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
13217300000011

第11章 秦纪:奇货可居(3)

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译文】

这时,殿上的群臣都惊愕了,事情发生得太出人意料了,群臣全都失去了常态,不知所措。因为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侍从的群臣不得携带任何武器。因此群臣便徒手上前与荆轲搏斗,并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上!”于是秦王嬴政便将剑推到了背上,并使剑套倾斜,剑柄向前,随即拔出剑来回击荆轲,砍断了他的左大腿。荆轲肢体残废后无法再追秦王,便拿匕首向秦王投掷过去,但却只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的事情已经无法完成,于是就大骂道:“这件事之所以没能成功,就是因为想活捉你然后逼迫你订立契约,归还你所兼并的土地,以此来回报燕太子丹啊!”荆轲很快被分尸示众。秦王为此勃然大怒,随即增派军队去到赵国,和王翦的大军一起攻打燕国。秦军与燕军和代王的军队在易水以西展开激战,不久便大败燕、代之兵。

臣司马光认为: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激忿而去冒犯如狼似虎的秦国,这样考虑事情太过轻率,谋划太过浅薄,以至于挑起怨愤,加速了灭亡的灾祸,使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被中断,恐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而有的人还把燕太子丹评论成是德才兼备的人,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荆轲怀着报答太子丹豢养的私情,却不顾及全家七族之人都会因此遭受牵连,一心想要用一把短小的匕首使燕国强大、秦国削弱,这难道不是愚蠢至极吗!所以扬雄会对此做如下评论:要离的死是蜘蛛、蝥虫之死,聂政的死是壮士之死,荆轲的死是刺客之死,这些都不能称作“义”。他又说:“荆轲,用君子的道德观念来衡量,其实就是盗贼之辈!”此话说得实在太好了!

【评析】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崇尚勇士,特别是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总会有草莽英雄出来,解救天下于倒悬。为此,司马迁曾在《史记》中专门把荆轲、侠累、专诸、聂政、豫让等几位侠客的英雄事迹记录了下来,并专门写了《刺客列传》来纪念他们。其中,荆轲是最受司马迁欣赏的刺客,专门为荆轲写了列传。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且是最闻名于后世的刺客。随着秦的统一,荆轲的事迹成了仗剑而行者最后的挽歌,弥漫着浓厚的悲伤情调。

大泽起义

【原文】

秦二世皇帝元年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鄼、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译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刚刚入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聚众起义。当时,秦王朝征召闾左一带的贫民百姓赶往渔阳戍边,这九百人中途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均被指派为屯长。当时刚好赶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通,他们推测已经无法按规定的期限赶到渔阳防地。而按秦朝的法令规定,延误戍期,将一律问斩。于是陈胜、吴广便趁着天下百姓长期遭受压榨、对秦王积怨很深之际,杀掉了前来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号令说:“你们已经延误了戍期,按照秦法当被斩首。即使不被斩首,但因长久在外戍边而死去的人也要占到十之六七。那么壮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图大事!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众人听后全都积极响应。

陈胜、吴广于是便假称是已死的扶苏和已故楚国的大将项燕的部下,培土筑坛,登到上面盟誓,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随即攻破大泽乡,接着又招收义兵扩军,进攻蕲。起义军攻陷蕲后,随即令符离人葛婴领兵攻掠蕲以东的地区,相继进攻铚、鄼、苦、柘、谯等地,全都攻了下来。义军沿路不断招兵买马,等到到达陈地时,起义军已经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当起义军攻打陈城时,郡守和郡尉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在谯楼下的城门中迎击义军,陈地的官兵没能取胜,郡丞被打死;陈胜于是率领义军入城,占据陈地。

【原文】

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谒者从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怒,下之吏。后使者至,上问之,对曰:“群盗鼠窃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也。”上悦。

【译文】

当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约结为刎颈之交。秦国灭魏国时,听说魏国有这两个名士,便悬重金通缉他们。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起隐匿到陈地,充任里门看守以养家糊口。管理里巷的官吏曾经因陈馀出了点小差错而鞭笞他,陈馀想与那官吏抗争,张耳却暗中踩他的脚,暗示让他接受鞭笞。等到那个小官离去后,张耳便将陈馀拉到桑树下,数落他道:“当初我是怎么跟你说的?如今遇到一点小侮辱,就想跟一个小官吏拼命!”陈馀于是为此道歉。等到陈胜率义军进驻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平素听说他俩很贤能,所以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恰巧陈地中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和乡官父老联名请求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就拿这件事来征求张耳、陈馀的意见。二人回答道:“秦王朝暴虐无道,毁灭别人的国家,欺凌百姓。如今将军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不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吗?现在您才刚刚到达陈地就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昭示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急于称王,而应该火速领兵向西,派人去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好替自己培植党羽,从而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朝的敌人多了,那么兵力就会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自然会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无需交锋,在县城没有兵丁为秦守城。便可以一举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领咸阳,发号施令于各诸侯国。等到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再施行德政使他们归服,您的帝王大业就可以完成了!如今你在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的斗志因此松懈。”可是陈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马上自立为楚王,号称“张楚”。

在当时,各郡县的百姓都苦于秦朝法令的残酷苛刻,因此争相诛杀当地官吏,以响应陈胜。秦王朝的宾赞官谒者从东方返回朝廷,把反叛的情况上奏给秦二世。秦二世听后勃然大怒,当即将谒者交给司法官吏问罪。这样,后来回来的使者,当二世向他们询问情况时,他们便回答道:“一群盗贼不过是鼠窃狗偷之辈,郡守、郡尉正在对他们进行追捕,现在都已经全部抓获,不值得为此担忧了。”秦二世于是颇为高兴。

【评析】

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继位,对百姓变本加厉地剥削,终于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二人本是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后来率领自己的同伴开始反抗无道的秦朝。他们的揭竿而起,犹如燎原之火,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之原。

斩蛇起义

【原文】

秦二世皇帝元年

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初为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好相人,见季状貌,奇之,以女妻之。

既而季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刘季被酒,夜径泽中,有大蛇当径,季拔剑斩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赤帝子杀之!”因忽不见。刘季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数有奇怪;沛中子弟闻之,多欲附者。

【译文】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

刘邦,字季,长着高鼻梁、眉骨突起像龙额,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对人友爱仁慈,乐施好善,心胸宽广;素来就有远大的抱负,不安于从事平民百姓的田间劳作。当初,刘邦担任泗水亭长,单父县有个吕公,善于给人看相,看了刘邦的形状容貌,觉得很不寻常,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