉利萨表白。

十月革命之后,他重返莫斯科,欣喜地见到了家里人,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儿子苏拉呢!他发现,周围的人全都变了样子。原本他熟悉的人们全都换了模样,就连好友米沙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受人喜爱了,相反变成了一个严肃的学者。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可是他并不怪罪谁。只有在和舅舅见面的时候,让他有所期待。舅舅是个哲学家,平常也热爱文学创作,在舅舅的鼓励和影响下,日瓦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作家。

在莫斯科的日子,让他觉得并不是在自己的家庭而是在别人家做客。他感到失望,空虚,甚至希望人们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避免为了生活而拼命挣扎。战争结束后的一切都需要重建,人们的挣扎真令日瓦戈心里难过。

日瓦戈感染了伤寒,家境的贫瘠让他们再也无法忍受这艰苦的生活。于是他们全家决定搬到遥远的乌拉尔。当车到达尤梁津时,日瓦戈意外在车厢中遇到了焕然一新的斯特列尔尼科夫,他就是往日的巴沙,拉利萨的丈夫。很多人都以为他牺牲了,但其实他当时听说俄国发生了革命,早早地逃了回来。

他们下了火车,来到庄园,总管米库里十分冷淡,认为这是莫大的负担。日瓦戈急忙解释说:“我们决不会打扰你们的生活”。总管还算善良,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往后的日子也还算平静安逸。

在这里,日瓦戈开始写一些杂记,有时间还去图书馆读书。在图书馆,他见到了拉利萨,并且从她所借的书中记下了她的住址。没过多久,他就见到了正在挑水的她,经过这次邂逅,他们的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了。

他开始欺骗自己的妻子托尼娅,可是这一切却扰乱了日瓦戈的心灵。他是那么爱着托尼娅,爱得那么热烈。假如有人敢伤害托尼娅的尊严,他一定会亲手把那个人给撕碎的。可是现在,那个伤害托尼娅的人正是自己。他常常问自己,可是却找不到答案。或许,只能靠着奇迹出现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奇迹出现了,他被一支游击队捉住,成了他们的医生。在被掳去的一年时间里,他睡在自己的帐篷里,他曾逃走过三次,都没有成功。在战斗中,他还救了一个白军小伙子。他开始思念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这次,他成功逃脱了。

面容憔悴的他来到商会大街的房子前,蓬头垢面的背着一个口袋,住着拐杖走近正在看布告的人们。对面房子里的窗户上,有他熟悉而亲切的影子。可是,日瓦戈深信拉利萨不住在这里了。不过,既然到这里了,他习惯性地伸手向墙缝摸去。居然摸到了钥匙和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她早已知道他的到来,可是她急着出门,所以留下了钥匙。

他开心极了,先去街上理了个发,然后倒在拉利萨的床上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拉利萨正俯身坐在她的身旁,他高兴地昏了过去。在拉利萨的精心照顾之下,他极度疲劳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

然而,过了一段平静而舒坦的日子之后,拉利萨却很不习惯这样无所事事的生活,提出要回到自己的家中去。日瓦戈没有劝阻她,随后拉利萨中了圈套,与日瓦戈真正的永别了。

告别了拉利萨,日瓦戈一蹶不振。在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初期,他来到了莫斯科。在这里,他才得知自己的家人被驱逐出境,去了法国。他们的财产不翼而飞。大家都躲着日瓦戈,以为他是个危险分子。

原来的仆人马尔克尔已经飞黄腾达了,在他的帮助下,日瓦戈住进了一间破屋子。马克尔克的女儿玛丽娜成了日瓦戈的第三位没有手续的妻子,为他生了两个女儿。他决定在这平静的生活中继续下去,可是在一次上班的路上,他摔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名家点评”

帕斯捷尔纳克并不是专门为了革命而写的《日瓦戈医生》,但是书里却充满了革命年代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